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低温环境的光伏变流器恒温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68248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低温环境的光伏变流器恒温控制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和恒温变流器组件,所述恒温变流器组件包括盒体,和固定在盒体内的微型变流器、单片机MCU,所述盒体固定在光伏组件的背光面,所述恒温变流器组件的盒体内固定有若干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微型变流器表面固定有温度传感器和半导体制热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微型变流器分别接入单片机MCU,所述单片机MCU分别与第一温度开关和第二温度开关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半导体制热器与多个半导体制冷器分布在微型变流器周侧,进行高、低温度的跟踪;多个半导体制冷器固定在恒温变流器组件盒体周侧,降低微型变流器的温度,避免单个半导体制冷器制冷效果不佳,响应质量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光伏发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低温环境的光伏变流器恒温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太阳能电池成本日益低廉,加上薄膜太阳能技术问世,让太阳能模块的布建方式有了更多选择,未来一般住宅与办公大楼的玻璃窗,都有可能变身成深具环保概念的太阳能电池。未来,这种化整为零的布建型态,可望取代现有大规模农场式的太阳能发电站,成为市场主流。因此,与太阳能电池紧密配合的变流器也必须随之微缩,才能满足未来的布建需求。为了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在每块光伏组件上安装微型变流器,每块光伏组件经变流输出。该系统优点是能够将光伏组件的效能最大化输出,并且系统方便扩展,维护简便。但目前应用中发现该系统中微型变流器在实际应用中因温度过高导致工作效率并不理想,而且由于长期工作于高温状态下的微型变流器的寿命也受到很大影响,系统维护费用升高,造成了许多人力物力上的浪费,所以微型变流器的散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单个半导体制冷器无法满足散热的功能,由于单个半导体制冷器制冷效果不明显,而且针对环境的变化,当在低温严寒环境中,无法保证微型变流器的恒温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高低温环境的光伏变流器恒温控制系统,将半导体制热器与多个半导体制冷器分布在微型变流器周侧,进行高、低温度的跟踪,解决了现有中采用的单个半导体制冷器无法满足散热的功能,由于单个半导体制冷器制冷效果不明显,而且针对环境的变化,当在低温严寒环境中,无法保证微型变流器的恒温状态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高低温环境的光伏变流器恒温控制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和恒温变流器组件,所述恒温变流器组件包括盒体,和固定在盒体内的微型变流器、单片机MCU,所述盒体固定在光伏组件的背光面,所述光伏组件的正、负输出端与微型变流器电连接,所述恒温变流器组件的盒体内固定有若干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微型变流器表面固定有温度传感器和半导体制热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微型变流器分别接入单片机MCU,所述单片机MCU分别与第一温度开关和第二温度开关连接;所述第一温度开关与半导体制热器连接,所述第二温度开关与半导体制冷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制热器与微型变流器通过导热硅脂接触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之间相互并联,所述半导体制冷器通过导热硅脂接触固定在恒温变流器组件内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度开关为低温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温度开关连接在半导体制热器与光伏组件的正或负输出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温度开关为高温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温度开关连接在导体制冷器与光伏组件的正或负输出端之间。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半导体制热器与多个半导体制冷器分布在微型变流器周侧,进行高、低温度的跟踪;多个半导体制冷器固定在恒温变流器组件盒体周侧,降低微型变流器的温度,避免单个半导体制冷器制冷效果不佳,响应质量慢的问题;2.充分发挥微型变流器对光伏组件输出功率的自动跟踪调节功能,使后者能够充分发挥转换效率的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该系统中微型变流器的过热或过冷问题,有效的延长了微型变流器的使用寿命,充分体现低碳环保理念。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高低温环境的光伏变流器恒温控制系统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高低温环境的光伏变流器恒温控制系统的恒温变流器结构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光伏组件,2-微型变流器,3-单片机MCU,4_温度传感器,5_第一温度开关,6-第二温度开关,7-半导体制热器,8-半导体制冷器,9-恒温变流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用于高低温环境的光伏变流器恒温控制系统,包括光伏组件I和恒温变流器组件9,恒温变流器组件9包括盒体,和固定在盒体内的微型变流器2、单片机MCU3,盒体固定在光伏组件I的背光面,光伏组件I的正、负输出端与微型变流器2电连接,恒温变流器组件9的盒体内固定有若干半导体制冷器8,微型变流器2表面固定有温度传感器4和半导体制热器7 ;温度传感器4与微型变流器2分别接入单片机MCU3,单片机MCU3分别与第一温度开关5和第二温度开关6连接;第一温度开关5与半导体制热器7连接,第二温度开关6与半导体制冷器8连接。其中,半导体制热器7与微型变流器2通过导热硅脂接触固定。其中,半导体制冷器8之间相互并联,半导体制冷器8通过导热硅脂接触固定在恒温变流器组件9内表面。其中,第一温度开关5为低温控制开关,第一温度开关5连接在半导体制热器7与光伏组件I的正或负输出端之间。其中,第二温度开关6为高温控制开关,第二温度开关6连接在导体制冷器8与光伏组件I的正或负输出端之间。本技术所提出的组合方案,光伏组件I将太阳能转化的直流电通过微型变流器变流后输出;温度传感器4用于测量微型变流器2的工作温度;采用多个半导体制冷器8布置在恒温变流器组件9盒体内表面的周侧,用于降低微型变流器2的温度,避免因单个半导体制冷器8制冷效果不佳,导致响应质量慢的问题,半导体制冷器8电源直接取自光伏组件I。当在低温环境中,温度传感器4通过单片机MCU3,使第一温度开关5接通,第二温度开关6关闭,半导体制热器7工作;当在高温环境中,第二温度开关6接通,第一温度开关5关闭,半导体制冷器8工作。充分发挥微型变流器2对光伏组件I输出功率的自动跟踪调节功能,使后者能够充分发挥转换效率的同时,很好的解决了该系统中微型变流器2的过热或过冷问题,并通过恒温控制方法,在半导体制冷器8和半导体制热器7耗能最少的基础上,使得微型变流器2维持在近似恒温状态下,大大提高微型变流器2的效率的同时,也有效的延长了微型变流器2的使用寿命,充分体现低碳环保理念。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主权项】1.一种用于高低温环境的光伏变流器恒温控制系统,包括光伏组件(I)和恒温变流器组件(9),所述恒温变流器组件(9)包括盒体(10),和固定在盒体(10)内的微型变流器(2)、单片机MCU(3),所述盒体(10)固定在光伏组件(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高低温环境的光伏变流器恒温控制系统,包括光伏组件(1)和恒温变流器组件(9),所述恒温变流器组件(9)包括盒体(10),和固定在盒体(10)内的微型变流器(2)、单片机MCU(3),所述盒体(10)固定在光伏组件(1)的背光面,所述光伏组件(1)的正、负输出端与微型变流器(2)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变流器组件(9)的盒体内固定有若干半导体制冷器(8),所述微型变流器(2)表面固定有温度传感器(4)和半导体制热器(7);所述温度传感器(4)与微型变流器(2)分别接入单片机MCU(3),所述单片机MCU(3)分别与第一温度开关(5)和第二温度开关(6)连接;所述第一温度开关(5)与半导体制热器(7)连接,所述第二温度开关(6)与半导体制冷器(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红波郑周冯士芬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