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散膜入光侧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27882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扩散膜入光侧降噪结构,其包括前光源、后光源、出光面、上增亮模、下增亮膜、下扩膜、导光板、网点层、反光膜、黑胶块,前光源、后光源分别位于反光膜的两侧,前光源、后光源都正对膜的导光板,网点层位于导光板下方,反射膜位于网点层的下方,下扩膜位于导光板的上方,下增亮膜位于下扩膜的上方、上增亮膜位于下增亮膜的上方,出光面位于上增亮膜的上方并且位于整个膜的最上方,黑胶块位于导光板的上方,黑胶块与下扩膜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扩散膜在背光源的中心主要区域柔和地散播,并且在入光侧边缘阻挡一部分的光并吸收一部分光,弱化边缘光线,降低扩散膜边缘光衍射的作用,显著地降低对人视觉的刺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扩散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扩散膜入光侧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是,扩散膜在背光源的中心主要区域可以很柔和的散播,但是在入光侧边缘有大量的光线衍射。背光源的边缘视觉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扩散膜入光侧降噪结构,其克服了现有扩散膜不能将LED发出的光源进行边缘处理的问题,降低了入侧光线对人视觉的刺激。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扩散膜入光侧降噪结构,其包括前光源、后光源、出光面、上增亮模、下增亮膜、下扩膜、导光板、网点层、反光膜、黑胶块,前光源、后光源分别位于反光膜的两侧,前光源、后光源都正对膜的导光板,网点层位于导光板下方,反射膜位于网点层的下方,下扩膜位于导光板的上方,下增亮膜位于下扩膜的上方、上增亮膜位于下增亮膜的上方,出光面位于上增亮膜的上方并且位于整个膜的最上方,黑胶块位于导光板的上方,黑胶块与下扩膜相连。LED发出的光源,通过导光板进行传光,利用导光板背面的网点层与反射膜进行反射光源,再由下扩膜进行扩散,由下增亮膜与上增亮膜进行增光,形成背光源,提供两光,所述扩散膜入光处设计添加黑胶块,使入光处的扩散膜边缘光线弱化,达到降噪的作用。优选地,所述上增亮模的厚度与下增亮膜的厚度相等。优选地,所述上增亮模的厚度大于下扩膜的厚度。优选地,所述下扩膜的厚度大于网点层的厚度。优选地,所述网点层的厚度大于反光膜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在扩散膜入光处添加一条黑胶块,使扩散膜在背光源的中心主要区域可以很柔和的散播,并且在入光侧边缘阻挡一部分的光并吸收一部分光,弱化边缘光线,降低扩散膜边缘光衍射,对入侧光线进行处理,并且显著地降低对人视觉的刺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扩散膜入光侧降噪结构包括前光源1、后光源2、出光面3、上增亮模4、下增亮膜5、下扩膜6、导光板7、网点层8、反光膜9、黑胶块10,前光源1、后光源2都分别位于反光膜的两侧,前光源1、后光源2正对膜的导光板7,网点层8位于导光板7下方,反射膜9位于网点层的下方,下扩膜6位于导光板7的上方,下增亮膜5位于下扩膜6的上方、上增亮膜4位于下增亮膜5的上方,出光面3位于上增亮膜4的上方并且位于整个膜的最上方,黑胶块10位于导光板7的上方,黑胶块10与下扩膜6相连。LED发出的光源,通过导光板7进行传光,利用导光板背面的网点层8与反射膜9进行反射光源,再由下扩膜6进行扩散,由下增亮膜5与上增亮膜4进行增光,形成背光源,提供两光,所述扩散膜入光处设计添加黑胶块10,使入光处的扩散膜边缘光线弱化,达到降噪的作用。上增亮模4的厚度与下增亮膜5的厚度相等。上增亮模4的厚度大于下扩膜6的厚度。下扩膜6的厚度大于网点层8的厚度。网点层8的厚度大于反光膜9的厚度。上述厚度结构的效果最好,最节约材料,成本低。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扩散膜入光侧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光源、后光源、出光面、上增亮模、下增亮膜、下扩膜、导光板、网点层、反光膜、黑胶块,前光源、后光源分别位于反光膜的两侧,前光源、后光源都正对膜的导光板,网点层位于导光板下方,反射膜位于网点层的下方,下扩膜位于导光板的上方,下增亮膜位于下扩膜的上方、上增亮膜位于下增亮膜的上方,出光面位于上增亮膜的上方并且位于整个膜的最上方,黑胶块位于导光板的上方,黑胶块与下扩膜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扩散膜入光侧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增亮模的厚度与下增亮膜的厚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扩散膜入光侧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增亮模的厚度大于下扩膜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扩散膜入光侧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扩膜的厚度大于网点层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扩散膜入光侧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层的厚度大于反光膜的厚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扩散膜入光侧降噪结构,其包括前光源、后光源、出光面、上增亮模、下增亮膜、下扩膜、导光板、网点层、反光膜、黑胶块,前光源、后光源分别位于反光膜的两侧,前光源、后光源都正对膜的导光板,网点层位于导光板下方,反射膜位于网点层的下方,下扩膜位于导光板的上方,下增亮膜位于下扩膜的上方、上增亮膜位于下增亮膜的上方,出光面位于上增亮膜的上方并且位于整个膜的最上方,黑胶块位于导光板的上方,黑胶块与下扩膜相连。本技术能使扩散膜在背光源的中心主要区域柔和地散播,并且在入光侧边缘阻挡一部分的光并吸收一部分光,弱化边缘光线,降低扩散膜边缘光衍射的作用,显著地降低对人视觉的刺激。【IPC分类】G02B6/00【公开号】CN204964801【申请号】CN201520645020【专利技术人】蒋峥艳, 鞠君, 黄亚鸣, 曹敏, 鞠金龙 【申请人】靖江市永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申请日】2015年8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散膜入光侧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光源、后光源、出光面、上增亮模、下增亮膜、下扩膜、导光板、网点层、反光膜、黑胶块,前光源、后光源分别位于反光膜的两侧,前光源、后光源都正对膜的导光板,网点层位于导光板下方,反射膜位于网点层的下方,下扩膜位于导光板的上方,下增亮膜位于下扩膜的上方、上增亮膜位于下增亮膜的上方,出光面位于上增亮膜的上方并且位于整个膜的最上方,黑胶块位于导光板的上方,黑胶块与下扩膜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峥艳鞠君黄亚鸣曹敏鞠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靖江市永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