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8004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9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转向节锻造成型的锻造模具,包括锻造上模和锻造下模,模具合模时,锻造上模和锻造下模闭合形成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所述预锻型腔和所述终锻型腔均包括至少一组转向节成型型腔,每组所述转向节成型型腔包括两个转向节腔,所述转向节腔包括转向节叉部、转向节法兰部和转向节杆部,所述转向节法兰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向节叉部和所述转向节杆部连接,同一组的两个所述转向节腔交错并排设置,所述预锻型腔与所述终锻型腔上所包括的转向节成型型腔数量和排布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布局合理紧凑,有利于提高锻造效率,便于自动化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转向节锻造成型的一种锻造模具
技术介绍
锻造行业是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重要行业,也是能源消耗较高的行业,近些年,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出,许多企业的锻造设备和技术难以满足需求。目前,锻造行业的转向节锻造成型的主要锻造方式为一模一件,采用6300T螺旋压机设备和锻造模具依次经过感应加热、墩粗、压扁、预锻、终锻、切边和出件冷却工序流程完成转向节成型。现有锻造转向节的模具结构为:预锻采用半闭式锻造,终锻采用开式锻造,而主压机工位的所有工步均是手工操作,出件冷却工位人工操作,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同时,由于采用手工操作,工件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产品质量波动较大,控制难度大。现有的传统锻造模具的墩粗和压扁工步分布于模具的边角部位,压机偏载力大,长时间偏载使用压机,加速了压机部分零部件的局部磨损,影响压机的性能,增加了设备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造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锻造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锻造模具,用于转向节的锻造成型,包括锻造上模和锻造下模,模具合模时,所述锻造上模和所述锻造下模闭合形成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所述预锻型腔和所述终锻型腔均包括至少一组转向节成型型腔,每组所述转向节成型型腔包括两个转向节腔,所述转向节腔包括转向节叉部、转向节法兰部和转向节杆部,所述转向节法兰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向节叉部和所述转向节杆部连接,同一组的两个所述转向节腔交错并排设置,所述预锻型腔与所述终锻型腔所包括的转向节成型型腔数量和排布一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布局合理紧凑,有利于提高锻造效率,便于自动化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质量。进一步,所述锻造下模依次并排平行设有预锻下型腔、终锻下型腔和压扁下型腔,所述锻造上模设置有与所述预锻下型腔配合的预锻上型腔、与所述终锻下型腔配合的终锻上型腔和与所述压扁下型腔配合的压扁上型腔,模具闭合时,所述预锻下型腔和所述预锻上型腔形成预锻型腔,所述终锻下型腔和所述终锻上型腔形成终锻型腔,所述压扁下型腔和所述压扁上型腔形成压扁型腔。进一步,所述锻造上模的所述预锻上型腔、所述终锻上型腔和所述压扁上型腔为各自独立的型腔。进一步,所述锻造下模的所述预锻下型腔、所述终锻下型腔和所述压扁下型腔为各自独立的型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压扁型腔、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并排平行设置,方便成型过程中移动工件,同时压扁型腔的长度同压扁型腔和预锻型腔长度相同,提高了压扁型腔的受力面积,避免了制坯工步时压机局部小面积偏载,有利于延长压机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转向节成型型腔的组数为I?3组,且相邻两组的转向节成型型腔的转向节杆部斜排设置。进一步,所述转向节成型型腔的组数为两组,两组所述转向节成型型腔并排设置。进一步,所述预锻型腔为全闭式模具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提升预锻型腔法兰部位的填充性,在预锻过程中使得转向节腔的转向节法兰部充分填充,从而制造出优质的转向节。进一步,所述终锻型腔为半闭式模具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终锻型腔法兰部位金属向飞边方向流动的阻力,确保在进行终锻时的整体填充效果,避免填充不完整。进一步,在所述终锻型腔内同一组的两个交错并排设置的转向节腔的转向节杆部之间设有飞边桥部。进一步,所述飞边桥部上开设有用于排肩的沟槽。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飞边桥部有利于终锻成型时填充型腔,在飞边桥部上设置沟槽在成型过程中有利于排出多余的金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锻造上模和锻造下模的合模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锻造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锻造上模的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节腔排布示意图。图5为图2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零件标号说明I 锻造下模11预锻下型腔12终锻下型腔13压扁下型腔2 锻造上模21预锻上型腔22终锻上型腔23压扁上型腔3 转向节腔31转向节杆部32转向节法兰部33转向节叉部4 飞边桥部41 沟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锻造模具,用于转向节的锻造成型,包括锻造上模2和锻造下模1,模具合模时,锻造上模2和锻造下模I闭合形成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如图2和图3所示,锻造下模I依次并排平行设有预锻下型腔11、终锻下型腔12和压扁下型腔13,锻造上模2设置有与预锻下型腔11配合的预锻上型腔21、与终锻下型腔12配合的终锻上型腔22和与压扁下型腔13配合的压扁上型腔23。锻造上模2的预锻上型腔21、终锻上型腔22和压扁上型腔23为各自独立的型腔,锻造下模I的预锻下型腔11、终锻下型腔12和压扁下型腔13也为各自独立的型腔。如图1、图2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锻造模具,用于转向节的锻造成型,其特征在于,包括:锻造上模和锻造下模,模具合模时,所述锻造上模和所述锻造下模闭合形成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所述预锻型腔和所述终锻型腔均包括至少一组转向节成型型腔,每组所述转向节成型型腔包括两个转向节腔,所述转向节腔包括转向节叉部、转向节法兰部和转向节杆部,所述转向节法兰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向节叉部和所述转向节杆部连接,同一组的两个所述转向节腔交错并排设置,所述预锻型腔与所述终锻型腔所包括的转向节成型型腔数量和排布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照明李巨星张远平汪小桃张猛
申请(专利权)人: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