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端子和包括该连接端子的传感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2401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端子,其用于将传感器的线束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总体呈细长形状,从而具有长度方向,包括:第一连接端,用以钎焊至印刷电路板;第二连接端,包括导体包覆连接部,该连接部具有第一翼部以及第二翼部,用以包覆传感器的线束的导体,从而与传感器的线束形成铆接形式的导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传感器线束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组装工艺更为简单,组装所需时间得以缩短,所需设备投资得以降低,组装成本得以降低,连接质量和稳定性大为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端子,这种连接端子用以将传感器的线束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PCB)。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连接端子的传感器组件。
技术介绍
对于一些传感器而言,例如对于速度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而言,线束(cable)是通常需要的,因为信号需要被传送到电子控制单元(ECU) ο典型地,车轮速度传感器、曲轴传感器以及一些变速箱速度传感器都是带有线束的。电子兼容性(EMC)在汽车产业中受到重视的程度日益提高。带有无源器件(例如电阻、电容,等)的印刷电路板需要与传感器组件中的IC(集成电路)芯片集成在一起,以增进电子兼容性。在线束和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对于供电电压和信号传输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常规技术中,铜制端子被用以在线束与印刷电路板之间执行连接。对于印刷电路板和端子的连接而言,钎焊(soldering)是常用的。对于线束和端子的连接而言,首先,将线束的绝缘外皮切割剥离,以使得线束的导体裸露,然后,将导体(其常常由多股导线组成)压实。电阻焊(resistance welding)常规用于将已被压实的导体焊接至端子。参看图1和图2,其中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用于曲轴传感器的线束A电连接至端子B的设计构思。在焊接之前,必须将已被压实的导体I在端子2上非常精确地对准。通常,导线是不够柔软的,因而难以实现将已被压实的导体I在端子2上良好地对准。而不良的对准,将会导致焊接质量差,甚至导致焊接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传感器的线束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的新型铆接式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是由导电材料一体成型的,总体呈细长形状,从而具有长度方向,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以钎焊至印刷电路板;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导体包覆连接部,所述导体包覆连接部具有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长度方向沿第一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翼部、以及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长度方向沿第二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二翼部,所述第二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横向方向相反,所述导体包覆连接部的所述第一翼部和所述第二翼部用以包覆传感器的线束的导体,从而与传感器的线束形成铆接形式的导电连接。在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具有线束,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导体包覆连接部的所述第一翼部和所述第二翼部包覆所述传感器的所述线束的导体,从而与传感器的线束形成铆接形式的导电连接。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用铆接方法替代在现有技术中常规使用的焊接方法来对传感器线束和印刷电路板加以连接,从而省却了焊接之前所需的压实步骤,使得工艺更为简单。另外,还避免了现有技术工艺中因为不良对准造成的焊接失败。从而,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使得传感器线束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组装工艺更为简单,组装所需时间得以缩短,所需设备投资得以降低,组装成本得以降低,连接质量和稳定性大为提尚。【附图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用于曲轴传感器的端子连接的设计构思。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的一种用于将传感器的线束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端子。图4是三个图3中的连接端子的组图,这三个连接端子作为一组,用于将一个传感器线束的三个导体连接至印刷电路板。图5是图4中所示的三个连接端子将一个传感器线束的三个导体连接至印刷电路板后的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传感器的线束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是由导电材料一体成型的,总体呈细长形状,从而具有长度方向。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10,所述第一连接端10用以钎焊至印刷电路板;第二连接端20,所述第二连接端20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0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端20包括导体包覆连接部21,所述导体包覆连接部21具有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长度方向沿第一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翼部211、以及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长度方向沿第二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二翼部212,所述第二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横向方向相反,所述导体包覆连接部21的所述第一翼部211和所述第二翼部212用以包覆传感器的线束的导体,从而与传感器的线束形成铆接形式的导电连接。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端20还包括绝缘皮包覆连接部22,所述绝缘皮包覆连接部22沿所述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导电包覆连接部21的外侧,所述绝缘皮包覆连接部22用以包覆地连接传感器的线束的绝缘外皮,并使该绝缘外皮就位。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皮包覆连接部22与所述导体包覆连接部21类似,也具有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长度方向沿第一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翼部(在图中未予标示)、以及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长度方向沿第二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二翼部(在图中未予标示),所述第二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横向方向相反。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连料带30,所述连料带30沿所述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绝缘皮包覆连接部22的外侧。连料带30是为了便于生产工艺而设置的。在准备将传感器的线束以铆接方式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之前,连料带30可以便于使得本技术的各个铆接式接线端子与传感器线束的各个导体(通常是三个连接端)对齐。另外,连料带30的设置还可以便于本技术的铆接式接线端子的生产制造。在使得本技术的各个铆接式接线端子与传感器线束的各个导体(通常是三个连接端)对齐之后,就可以对各个接线端子和传感器线束的各个导体进行铆接。具体是,使用铆接工具,使得本技术的各个铆接式接线端子的导体包覆连接部21的第一翼部211和第二翼部212包覆传感器的线束的导体并在该导体上铆接牢固;同时,该铆接工具,使得本技术的各个铆接式接线端子的绝缘皮包覆连接部22的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包覆传感器的线束的绝缘外皮,并在该绝缘外皮上铆接牢固。在上述铆接操作过程中,同时将各个连料带30从各个铆接式接线端子的第一连接立而10去除。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使得能够用铆接方法替代在现有技术中常规使用的焊接方法,来对传感器线束和印刷电路板加以连接,从而,省却了焊接之前所需的压实步骤,使得工艺更为简单。另外,还避免了现有技术工艺中因为不良对准造成的焊接失败。从而,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使得传感器线束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组装工艺更为简单,组装所需时间得以缩短,所需设备投资得以降低,组装成本得以降低,连接质量和稳定性大为提尚。在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具有线束,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导体包覆连接部21的所述第一翼部211和所述第二翼部212包覆所述传感器的所述线束的导体,从而与传感器的线束形成铆接形式的导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感器是用于机动车辆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如下选项中的至少一种:车轮转速传感器、曲轴传感器、变速箱速度传感器。然而,这些传感器的列举,并非是穷举式的。本技术可以用于机动车辆所有的其它任意类型的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用于将传感器的线束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是由导电材料一体成型的,总体呈细长形状,从而具有长度方向,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以钎焊至印刷电路板;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导体包覆连接部,所述导体包覆连接部具有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长度方向沿第一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翼部、以及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长度方向沿第二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二翼部,所述第二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横向方向相反,所述导体包覆连接部的所述第一翼部和所述第二翼部用以包覆传感器的线束的导体,从而与传感器的线束形成铆接形式的导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钦张冠星徐小迟
申请(专利权)人:森萨塔科技麻省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