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46731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承台在地下室增层工程中成为节点薄弱区,容易给工程带来较大安全隐患的缺陷,包括最终拆除的第一阶段抱箍结构和最终保留的第二阶段抱箍结构,每一个阶段抱箍结构采用相同结构,均包括钻透承台的通孔、两端穿出通孔的锚杆及与锚杆的伸出端相固定的抱箍钢板,每一个阶段抱箍结构的锚杆及抱箍钢板为多层结构。第一阶段抱箍结构预先加强承台节点薄弱区,第二阶段抱箍结构最终加强承台节点薄弱区,通过两个阶段抱箍结构可以缩小承台的外形尺寸,但不影响承台节点薄弱区的结构安全,最终得到符合柱底尺寸的节点,从而提高工程节点置换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领域,尤其是一种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缓解城市中心用地不足的矛盾,既有建筑物的地下增层日益得到重视。地下增层工程的难点之一在于必须在不影响上部结构安全的条件下对原有基础进行结构置换。对于原设计为粧基础的既有建筑物,将粧基承台置换为地下室楼面的梁柱节点较为常见。在承台-梁柱节点结构置换过程中,由于我国规范规定的承台与梁柱节点设计构造在许多方面有较大区别,特别是柱底钢筋锚入承台部分的水平箍筋数量一般不能够满足梁柱节点设计的柱端水平箍筋和节点水平箍筋的要求,从而在承台改造时形成节点薄弱区,使得地下室增层工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承台在地下室增层工程中成为节点薄弱区,容易给工程带来较大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通过一种对承台进行加固的抱箍结构加强承台,从而提高工程节点置换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包括最终拆除的第一阶段抱箍结构和最终保留的第二阶段抱箍结构,每一个阶段抱箍结构采用相同结构,均包括钻透承台的通孔、两端穿出通孔的锚杆及与锚杆的伸出端相固定的抱箍钢板,通孔内注浆固定锚杆并形成闭合水平抱箍体系,每一个阶段抱箍结构的销杆及抱箍钢板为多层结构,其中第二阶段抱箍结构的销杆方向与第一阶段抱箍机构的锚杆方向相垂直且在竖向上错开。第一阶段抱箍结构预先加强承台节点薄弱区,第二阶段抱箍结构最终加强承台节点薄弱区,通过两个阶段抱箍结构可以缩小承台的外形尺寸,但不影响承台节点薄弱区的结构安全,最终得到符合柱底尺寸的节点,从而提高工程节点置换的安全性。通过张拉锚杆及压力注浆,精确控制抱箍结构的受力性能,保证闭合抱箍结构与承台原有核心区混凝土的共同受力。整个施工安全性高、适应性强,可在不影响上部结构功能的情况下完成承台-梁柱节点核心区结构置换,使之能够满足我国规范对梁柱节点的各项构造要求和地下室增层工程中的实际受力要求。同时,由于施工需机械较小,对工作面尺寸要求低,可在多个施工面同时施工且施工过程较为简单,能够更好地节省施工时间和减少工程造价。作为优选,两个阶段抱箍结构的锚杆均在承台柱底部钢筋外侧,通孔的直径大于锚杆的外径10-20mm。作为优选,每一个阶段抱箍结构的每一层具有两个通孔,两通孔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同一阶段抱箍结构中不同层的通孔竖向对齐。作为优选,每一阶段抱箍结构的每一层均包括两抱箍钢板,两抱箍钢板相互平行,且分别固定锚杆的两端。作为优选,抱箍钢板采用结构胶粘贴的固定方式,抱箍钢板厚度为3-12mm,抱箍钢板的高度为50-100mm,抱箍钢板的长度大于两通孔之间的水平距离150mm。作为优选,锚杆采用钢筋锚杆或者组合中空锚杆,连接锚杆其中一端的抱箍钢板上设置有排气管,连接锚杆另一端的抱箍钢板上设置有注浆管或者注浆口。作为优选,通孔内注楽采用的是水灰比0.4:1的水泥楽,水泥楽中掺入水泥用量0.01%的膨胀剂,注浆压力控制0.3-lMPa。作为优选,第二阶段抱箍结构是在第一阶段抱箍结构闭合后凿除第一阶段抱箍结构锚杆外侧的承台混凝土并对凿出表面磨平后进行,第二阶段抱箍结构闭合后需要拆除第一阶段抱箍结构并凿除第二阶段抱箍结构锚杆外侧的承台混凝土。作为优选,凿出的表面低于对应锚杆的外表,间距控制在8-12mm。作为优选,抱箍钢板与销杆张拉固定,第一阶段抱箍结构的张拉力控制在5-10kN,第二阶段抱箍结构的张拉力控制在10-20kN。