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车用电池板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19210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车用电池板栅,包括板栅框架和极耳,所述板栅框架由内框架和外框架组成,所述内框架连接有多根纵横交错的横筋条和竖筋条,所述横筋条为水平等间距水平布置,且横筋条左端设有加粗段,所述竖筋条为倾斜设置;所述内框架的左、右竖框条分别对应与外框架的左、右竖框条固定连接,内框架的上、下横框条分别对应与外框架的上、下横框条之间设置间隙,所述外框架的上端设有极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动助力车电池用板栅,容易浇铸成型,克服通常浇铸薄板困难的弊端,并且板栅金属的晶粒结构差异小;竖筋分散分布,极板充放电电性能提高,故产品质量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板栅,尤其涉及电动助力车电池用板栅。
技术介绍
板栅是铅酸蓄电池主要组成部件,有拉网和浇铸两种。浇铸是在重力作用下将加热溶化的铅合金灌入板栅模具中,然后冷却成型,再经过加工。极板是铅酸蓄电池的核心部分,极板导电和骨架作用的就是板栅,板栅结构影响到板栅的铸造成型,另一方面电池在运行时电池内阻要小,电池大电流起动压降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车电池用板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助力车用电池板栅,包括板栅框架和极耳,所述板栅框架由内框架和外框架组成,所述内框架连接有多根纵横交错的横筋条和竖筋条,所述横筋条为水平等间距水平布置,且横筋条左端设有加粗段,所述竖筋条为倾斜设置;所述内框架的左、右竖框条分别对应与外框架的左、右竖框条固定连接,内框架的上、下横框条分别对应与外框架的上、下横框条之间设置间隙,所述外框架的上端设有极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横筋条为十六根,十六根横筋条中位于最上端的一根为第一横筋条,位于最下端的为第十六横筋条;所述竖筋条包括主竖筋条和分布在主竖筋条两侧的次竖筋条,所述主竖筋条上端靠近极耳并固定在内框架上横框条上,其下端远离极耳并固定在内框架下横框条上,该主竖筋条与横筋条的直径倾斜角度为70°—8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次竖筋条的数量为十一根,其中六根次竖筋条位于主竖筋条左侧,另外五根次竖筋条位于主竖筋条右侧,十一根次竖筋条由左至右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第十一次竖筋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次竖筋条上端固定在内框架的上横框条上,其下端与第二根横筋条连接,该第一次竖筋条朝向极耳倾斜,其倾斜角度为60°—70°;所述的第二次竖筋条上端固定在内框架的上横框条上,其下端与第七根横筋条连接,该第二次竖筋条朝向极耳倾斜,其倾斜角度为70°—80°;所述第三次竖筋条向右倾斜设置,其上端同时与第三根横筋条和主竖筋条连接,其下端与第十二根横筋条固定连接,该第三次竖筋条顶端与主竖筋条之间的夹角为25°—30°;第四、五、六次竖筋条均向右倾斜设置,三者与横筋条之间的夹角分别为90°—100°、90°—95°、80°—85°,其中第四次竖筋条上端与第六根横筋条固定连接,其下端固定内框架的下框条上;第五根次竖筋条上端同时与第七根横筋条和主竖筋条连接,其下端固定在内框架的下框条上;第六根次竖筋条上端同时与第十一根横筋条和主竖筋条连接,其下端固定在内框架的下框条上;第七条次竖筋条上端固定在第十六横筋条上,其下端与内框架的下框条连接,且该第七条次竖筋条与横筋条垂直设置;第八、九、十、十一次竖筋条均向左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分别为70°—80°、60°—70°、50°—60°和55°—60°,其中第八次竖筋条的上端与第四根横筋条连接,其下端与第十四根横筋条连接,第九、十、十一次竖筋条竖筋条均固定在内框架的上框条上,其下端分别对应与第八根横筋条、第四根横筋条和第二根横筋条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横筋条和竖筋条的横截面均为菱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框架四角为圆角,圆角的半径为2.5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框架四角为圆角半径为2.4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电动助力车电池用板栅,容易浇铸成型,克服通常浇铸薄板困难的弊端,并且板栅金属的晶粒结构差异小;竖筋分散分布,极板充放电电性能提高,故产品质量高,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所代表的意义为:1、板栅框架,2、极耳,3、横筋条,4、竖筋条,5、加粗段,其中,1-1、外框架,1-2、内框架,3-1、第一根横筋条,3-2、第二根横筋条,3-3、第三根横筋条,3-4、第四根横筋条,3-5、第五根横筋条,3-6、第六根横筋条,3-7、第七根横筋条,3-8、第八根横筋条,3-9、第九根横筋条,3-10、第十根横筋条,3-11、第十一根横筋条,3-12、第十二根横筋条,3-13、第十三根横筋条,3-14、第十四根横筋条,3-15、第十五根横筋条,3-16、第十六根横筋条,4-1、第一次竖筋条,4-2、第二次竖筋条,4-3、第三次竖筋条,4-4、第四次竖筋条,4-5、第五次竖筋条,4-6、第六次竖筋条,4-7、第七次竖筋条,4-8、第八次竖筋条,4-9、第九次竖筋条,4-10、第十次竖筋条,4-11、第十一次竖筋条,4C、主竖筋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以下所述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一种电动助力车用电池板栅,包括板栅框架和极耳,所述板栅框架由内框架和外框架组成,所述内框架连接有多根纵横交错的横筋条和竖筋条,所述横筋条为水平等间距水平布置,且横筋条左端设有加粗段,所述竖筋条为倾斜设置;所述内框架的左、右竖框条分别对应与外框架的左、右竖框条固定连接,内框架的上、下横框条分别对应与外框架的上、下横框条之间设置间隙,所述外框架的上端设有极耳。