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水环境改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13658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河道水环境改善方法,它包括:水位保持,使城市河道水位高度保持在一定范围;水质改善,对水体使用絮凝剂和/或氧化剂,使水体的悬浮液混凝,然后沉降,以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底泥改善,细化底泥粒径,改善底泥氧化还原条件,消杀底泥有害生物;上游浮渣截留去除,在所述城市河道上游设置用于去除水面漂浮物的格栅;生态驳岸防护,通过包括生态六角砖或/和湿生植物或/和藤蔓植物对驳岸进行保护,增进边坡稳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既改善了河道水质质量,又满足了人类对河道的感官要求,丰富了河道生物物种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改善低流量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方法。
技术介绍
人类喜欢濯水而居,城市也引水而起,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内河甚至周边的河道逐步沦为巨型下水道,造成河流水质不断下降,恶臭难闻。根据《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的968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水质,1、11、111、1¥、¥、劣¥类水质断面分别占3.4%,30.4%,29.3%,20.9%,6.8%,9.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这与2013年的环境状况公报:I?III类、IV?V类和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相比较更为恶化。这说明全国河流水体污染整体仍较为严重,污水仍然在不断进入河道,连同水利发电行为,大部分河道丰水期洪涝不断,枯水期干河床一片一片,河道已不适合大型动物生存,鱼虾不见,恶性循环。因此,改善河流状况迫在眉睫,且又极其复杂。健康的生态系统构建的核心是恢复脆弱的高等水生植物系统,构建相对完整的生物网。特别指出的是沉水植物,其在水体中可以净化水质、通过竞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躲避攻击的场所,是维持水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性结构。河道水生态修复技术根据实施方式分为三大类:1、河流形态、河道纵断面、河床和边坡结构形式、水动力条件等河道特性的修复,通过修复能使河道为生态系统的自循环提供良好的条件;2、河道沿岸保护的植物种植、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的恢复性投放,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达到为破坏的状态;3、借助于人类工程手段,如清淤、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等方法,加速污染水域的水质改善,提高水生态系统的净化恢复能力。将河道自然弯曲改直是人类的一厢情愿的错误行为,硬质驳岸或河底使河道更加不健康。恢复河道自然状态,回归本真是最终极目标,但很多城市内河道周边已经地产开发,已不具备改变河流形态、河道纵断面、河床和边坡结构形式、水动力条件等的条件,其生态修复的主要原则应建立在直立人工驳岸特点上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解决如何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技术问题。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它包括:水位保持:使城市河道水位高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主要目的为通过对河道断面的改变,设置局部斑点型深潭,其一、保证河水尽量不断流,减少沉水植物因脱水死亡;其二、即使断流在深潭保留一部分水是鱼类等水生生物得以避难;水质改善:对水体使用絮凝剂或氧化剂,使水体的悬浮液混凝,然后沉降,以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底泥改善:细化底泥粒径,改善底泥氧化还原条件,消杀底泥有害生物;上游浮渣截留去除:在所述城市河道上游设置用于去除水面漂浮物的格栅;生态驳岸防护:通过包括生态六角砖或/和湿生植物或/和藤蔓植物对驳岸进行保护,增进边坡稳定。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它还包括高等水生植物植被恢复:依靠沉水植物搭配少量浮叶植物进行河底植被构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通过所述水质改善使水体中溶解氧>5mg/L,透明度达到水深的30% -50%以满足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条件,PH值6.5-8.5之间,水底氧化还原电位>270,叶绿素a含量<20mg/L。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底泥改善:对泥质进行松化、纯化、氧化,使泥质孔隙水溶解氧>2mg/L,PH值6.5-8.5之间,泥质不发黑发臭、不板结;以满足高等水生植物初次种植后能够得以良好的扎根成活及蔓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它还包括建设生态植物浮岛:在河道中间和/或岸边设置生态浮岛,利用植物生长基块、固定装置、挺水及浮水植物吸收水体营养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它还包括食物网链重建:放养白鲢辅助控制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并调整其组成结构,使其向良性结构转变,以及放养肉食性鱼类,调整鱼类系统结构,其滤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其他=3:5:2.9:0.1,使杂食性鱼类不能过度繁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它还包括构建沉积物-水界面生物系统:利用大型底栖动物的刮食性及滤食性作用,刮食沉水植物叶片上的沉降物,为沉水植物叶面光合作用扫清遮挡物,过滤泥水界面悬浮物质;以及利用专属品种的种间竞争关系抑制其他螺类繁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它还包括构建微生物附着基加强系统:利用多种微生物填料,向原水体中有益微生物及着生生物提供生境,参与水生态系统健康运行,为鱼类提供饵料,控制浮游植物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它还包括利用鼓风机、管道、喷气头、刮渣系统对城市河道进行超微气浮增氧,用于辅助去除水体中有机质及悬浮质,以及辅助在工程前期对水体充氧。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它还包括构建物种多样性生境系统:在所述城市河道内人工搭建供鱼类、微生物、大型底栖动物、着生生物进行栖息、繁殖、躲避天敌、牧食的场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能适应当今城市内河丰枯水期特点的河道水环境改善的生态系统,在改善底质及水质水位的基础上其实适合高等植物的存活,适合水生动物的生存,既改善了河道水质质量,又满足了人类对河道的感官要求,丰富了河道生物物种多样性,水生态系统修复在河道的应用促进了城市河道环境改善的发展瓶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申请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的附图。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直立驳岸型河道水生态剖面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斜坡型河道水生态剖面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河道曝气设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种,它包括构建临岸绿化带、构建生态驳岸防护系统、基础条件改善(水位保持、水质改善及底泥改善)、上游浮渣截留去除、高等水生植物植被恢复、食物网链重建、构建沉积物-水界面生物系统等,具体而言:水位保持:使城市河道水位高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对枯水期干涸的或流量过小的河道设深水沟及深水潭,对于断流期超过2个月的河段进行分段,采用过水闸或橡胶坝保持各阶段最低水位,最小水深不小于50公分,正常水深应达到I米。分割设施无明显严重的漏水。主要为防止城市内河枯水期流量严重不足,导致水深过浅甚至干涸,从而将沉水植物及鱼类等生物失水死亡,生态系统遭到重创而无法自我恢复。水质改善:对水体使用絮凝剂和/或氧化剂,使水体的悬浮液混凝,然后沉降,以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使水体中溶解氧>5mg/L,透明度达到水深的30% -50%以满足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条件,PH值6.5-8.5之间,水底氧化还原电位>270,叶绿素a含量&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0/CN105236578.html" title="城市河道水环境改善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城市河道水环境改善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河道水环境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位保持:使城市河道水位高度保持在一定范围;水质改善:对水体使用絮凝剂和/或氧化剂,使水体的悬浮液混凝,然后沉降,以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底泥改善:细化底泥粒径,改善底泥氧化还原条件,消杀底泥有害生物;上游浮渣截留去除:在所述城市河道上游设置用于去除水面漂浮物的格栅;生态驳岸防护:通过包括生态六角砖或/和湿生植物或/和藤蔓植物对驳岸进行保护,增进边坡稳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子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鑫淼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