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状建筑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1363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片状建筑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称取原料,原料包括片状增强骨料和结合剂;片状增强骨料为久置贝壳、破碎陶砖、竹木碎片和薄层片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物,结合剂为粉末状的建筑胶凝材料;混合得到混合干料;在启动的水平振实机上进行边加料边振料,并进行间歇式弹性体点压和湿润处理;最后在常温下进行养护成型或者在高温下进行烧结成型,得到块状的复合建筑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改变了传统片状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能够实现对废弃的高强度片状材料进行复合成型出建筑复材料,使大量的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大大降低建筑复合材料的成本,并可采用机械化大生产,工人参与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片状建筑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片状复合材料通常是指使用片状材料为增强骨料的复合材料,此复状复合材料因片状材料的存在,具有混合料成型难度较大的难题。现较为常见的成型方法具有两种,其一为叠合法,另一为SMC片状模压成型工艺。叠合法的具体操作是:将若干片状材料涂布或浸渍基料,最后辊压或叠合堆积成型,此叠合法主要用于玻璃钢及古代海蛎壳墙体的制作,然而此种成型方式具有制作缓慢,工人参与量大,工人劳动强度大的缺陷。SMC片状模压成型工艺的具体操作是:片状材料预浸渍基料后取出备用,成型时将其模压热处理成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4年08月13日公开的,公开号为103978614A的建筑内外角模板的SMC模压成型工艺,其主要步骤包括:步骤10、将SMC材料根据内外角模板模具的尺寸裁剪成一定尺寸与重量的片材,所述的SMC材料是以不饱合聚酯树脂为基础的片状成型复合材;步骤20、按加料要求将裁剪好的SMC材料往内外角模板模具内加料;步骤30、使内外角模板模具内的SMC材料在一定的压力与温度下进行模压成型;步骤40、开模取制品。由上述两种成型方法可得到片状材料均需具有某一特定方向强度高的特点,但同时要求片状材料柔软抗压,否则成型受压时片状材料破碎,失去增强作用,则一些常见的高强度片状材料如贝壳、页岩片等废料无法用于片状复合材料的成型。r>日前,建筑复合材料常用玻纤布,玻纤束、钢筋等材料作为增强骨架,但普通存在成本高,需人工制作,劳动强度高的问题,因片状材料的复合成型方法的限制,造成上述的高强度片状材料如贝壳、页岩片等废料无法作为建筑复合材料,造成资源大量浪费,无法响应国家资源再利用的号召。目前常见的建筑砌块等尚未见片状复合材料的应用,强度上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于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状建筑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其可解决现有高强度片状材料如贝壳、页岩片等废料无法成型作为片状建筑复合材料,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并克服传统片状复合成型方法存在的制作效率低,工人参与量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片状建筑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一、配料:称取原料,原料包括片状增强骨料和结合剂,上述片状增强骨料为久置贝壳、破碎陶砖、竹木碎片和薄层片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物,上述结合剂为建筑胶凝材料,呈粉末状;二、搅拌混合:将步骤一称取的原料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干料;三、振实:a)在水平摇床的振动台上下凹有设有若干呈蜂窝状排布的模具孔,各模具孔内套固有其上端呈开口状的袋体,b)启动水平摇床,将步骤二的混合干料逐渐加入袋体内,进行边加料边水平振实,同时间歇式地对袋体内的混合干料采用弹性体进行向下点压,加料振实过程中间歇对具有混合干料的袋体进行润湿处理,最终形成块体;四、成型:先将袋体从水平摇床中取出,之后在常温下进行养护成型或者在高温下进行烧结成型,得到块状的复合建筑材料。上述步骤一的片状增强骨料的重量份数为30-60,上述结合剂的重量份数为40-70,上述结合剂为石膏粉。上述步骤一的原料还包括有细骨料,上述片状增强骨料的重量份数为20-60,上述细骨料的重量份数为20-50,上述结合剂的重量份数为5-30。上述细骨料为轻细骨料。