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7528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包括挡水墙和钢板止水带,所述挡水墙与压顶梁一体成型,所述压顶梁的底部与地下连续墙固接,所述挡水墙与所述导墙贴合,所述钢板止水带固接于外墙与所述挡水墙的上口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外墙分层施工的工艺,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避免了坑外水位高于压顶梁而产生的倒灌,以及压顶梁与外墙之间产生水平通缝的问题,满足了工程在施工、使用阶段全周期内的防水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深基坑工程中压顶梁的防水构造,尤其涉及一种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现代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施工方法的不断更新,新型材料的大量使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深基坑工程,而在这类深基坑工程中,支护形式主要采用地下连续墙与钢筋混凝土支撑相结合的形式,为了优化支护设计及减少工程造价,通常会采用落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面的标高的方式,以此来减少一道支撑,并且有些工程为了保留第一道支撑的围檩,将落低的地下连续墙压顶梁与第一道支撑的围檩合二为一,由此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基坑施工期间,坑外水位高于地下连续墙压顶梁,容易产生倒灌;二是落低的压顶梁上口通常有结构外墙,而外墙通常是后施,由此会产生水平通缝,容易在结构施工及建筑使用期间产生渗漏。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工程在施工、使用阶段全周期内的防水性要求的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以解决在一些深基坑中第一道混凝土落低,同时地下连续墙的压顶梁和第一道支撑的围檩合二为一的情况下,坑外水位高于压顶梁产生倒灌以及压顶梁与外墙之间产生水平通缝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包括挡水墙和钢板止水带,所述挡水墙与压顶梁一体成型,所述压顶梁的底部与地下连续墙固接,所述挡水墙与导墙贴合,所述钢板止水带固接于外墙与所述挡水墙的上口之间。较佳地,所述挡水墙的上表面高于坑外水位。较佳地,所述压顶梁内设有第一插筋,所述第一插筋延伸至所述外墙内。较佳地,所述第一插筋设置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与所述压顶梁的连接处。较佳地,所述挡水墙内设有第二插筋,所述第二插筋延伸至所述外墙内。较佳地,所述第二插筋设置于所述导墙与所述挡水墙的连接处,所述钢板止水带靠近所述第二插筋设置。较佳地,所述钢板止水带的一端在所述挡水墙浇筑成型时安装至所述挡水墙内,另一端在外墙施工时锚入所述外墙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中,利用钢板止水带固接于外墙与所述挡水墙的上口之间,将挡水墙与外墙固定为一个整体,避免防水墙与外墙之间产生通缝,从而实现较好的防水效果;2、利用外墙分层施工的工艺,将挡水墙与压顶梁一体成型,且挡水墙较薄,施工工作量小,不影响施工进度;3、造价低,耐久性好;4、所述挡水墙的上表面高于坑外水位,避免坑外水位高于压顶梁而产生的倒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外墙施工前);图2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外墙施工后)。图中:10_挡水墙、20-钢板止水带、30-压顶梁、40-地下连续墙、41-第一插筋、42-第二插筋、50-导墙、60-外墙、70-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详尽的表述上述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列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证明技术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请参考图1和图2,包括挡水墙10和钢板止水带20,所述挡水墙10与压顶梁30 —体成型,所述压顶梁30的底部与地下连续墙40固接,所述挡水墙10与导墙50贴合,所述钢板止水带20固接于外墙60与所述挡水墙10的上口之间。本技术利用外墙60分层施工的工艺,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避免了坑外水位H高于压顶梁30而产生的倒灌,以及压顶梁30与外墙60之间产生水平通缝的问题,满足了工程在施工、使用阶段全周期内的防水性要求。另外,本技术构造简单,造价低,且耐久性好,安全可靠。较佳地,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述挡水墙10的上表面高于坑外水位H,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水墙10可以很薄,降低施工难度,即使压顶梁30低于坑外水位H,挡水板10仍然能够确保坑外积水不会倒灌回压顶梁30上。较佳地,请重点参考图1,所述压顶梁30内设有第一插筋41,所述第一插筋41延伸至所述外墙60内,较佳地,所述第一插筋41设置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70与所述压顶梁30的连接处,从而将压顶梁30的一侧边缘与外墙60固接,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较佳地,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挡水墙10内设有第二插筋42,所述第二插筋42延伸至所述外墙60内,较佳地,所述第二插筋42设置于所述导墙50与所述挡水墙10的连接处,所述钢板止水带20靠近所述第二插筋42设置,将压顶梁30的另一侧边缘与外墙60固接,进一步提尚防水效果。较佳地,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述钢板止水带20的一端在所述挡水墙10浇筑成型时安装至所述挡水墙10内,另一端在外墙60施工时锚入所述外墙60内,使压顶梁30(挡水墙10)与外墙60形成整体,确保压顶梁30的上口不渗漏;另外,本实施例中,利用外墙分层施工的工艺,分两步将钢板止水带20固接于外墙60与所述挡水墙10的上口之间,施工工作量小,不影响施工进度。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包括挡水墙10和钢板止水带20,所述挡水墙10与压顶梁30 —体成型,所述压顶梁30的底部与地下连续墙40固接,所述挡水墙10与导墙50贴合,所述钢板止水带20固接于外墙60与所述挡水墙10的上口之间。本技术利用外墙分层施工的工艺,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避免了坑外水位H高于压顶梁30而产生的倒灌,以及压顶梁30与外墙60之间产生水平通缝的问题,满足了工程在施工、使用阶段全周期内的防水性要求。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主权项】1.一种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墙和钢板止水带,所述挡水墙与压顶梁一体成型,所述压顶梁的底部与地下连续墙固接,所述挡水墙与导墙贴合,所述钢板止水带固接于外墙与所述挡水墙的上口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墙的上表面高于坑外水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顶梁内设有第一插筋,所述第一插筋延伸至所述外墙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筋设置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与所述压顶梁的连接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墙内设有第二插筋,所述第二插筋延伸至所述外墙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筋设置于所述导墙与所述挡水墙的连接处,所述钢板止水带靠近所述第二插筋设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止水带的一端在所述挡水墙浇筑成型时安装至所述挡水墙内,另一端在外墙施工时锚入所述外墙内。【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落低的混凝土支撑压顶梁上口的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墙和钢板止水带,所述挡水墙与压顶梁一体成型,所述压顶梁的底部与地下连续墙固接,所述挡水墙与导墙贴合,所述钢板止水带固接于外墙与所述挡水墙的上口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杰孙祖根杜星王沛斌倪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