所述的横筋条为十六根,十六根横筋条中位于最上端的一根为第一横筋条,位于最下端的为第十六横筋条;所述竖筋条包括主竖筋条和分布在主竖筋条两侧的次竖筋条,所述主竖筋条上端靠近极耳并固定在内框架上横框条上,其下端远离极耳并固定在内框架下横框条上,该主竖筋条与横筋条的直径倾斜角度为70°—80°。所述的次竖筋条的数量为十一根,其中六根次竖筋条位于主竖筋条左侧,另外五根次竖筋条位于主竖筋条右侧,十一根次竖筋条由左至右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第十一次竖筋条。所述的第一次竖筋条上端固定在内框架的上横框条上,其下端与第二根横筋条连接,该第一次竖筋条朝向极耳倾斜,其倾斜角度为60°—70°;所述的第二次竖筋条上端固定在内框架的上横框条上,其下端与第七根横筋条连接,该第二次竖筋条朝向极耳倾斜,其倾斜角度为70°—80°;所述第三次竖筋条向右倾斜设置,其上端同时与第三根横筋条和主竖筋条连接,其下端与第十二根横筋条固定连接,该第三次竖筋条顶端与主竖筋条之间的夹角为25°—30°;第四、五、六次竖筋条均向右倾斜设置,三者与横筋条之间的夹角分别为90°—100°、90°—95°、80°—85°,其中第四次竖筋条上端与第六根横筋条固定连接,其下端固定内框架的下框条上;第五根次竖筋条上端同时与第七根横筋条和主竖筋条连接,其下端固定在内框架的下框条上;第六根次竖筋条上端同时与第十一根横筋条和主竖筋条连接,其下端固定在内框架的下框条上;第七条次竖筋条上端固定在第十六横筋条上,其下端与内框架的下框条连接,且该第七条次竖筋条与横筋条垂直设置;第八、九、十、十一次竖筋条均向左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分别为70°—80°、60°—70°、50°—60°和55°—60°,其中第八次竖筋条的上端与第四根横筋条连接,其下端与第十四根横筋条连接,第九、十、十一次竖筋条竖筋条均固定在内框架的上框条上,其下端分别对应与第八根横筋条、第四根横筋条和第二根横筋条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助力车用电池板栅,包括板栅框架和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栅框架由内框架和外框架组成,所述内框架连接有多根纵横交错的横筋条和竖筋条,所述横筋条为水平等间距水平布置,且横筋条左端设有加粗段,所述竖筋条为倾斜设置;所述内框架的左、右竖框条分别对应与外框架的左、右竖框条固定连接,内框架的上、下横框条分别对应与外框架的上、下横框条之间设置间隙,所述外框架的上端设有极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助力车用电池板栅,包括板栅框架和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栅框架由内框架和外框架组成,所述内框架连接有多根纵横交错的横筋条和竖筋条,所述横筋条为水平等间距水平布置,且横筋条左端设有加粗段,所述竖筋条为倾斜设置;所述内框架的左、右竖框条分别对应与外框架的左、右竖框条固定连接,内框架的上、下横框条分别对应与外框架的上、下横框条之间设置间隙,所述外框架的上端设有极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车用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筋条为十六根,十六根横筋条中位于最上端的一根为第一横筋条,位于最下端的为第十六横筋条;所述竖筋条包括主竖筋条和分布在主竖筋条两侧的次竖筋条,所述主竖筋条上端靠近极耳并固定在内框架上横框条上,其下端远离极耳并固定在内框架下横框条上,该主竖筋条与横筋条的直径倾斜角度为70°—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助力车用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次竖筋条的数量为十一根,其中六根次竖筋条位于主竖筋条左侧,另外五根次竖筋条位于主竖筋条右侧,十一根次竖筋条由左至右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第十一次竖筋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助力车用电池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次竖筋条上端固定在内框架的上横框条上,其下端与第二根横筋条连接,该第一次竖筋条朝向极耳倾斜,其倾斜角度为60°—70°;所述的第二次竖筋条上端固定在内框架的上横框条上,其下端与第七根横筋条连接,该第二次竖筋条朝向极耳倾斜,其倾斜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林马俊立闫新华王淼柴成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