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罩夹与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02391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3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遮罩夹与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电路板、遮罩盖、通信芯片与所述遮罩夹。遮罩夹具有底板、多个插脚、第一扣板与第二扣板。所述底板平行于XY平面且具有第一侧区与第二侧区。所述第一扣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区。所述第二扣板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区。所述插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用以贴合在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所述插脚插入所述电路板内。所述第一扣板与所述第二扣板立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而扣合所述遮罩盖。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遮罩夹可应用于扣合多种不同形状的遮罩盖,并且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件与通信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遮罩夹与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通信产品所需处理的信息负载越来越大,信号传输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通信产品的天线、通信芯片以及电路板的线路之间容易产生电磁互扰。通常会以金属遮罩盖住通信芯片以屏蔽其产生的电磁波,也防止外界的电磁波干扰通信芯片,使得通信产品符合电磁波干扰测试的相关规范且提升操作的稳定性。常见的金属遮罩包括固定在电路板上的框体以及与框体结合的遮罩盖。然而,由于不同通信产品所需的金属遮罩的形状不同,因此必须就每一种产品各别准备不同的框体及模具,使得通信产品的整体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遮罩夹与通信装置,其可应用于多种不同形状的遮罩盖,以解决过去的通信产品的整体成本过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遮罩夹,用以将遮罩盖固定在电路板上。遮罩夹具有底板、多个插脚、第一扣板与第二扣板。所述底板平行于XY平面且具有第一侧区与第二侧区。所述第一扣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区。所述第二扣板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区。所述插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用以贴合在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所述插脚用以插入所述电路板内。所述第一扣板与所述第二扣板用以立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而扣合所述遮罩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电路板、通信芯片、遮罩盖以及多个第一遮罩夹。通信芯片配置于所述电路板上。遮罩盖配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且覆盖所述通信芯片。每个所述第一遮罩夹具有第一底板、多个第一插脚、第一扣板与第二扣板。所述第一底板平行于XY平面且具有第一侧区与第二侧区。所述第一扣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区。所述第二扣板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区。所述第一插脚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贴合在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一插脚插入所述电路板内。所述第一扣板与所述第二扣板立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而扣合所述遮罩盖。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遮罩夹与通信装置中,通过组合多个遮罩夹可配合多种不同形状的遮罩盖,节省因应遮罩盖的形状而重新制作配合的框体所需的成本,同时降低通信装置的整体成本。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遮罩夹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时的立体图;图2A是图1的遮罩夹的立体图;图2B是图1的通信装置在遮罩夹处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遮罩夹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遮罩夹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所使用的遮挡件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遮罩夹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时的立体图。图2A是图1的遮罩夹的立体图。请参照图1与图2A,除其他未示出的组件外,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50包括电路板52、通信芯片54、遮罩盖56以及多个第一遮罩夹100。为了便于观察各元件的相对位置,图1中的遮罩盖56以透明的方式呈现,但实际上遮罩盖56通常不是透明的。通信芯片54配置于电路板52上且电连接电路板52。遮罩盖56配置于电路板52上且覆盖通信芯片54。每个第一遮罩夹100具有第一底板110、多个第一插脚120、第一扣板130与第二扣板140。第一底板110平行于XY平面,且第一底板110具有第一侧区112与第二侧区114。第一扣板130连接于第一侧区112。第二扣板140连接于第二侧区114。第一插脚120连接于第一底板110。第一底板110贴合在电路板52的表面上。第一插脚120插入电路板52内。第一扣板130与第二扣板140立于电路板52的表面上而扣合遮罩盖56。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50中,每个第一遮罩夹100可提供第一扣板130与第二扣板140用以扣合遮罩盖56。只要应用多个第一遮罩夹100,就可将遮罩盖56固定在电路板52上。另外,因为采用扣合的方式固定遮罩盖56,所以在有维修需求时不需要如过去的技术一般进行解开焊接的步骤。此外,每个第一遮罩夹100包括两个扣板(第一扣板130与第二扣板140),也可减少每个扣板单独定位在电路板52上时可能累积的尺寸误差。另外,第一插脚120的配置也提高了第一遮罩夹100在电路板52上的定位的精确度。本实施例的第一扣板130实质上平行于XZ平面,第二扣板140实质上平行于YZ平面,以配合遮罩盖56通常垂直于XY平面的侧壁。第一扣板130与第一侧区112的连接线L12实质上平行于X轴,且第二扣板140与第二侧区114的连接线L14实质上平行于Y轴。绝大多数的遮罩盖56的形状都包含了多个直角的角落,只要使用适当数量的第一遮罩夹100都可以固定遮罩盖56,不需要因不同产品使用了不同形状的遮罩盖56而采用不同形状的第一遮罩夹100,可节省为了不同形状的第一遮罩夹100而设计与制造不同模具所需的成本。第一扣板130远离第一底板110的一侧具有一斜导面132,第二扣板140远离第一底板110的一侧具有一斜导面142。在将遮罩盖56与第一遮罩夹100结合时,若遮罩盖56未完全对位于遮罩盖56,则斜导面132与142可发挥导引的功能而让遮罩盖56顺利底与第一遮罩夹100结合。第一底板110还具有位于第一侧区112与第二侧区114之间的吸附区116。吸附区116的面积介于4.4mm2与8mm2之间。为了将组装制程自动化,通常是利用机械手臂自动拾取第一遮罩夹100并将其固定在电路板52上。当机械手臂采用真空吸取头拾取第一遮罩夹100时,吸附区116可提供吸取头吸附时所需要的平面。另外,因为吸附区116设置在第一侧区112与第二侧区114之间,所以第一遮罩夹100被拾取时比较容易取得重力平衡,可提高拾取的成功率。图2B是图1的通信装置在遮罩夹处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与图2B,本实施例的遮罩盖56接触于电路板52的部分56B的材质为导电弹性材质,例如是导电娃胶。详细而言,第一底板110例如是通过焊锡与电路板52电连接。但是,在没有第一遮罩夹100的部分,若遮罩盖56没有接触电路板52而留有空隙。因此,遮罩盖56以完整接触电路板52而不留空隙为佳。为了避免遮罩盖56刮伤电路板52,遮罩盖56接触于电路板52的部分56B采用导电弹性材质,同时可确保两者的密合度而避免泄露电磁波。导电弹性材质的部分56B的高度例如是0.1mm。第一遮罩夹100例如是通过表面安装技术(SMT)安装在电路板52上,第一遮罩夹100的第一底板110与电路板52之间例如是以焊锡58相连。本实施例的遮罩盖56与第一遮罩夹100之间例如是用卡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相较于用夹持的结合方式而言效果较佳,不易在运输过程中因为震动而松脱。本实施例的第一遮罩夹100的第二扣板140例如具有楔形突起144,也就是靠近第一底板110的部分突起程度较大,而远离第一底板110的部分突起程度较小。遮罩盖56则有对应楔形突起144的开口 56A,可容纳楔形突起144。通过楔形突起144的设计,将遮罩盖56下压而卡合第一遮罩夹100时会较为容易,但是要将遮罩盖56拆离时就相对困难,因此不易松脱。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遮罩夹100是以位于遮罩盖56所覆盖的区域内为例,可避免影当前第1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遮罩夹,用以将遮罩盖固定在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罩夹具有底板、多个插脚、第一扣板与第二扣板,所述底板平行于XY平面且具有第一侧区与第二侧区,所述第一扣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区,所述第二扣板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区,所述插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用以贴合在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所述插脚用以插入所述电路板内,所述第一扣板与所述第二扣板用以立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而扣合所述遮罩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忠李远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