上述细骨料由5-50重量份的弱碱性多孔矿物和0-45重量份的碳质滤料混合组成,上述碱性多孔矿物为多孔碳酸镁、多孔氢氧化镁和碱性炉渣中的一种,上述碳质滤料为活性炭、磺化煤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片状建筑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其采用水平振实方式,并采用弹性体进行间歇式纵向点压,可使片状材料基本平躺叠加,对片状材料不会造成破碎,且在加料水平振实过程中对袋体的湿润处理可使结合剂遇水稠化,使无纺布袋内的混合料不会在水平摇床的振动下继续平行方法滑动,如此可使无纺布袋内的混合料能够累加成较大厚度的成品,且片状材料的叠加隙缝中填充有细骨料,使成型的建筑复合材料在垂直方向上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改变了传统片状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能够实现对目前不易利用的高强度片状材料进行复合成型出建筑复材料,使大量的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能够号应国家资源再利用的号应,并大大降低建筑复合材料的成本,避免传统建筑复合材料采用玻纤布,玻纤束、钢筋等材料作为增强骨架造成成本高的问题,并可采用机械化大生产,工人参与量小,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该成型方法的问世可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环保意义。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片状建筑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实施例一,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一、配料:称取30-60重量份的片状增强骨料,40-70重量份的结合剂;其中片状增强骨料为久置贝壳、破碎陶砖、竹木碎片和薄层片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物,结合剂为建筑胶凝材料,呈粉末状;二、搅拌混合:将步骤一称取的片状增强骨料和结合剂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干料;三、振实:a)在水平摇床的振动台上下凹有设有若干呈蜂窝状排布的模具孔,各模具孔内固定有其上端呈开口状的袋体,b)启动水平摇床,将步骤二的混合干料逐渐加入袋体内,进行边加料边水平振实,加料振实过程中间歇式地对袋体内的混合干料采用弹性体进行向下点压,同时,在加料振实过程中间歇对具有混合干料的袋体进行润湿处理,润滑后再加料振实,如此反复,直至达到预定厚度,最终形成块体;四、成型:先将袋体从水平摇床中取出,之后在常温下进行养护成型或者在高温下进行烧结成型,得到块状的复合建筑材料。该实施例中,该结合剂优选采用的是石膏粉。该实施例中,弹性体最优可采用橡胶气囊,也可采用其他常见的弹性体。该实施例中,片状增强骨料也可采用强度高的天然大型片状材料。该实施例中,步骤三的润湿处理可采用由下而下的喷淋处理。该实施例一的成型方式可通过如下实施案例进行具体阐述:用于高强度石膏砌块的制作,具体操作如下,使用海滨洗沙场久置海蛎壳60重量份,其尺寸从1平方厘米到50平方厘米不等;掺加石膏粉40重量份,简单混合后放入开启的水平摇床的袋内进行边加料边振实,并间歇式的对袋体内的混合料进行向下弹性体点压,加料振实过程中间歇地对袋整体用水进行润湿处理使之固定不滑动,即加料振实之后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片状建筑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一、配料:称取原料,原料包括片状增强骨料和结合剂,上述片状增强骨料为久置贝壳、破碎陶砖、竹木碎片和薄层片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物,上述结合剂为建筑胶凝材料,呈粉末状;二、搅拌混合:将步骤一称取的原料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干料;三、振实:a)在水平摇床的振动台上下凹有设有若干呈蜂窝状排布的模具孔,各模具孔内套固有其上端呈开口状的袋体,b)启动水平摇床,将步骤二的混合干料逐渐加入袋体内,进行边加料边水平振实,同时间歇式地对袋体内的混合干料采用弹性体进行向下点压,加料振实过程中间歇对具有混合干料的袋体进行润湿处理,最终形成块体;四、成型:先将袋体从水平摇床中取出,之后在常温下进行养护成型或者在高温下进行烧结成型,得到块状的复合建筑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片状建筑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
制备而成:
一、配料:称取原料,原料包括片状增强骨料和结合剂,上述片状
增强骨料为久置贝壳、破碎陶砖、竹木碎片和薄层片岩中的一种或二种
以上的混合物,上述结合剂为建筑胶凝材料,呈粉末状;
二、搅拌混合:将步骤一称取的原料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干料;
三、振实:
a)在水平摇床的振动台上下凹有设有若干呈蜂窝状排布的模具孔,
各模具孔内套固有其上端呈开口状的袋体,
b)启动水平摇床,将步骤二的混合干料逐渐加入袋体内,进行边
加料边水平振实,同时间歇式地对袋体内的混合干料采用弹性体进行向
下点压,加料振实过程中间歇对具有混合干料的袋体进行润湿处理,最
终形成块体;
四、成型:先将袋体从水平摇床中取出,之后在常温下进行养护成
型或者在高温下进行烧结成型,得到块状的复合建筑材料。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楷翰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