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阶段抱箍结构预先加强承台节点薄弱区,第二阶段抱箍结构最终加强承台节点薄弱区,通过两个阶段抱箍结构可以缩小承台的外形尺寸,但不影响承台节点薄弱区的结构安全,最终得到符合柱底尺寸的节点,从而提高工程节点置换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阶段抱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阶段抱箍结构闭合后凿除锚杆外侧混凝土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阶段抱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组合中空锚杆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钢筋锚杆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梁,2、承台,3、抱箍钢板,4、锚杆,5、固定螺母,6、柱底部,7、通孔,8、注浆口,9、堵头,10、组合中空锚杆,11、排气管,12、结构胶,13、钢筋锚杆,14、注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一种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包括两个阶段抱箍结构,分别为最终拆除的第一阶段抱箍结构和最终保留的第二阶段抱箍结构。每一个阶段抱箍结构采用相同结构,均包括钻透承台2的通孔7、两端穿出通孔的锚杆4及与锚杆的伸出端相固定的抱箍钢板3,通孔内注浆固定锚杆并形成闭合水平抱箍体系,每一个阶段抱箍结构的锚杆及抱箍钢板为多层结构,其中第二阶段抱箍结构的销杆方向与第一阶段抱箍机构的销杆方向相垂直且在竖向上错开。两个阶段抱箍结构的锚杆均在承台柱底部6钢筋外侧,通孔的直径大于销杆的外径10_20mm。每一个阶段抱箍结构的每一层具有两个通孔,两通孔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同一阶段抱箍结构中不同层的通孔竖向对齐。每一阶段抱箍结构的每一层均包括两抱箍钢板,两抱箍钢板相互平行,且分别固定锚杆的两端。抱箍钢板采用结构胶粘贴的固定方式,抱箍钢板厚度为5mm,抱箍钢板的高度为80mm,抱箍钢板的长度大于两通孔之间的水平距离150mm。锚杆采用钢筋锚杆13 (参见图5),或者锚杆采用组合中空锚杆10(参见图4),连接锚杆其中一端的抱箍钢板上设置有排气管11,连接锚杆另一端的抱箍钢板上设置有注浆管14或者注浆口 8,钢筋锚杆对应注浆管,组合中空锚杆对应注浆口,并配设堵头9。通孔内注浆采用的是水灰比0.4:1的水泥浆,水泥浆中掺入水泥用量0.01%的膨胀剂,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抱箍钢板与销杆张拉固定,第一阶段抱箍结构的张拉力控制在5kN,第二阶段抱箍结构的张拉力控制在10kN。施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制作第一阶段抱箍结构,第二阶段是制作第二阶段抱箍结构,并拆除第一阶段抱箍结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在承台长边所在面上沿承台短边方向钻若干水平状的通孔,通孔呈五层排列,每一层包括两平行的通孔,所有通孔的位置均在柱底部6竖向钢筋外侧;层与层之间的通孔属于竖向等间距排列且竖向对齐,竖向的间距控制在120mm,通孔的直径大于锚杆的外径15mm ; a2、向每一个通孔内穿入销杆4,本实施例中的销杆米用钢筋销杆13 (参见图5),钢筋锚杆的长度大于承台短边的长度,同一层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0/CN105257014.html" title="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的施工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的施工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最终拆除的第一阶段抱箍结构和最终保留的第二阶段抱箍结构,每一个阶段抱箍结构采用相同结构,均包括钻透承台的通孔、两端穿出通孔的锚杆及与锚杆的伸出端相固定的抱箍钢板,通孔内注浆固定锚杆并形成闭合水平抱箍体系,每一个阶段抱箍结构的锚杆及抱箍钢板为多层结构,其中第二阶段抱箍结构的锚杆方向与第一阶段抱箍机构的锚杆方向相垂直且在竖向上错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予俞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