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67008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05:02
一种盘式制动器,可抑制复位弹簧对于安装部件侧的抵接位置随着摩擦垫摩损等产生大的位置偏移。对摩擦垫(9)朝向使其离开盘的方向施力的复位弹簧(21)构成为包括:固定安装在摩擦垫(9)的内衬金属片(10)的一侧的固定部(21A);从该固定部(21A)在盘轴向上朝向远离摩擦垫(9)的方向延伸的延出部(21B);将延出部(21B)的前端侧朝向安装部件侧折回的折回部(21C);以及设置在该折回部(21C)的前端侧并与安装部件侧弹性抵接的抵接部(21D)。此外,在折回部(21C)的中间弯曲的部分(弯曲部(21C4))在盘旋转方向上配置在较抵接部(21D)更远离固定部(21A)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盘式制动器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9月28日、专利技术名称为“盘式制动器”、申请号为201010534680.7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对机动车等车辆施加制动力的盘式制动器。
技术介绍
—般来说,设置在机动车等车辆上的盘式制动器,在车辆驾驶员等进行制动操作时,利用来自外部的液压供给,使设置在制动钳的活塞朝向盘侧滑动变位,将摩擦垫推压在盘上。此外,制动钳由于此时的反作用力而相对于托架滑动变位,在爪部与活塞之间将各摩擦垫推压到盘的两面上,由此,将制动力施加给旋转的盘。此外,公知的还有具备复位弹簧的盘式制动器,所述复位弹簧在解除车辆的制动操作时,对所述各摩擦垫朝向使其从盘的两面离开的方向施力。该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托架与摩擦垫之间,对该摩擦垫朝向使其离开盘的复位方向施力(参照例如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08789号公报。然而,所述以往技术中所采用的复位弹簧如下构成,S卩,是通过将固定安装在摩擦垫的内衬金属片上的一侧固定部、和抵接(弹性地连接)于安装部件臂部侧的另一侧的抵接部之间的中间部分弯曲形成倒V形或倒U形而构成。因此,所述以往技术中所采用的复位弹簧,在反复进行制动操作后而摩擦垫逐渐摩损时,复位弹簧的变形会随之变大,复位弹簧相对所述安装部件侧的抵接位置会朝向离开摩擦垫的方向位置偏移。考虑到这种位置偏移,需要增大复位弹簧的抵接面积,结果出现造成托架大型化、进而盘式制动器大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结构的特征在于,复位弹簧形成有:被固定在摩擦垫的固定部;与安装部件侧抵接的抵接部;延出部,其从所述固定部在盘轴向上朝向远离所述摩擦垫的方向延伸出;以及折回部,其从所述延出部朝向所述抵接部折回,所述折回部具有一延伸设置部,所述延伸设置部,从在盘旋转方向上与所述抵接部相比更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开始,在盘轴向上朝向接近所述安装部件侧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抵接部连接。此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结构的特征在于,复位弹簧构成为包括:固定部,其设置在复位弹簧一端侧,并被固定在所述摩擦垫的盘抵接面的相反侧的平面上;抵接部,其设置在复位弹簧另一端侧,并弹性地与所述安装部件侧抵接;延出部,其从所述固定部在盘轴向上朝向远离所述摩擦垫的方向延伸出;以及折回部,其形成在该延出部的前端侧与所述抵接部之间,朝向所述安装部件侧折回,该折回部具有:第一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延出部的前端侧在沿着所述摩擦垫的所述平面的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延伸到超越所述抵接部的位置;以及第二延伸设置部,其从该第一延伸设置部的前端侧在盘轴向上朝向所述安装部件侧倾斜地折回,与所述抵接部连接。此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对摩擦垫朝向使其离开盘的复位方向施力,该复位弹簧设置有:被固定于所述摩擦垫的固定部;与所述安装部件侧抵接的抵接部;从所述固定部在盘轴向朝向远离所述摩擦垫的方向延伸的延出部;以及从该延出部向所述抵接部折回的折回部,在所述复位弹簧的所述折回部,在沿着所述摩擦垫的盘抵接面的方向上形成至少两处的弯曲部,该弯曲部之中的所述摩擦垫侧的一弯曲部的弯曲刚性设定成低于所述安装部件侧的另一弯曲部的弯曲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实现盘式制动器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从外侧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正面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盘式制动器的平面图。图3是从右方观察图1的盘式制动器的右侧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图1的复位弹簧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表示将摩擦垫弹簧作为单体表示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将外侧复位弹簧安装到外侧摩擦垫上的状态的平面图。