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67711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所述油底壳具有冷却器安装座,所述机油滤清器通过一接头与冷却器安装座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套设于接头上且位于冷却器安装座与机油滤清器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润滑系统,通过在油底壳上集成冷却器安装座,并通过接头将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安装在油底壳底部,不仅有效降低了减少了发动机的成本,而且使得发动机的布置更加紧凑,这种结构还能增强油底壳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所谓润滑系统,指的是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剂的一系列的给油脂、排油脂及其附属装置的总称。润滑系统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随着汽车的发展,发动机运转速度越来越高,升功率越来越大,因此各摩擦副对润滑系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在保证发动机满足高强度发动机的需求,还要保证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可靠性、低成本。发动机工作时,传动零件的相对运动表面(如曲轴与主轴承、活塞与气缸壁、正时齿轮副、配气系统等)之间必然产生摩擦。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不仅会增大发动机内部的功率消耗,使零件工作表面迅速磨损,而且由于摩擦产生的大量热可能导致零件工作表面烧损,致使发动机无法运转。为保证机器的长期可靠的工作,在运转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润滑系统向这些表面及时输送足够的润滑油。润滑系的功用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的洁净润滑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燃料进入发动机燃烧后,将燃料的内能转换成功来使引擎运转,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功都用来驱动引擎的运转,因为引擎中机件间的摩擦会消耗引擎产生的功,而将其转换为热能。为了降低磨擦来保护发动机,必须有一润滑系统来润滑引擎。润滑系统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栗、机油滤清器及连接座、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密封装置、缓冲装置、安全装置、报警器等所组成。在设计润滑系统时,应对机械设备各部分的润滑要求作全面的分析,在系统设计前要首先确定所使用润滑剂的品种,尽量减少润滑剂和润滑装置的类别,在保证主要润滑部件的良好润滑条件下,综合考虑其他润滑点的润滑,要保证润滑质量。应使润滑系统既满足设备运转中对润滑的需要,又应与设备的工况条件和使用环境相适应,以免产生不适当的摩擦、温度、噪声及过早的失效。而且,应使润滑系统供送的油保持清洁,防止外界尘肩等的侵入造成污染、损伤摩擦表面,提高使用中的可靠性。目前,发动机润滑系统设计很古板,特别是随着发动机油耗和排放的加严,对发动机润滑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布置紧凑、成本低、保证发动机各项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发动机的油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目的是提高发动机布置紧凑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所述油底壳具有冷却器安装座,所述机油滤清器通过一接头与冷却器安装座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套设于接头上且位于冷却器安装座与机油滤清器之间。所述冷却器安装座内设有进油道和出油道,所述接头插入出油道内与冷却器安装座连接,接头具有伸出出油道外且用于与曲轴箱内所设的油道配合的伸出端。所述接头与所述冷却器安装座为螺纹连接。 所述接头与所述机油滤清器为螺纹连接。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发动机缸盖内且与缸体内所设油道连通的一螺栓孔,用于连接缸盖和缸体的螺栓穿过该螺栓孔,螺栓孔的内圆面与螺栓之间具有间隙。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发动机缸盖内且将进入所述螺栓孔中的润滑油引导至凸轮轴处的油道,凸轮轴为内部设有油道的中空凸轮轴。所述缸盖内的油道分布在所述螺栓孔的两侧,油道在缸盖顶面形成的出油口位于其中一个凸轮轴的两侧。所述缸盖与所述凸轮轴接触的面积从底部到顶部为逐渐增加。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润滑系统,通过在油底壳上集成冷却器安装座,并通过接头将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安装在油底壳底部,不仅有效降低了减少了发动机的成本,而且使得发动机的布置更加紧凑,这种结构还能增强油底壳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润滑系统的前视图;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图5为油底壳总成爆炸图;图6为油底壳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油底壳总成的俯视图;图8为图7中G-G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润滑系统的俯视图;图10为图9中C-C剖面图;图11为图10中E处放大图;图12为图9中D-D剖面图;图13为图12中F处放大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油底壳;1-1、安装面;1-2、冷却器安装座;1-3、进油口 ;1-4、出油口 ;1_5、密封圈沟槽、1-6、安装孔;2、缸体主油道;3、缸盖;31、第一油道;32、第二油道;33、第三油道;34、第四油道;35、螺栓孔;36、接触面;37、连通孔;4、密封圈;5、接头;5-1、接头法兰;5-2、第一轴段;5-3、第二轴段;5-4、第三轴段;5_5、第四轴段;6、机油冷却器;7、机油滤清器;8、螺栓;9、机油栗;10、机油压力控制阀;11、第一缸体油道;12、第二缸体油道;13、凸轮轴;14、第一轴承盖;15、机油压力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至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其主要是由油底壳1、机油冷却器6、机油滤清器7、机油栗9、机油压力开关15及润滑油道等组件。如图5至图8所示,油底壳I为铝合金压铸件,油底壳I上两侧面拐角处沿着油底壳I底部方向设计有冷却器安装座1-2,冷却器安装座1-2上设计有一个进油道和一个出油道,对应在安装面1-1上形成有一个进油口 1-3和一个出油口 1-4。机油栗9为润滑系统提供润滑油,冷却器安装座1-2上的进油道和出油道为沿纵向贯穿设置,机油栗9栗送的润滑油经冷却器安装座1-2上的进油道流至下方的机油冷却器6和机油滤清器7中,进行冷却和过滤。如图5和图6所示,油底壳I的安装面1-1上设计有若干安装孔1-6,其中有三个安装孔1-6呈三角形布置在冷却器安装座1-2的周围。这种布置方式能保证冷却器安装座1-2区域的油底壳安装面1-1与曲轴箱可靠密封。油底壳I的安装面1-1上的进油口 1-3与出油口 1-4布置如图7所示的竖直方向,保证了进油口 1-3与出油口 1-4只与曲轴箱的密封面接触密封,避免同时与曲轴箱、正时罩盖的密封面密封,保证进油口 1-3与出油口 1-4的密封可靠性。如图5至图8所示,在油底壳I的安装面1-1上设置有包围一个进油口 1-3和出油口 1-4的密封圈沟槽1-5,相应在密封圈沟槽1-5内安装一个密封圈4,实现进油口 1-3和出油口 1-4与曲轴箱上对应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密封。通过一个密封圈实现两个油口的密封,不仅密封可靠,且节约成本。如图5和图6所示,机油冷却器6通过一个接头5安装在冷却器安装座1_2上。接头5设计成空心管,作为机油滤清器出油道的一部分,接头5的中心处设置沿轴向贯穿且与机油滤清器内部连通的中心孔,让从曲轴箱流出的机油进入机油滤清器内。机油冷却器6套设于接头5上,如图5所示,接头5包括沿轴向依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具有冷却器安装座,所述机油滤清器通过一接头与冷却器安装座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套设于接头上且位于冷却器安装座与机油滤清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伟李亚南刘智峰庞淑娟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