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感应输电电路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738641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感应输电电路及系统,所述无线感应输电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和震荡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端的两端连接至直流电源的两端,所述震荡电路包括感应线圈T1,所述电源输入端的两端电连接至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当所述电源输入端输入直流电源后,通过振荡电路的自震荡使得所述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输出感应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所输出的感应电压不仅仅能够刚好驱动一个普通的220V的电器,还无需在现有的电器端增加无线感应接收端,只需要将现有的220V的电器靠近所述无线感应输电电路,就能够使之工作,电能的转化率非常高,人体直接接触使用该感应电压的电器电源端也不会产生触电,安全性能非常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电电路,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感应输电电路,并涉及包括了该无线感应输电电路的无线感应输电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虽然有比较多人研究如何通过谐振电路实现感应电压输出的技术方案,但是现在的无线感应输电技术方案主要存在三个不足之处:第一、用电端必须设置相适应的无线感应接收端,比如手机的无线感应充电方案,并不是说我们买一个无线感应充电器就能够实现手机的无线感应充电,而是必须在手机端设置相配套的无线感应接收端;第二、现有的无线感应方案电能转化率非常低,现在的无线感应充电或是无线感应输电的技术方案中,实际转化率是非常低的,即无线感应发射端的电能远大于无线感应接收端的电能,产生了很大的能量浪费,导致转化率低;第三、安全性低,现有的无线感应方案没办法直接给现有的电器进行供电,比如,没办法直接给220V的电器进行供电,或是勉强为了实现给220V的电器实现供电,也会导致输出触电,安全性能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无需改装现有的电器,便能够直接给现有的电器进行供电的无线感应输电电路,并涉及包括了该无线感应输电电路的无线感应输电系统,安全性和电能转化率非常高。对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感应输电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和震荡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端的两端连接至直流电源的两端,所述震荡电路包括感应线圈T1,所述电源输入端的两端电连接至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当所述电源输入端输入直流电源后,通过振荡电路的自震荡使得所述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输出感应电压。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震荡电路还包括电阻R1和三极管Q1,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感应线圈T1初级线圈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所述感应线圈T1次级线圈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源输入端包括开关SW1,所述开关SW1的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开关SW1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开关SW1为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开关SW1的2管脚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开关SW1的1管脚或3管脚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的匝数为3匝,所述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的匝数为270~300匝。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的线径为0.1-0.3mm,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的线径为3~8mm。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的线长和所述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的线长之间的比例为1:302~1:30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的线长和所述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的线长之间的比例为1:30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无线感应输电系统,包括了如上所述的无线感应输电电路,还包括中空的绕线感应管,所述感应线圈T1缠绕设置于所述绕线感应管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金属体,所述金属体设置于所述绕线感应管的中空口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感应线圈T1由一组3匝的初级线圈和一组线径在0.1-0.3mm且匝数为270~300匝的次级线圈嵌套而成,进而与电阻R1和三极管Q1共同成一个5.8MHz左右的震荡电路,通过调节电阻R1可以改变其自震荡,当接通9-12V的直流电源时,直流电源的正极通过电阻R1给三极管Q1的基极供电,三级管Q1导通,电流经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给三极管Q1的集电级,然后回到直流电源的负极,由于电磁感应,感应线圈T1中的初级线圈产生一个上正下负的电压,同时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的两端将会得到一个感应电压,该感应电压刚好足够现有的电器使用,几乎没有盈余,进而导致用电非常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 本例提供一种无线感应输电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和震荡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端的两端连接至直流电源的两端,所述震荡电路包括感应线圈T1,所述电源输入端的两端电连接至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当所述电源输入端输入直流电源后,通过振荡电路的自震荡使得所述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输出感应电压。如图1所示,本例所述震荡电路还包括电阻R1和三极管Q1,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感应线圈T1初级线圈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所述感应线圈T1次级线圈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包括开关SW1,所述开关SW1的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开关SW1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开关SW1为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开关SW1的2管脚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开关SW1的1管脚或3管脚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值得一提的是,本例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的匝数与其次级线圈的匝数之间的比例:1:90~1:100,最佳的,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的匝数为3匝,所述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的匝数为270~300匝;所述感应线圈Τ1的初级线圈的线径为3~8m m,在本例的验证中,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的线径选取为3mm,所述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的线径为0.1-0.3mm ;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的线长和所述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的线长之间的比例为1:302~1:305,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的线长和所述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的线长之间的最佳比例为1:304。本例所述感应线圈T1由一组3匝的初级线圈和一组线径在0.1-0.3mm且匝数为270-300匝的次级线圈嵌套而成,进而与电阻R1和三极管Q1共同成一个5.8MHz左右的震荡电路,通过调节电阻R1可以改变其自震荡,当接通9~12V的直流电源时,直流电源的正极通过电阻R1给三极管Q1的基极供电,三级管Q1导通,电流经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给三极管Q1的集电级,然后回到直流电源的负极,由于电磁感应,感应线圈T1中的初级线圈产生一个上正下负的电压,同时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的两端将会得到一个感应电压,该感应电压刚好足够220V的电器使用,几乎没有盈余,进而导致用电非常安全。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这些参数的选择,是专利技术人通过多年工作的积累、一系列的计算和反复验证所得到的,经测试证明,设计出来的上述方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在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所输出的感应电压不仅仅能够驱动一个普通的220V的电器,还无需对现有的220V的电器进行任何改进,即不需要在现有的电器端增加无线感应接收端,只需要将现有的220V的电器靠近所述无线感应输电电路,就能够使之工作;在此基础上,所述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所输出的感应电压刚好能够驱动现有的22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感应输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和震荡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端的两端连接至直流电源的两端,所述震荡电路包括感应线圈T1,所述电源输入端的两端电连接至所述感应线圈T1的初级线圈,当所述电源输入端输入直流电源后,通过振荡电路的自震荡使得所述感应线圈T1的次级线圈输出感应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独尊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