图7是复位弹簧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2的复位弹簧由于摩擦垫的摩损而弹性变形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9是表示比较例的复位弹簧的弹性变形状态的与图8同样位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0 (A)、图10 (B)是表示图2中的复位弹簧变形状态的图。图11 (A)、图11 (B)是表示比较例的复位弹簧变形状态的图。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复位弹簧的部件图。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复位弹簧的部件图。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复位弹簧的部件图。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复位弹簧的部件图。图16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复位弹簧的部件图。图17是从左方观察图16的复位弹簧的左侧视图。图18是图16的复位弹簧的剖面图。标记说明I一盘;2—托架(安装部件);2A—臂部;3—盘卡钳部;4一摩擦垫引导件;5—制动钳;6—滑动销;9一摩擦垫;10—内衬金属片;10A—耳部(嵌合部);10B—铆接部;11 一衬垫;14一摩擦垫弹簧;18—引导板部;19一径向施力部;20—底面板部;21、31、41、51、61、71—复位弹簧;21A、31A、41A、51A、61A、71A —固定部;21B、31B、41B、51B、61B、71B—延出部;21C、31C、41C、51C、61C、71C —折回部;21C1、31C1、41C1、51C1、71C1—第一延伸设置部(另一延伸设置部);21C2、31C2、41C2、71C2—第二延伸设置部(一延伸设置部);51C2_1—第二延伸设置部(一延伸设置部);51C2-2—第三延伸设置部(第二延伸设置部、一延伸设置部);51C2-3—第四延伸设置部(第二延伸设置部、一延伸设置部);61C1-1—第一延伸设置部(第一延伸设置部、另一延伸设置部);61Cl-2—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延伸设置部、另一延伸设置部);61C2—第三延伸设置部(第二延伸设置部、一延伸设置部);21C3、51C3、61C3、71C3—第一弯曲部(一弯曲部);21C4、51C4_1、61C4、71C4—第二弯曲部(另一弯曲部);51C4-2—第三弯曲部(另一弯曲部);51C4-3—第四弯曲部(另一弯曲部);61C1-3—第三弯曲部;21D、31D、41D、51D、61D、71D—抵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根据附图详细说明。图1?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图3中,在例如车辆向前进方向行驶时,盘I与车轮(未图示)一起向图1中的箭头A方向旋转。托架2作为安装部件被安装在车辆的非旋转部分。如图1?图3所示,该托架2具有:在盘I的旋转方向(周向)离开并以跨盘I的外周的方式在盘I的轴向延伸的一对臂部2A、2A ;以及将各臂部2A的基端侧进行一体化连接而设置的、在盘I内侧的位置被固定在所述车辆的非旋转部分的壁厚的支承部2B等。此外,在托架2上,在盘I的外侧的位置,如图1、图2所示,一体地形成有将臂部2A、2A的前端侧相互连接的加强梁2C。此外,在臂部2A的盘I轴向的中间部,如图3所示,形成有沿盘I的外周(旋转轨迹)以圆弧状延伸的盘卡钳部(r 4只夕/《只)3。在该盘卡钳部3的盘I轴向两侧,分别形成有内侧、外侧的摩擦垫引导件4。此外,在各臂部2A上沿着盘I的轴向分别设置有销孔(未图示),在这些销孔内能够滑动地嵌插有后述的滑动销6。在托架2的各臂部2A上,在盘卡钳部3的轴向两侧的位置,在夹着该盘卡钳部3的各臂部2A的基端侧(内侧)与前端侧(外侧)分别设有摩擦垫引导件4、4。如图4、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盘式制动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盘式制动器,包括:安装部件,其沿轴向横跨盘的外周侧而形成,并能够滑动地支承配置在所述盘两面的至少一对摩擦垫;制动钳,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件上,将所述一对摩擦垫推压向所述盘的两面;以及复位弹簧,其设置在所述摩擦垫与所述安装部件之间,对所述摩擦垫朝向使所述摩擦垫离开盘的复位方向进行施力,所述盘式制动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形成有:被固定在所述摩擦垫的固定部;与所述安装部件侧抵接的抵接部;延出部,其从所述固定部在盘轴向上朝向远离所述摩擦垫的方向延伸出;以及折回部,其从所述延出部朝向所述抵接部折回;所述折回部包括:第一延伸设置部,从所述延出部的前端侧在沿着所述摩擦垫的平面的方向上朝向远离固定部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设置部,从所述第一延伸设置部的前端侧朝向所述安装部件侧弯曲并与所述抵接部连接;第一弯曲部,在所述延出部与所述折回部的第一延伸设置部之间形成;第二弯曲部,在第一延伸设置部与第二延伸设置部之间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若林信宏林茂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