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5101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3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属于电气技术领域。本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包括:左铜管,由第一大铜管和第一小铜管构成,第一大铜管上设有左铜套法兰,第一大铜管一侧中部设有左接线端;右铜管,由第二大铜管和第二小铜管构成,第二大铜管上设有右铜套法兰,第二大铜管一侧中部设有与左接线端同侧设置的右接线端;阻燃环氧绝缘件,呈环形设置且由阻燃塑料材料制成,阻燃环氧绝缘件密封设置在左铜套法兰和右铜套法兰之间;各接线端内均安装有呈平板设置的接地脚,接地脚内端与对应的大铜管垂直相交,接地脚外端露出对应接线端外部。本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具有设计合理、电气绝缘性能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气
,涉及一种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的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在长距离布线或电力电缆的安装时,通常会采用将两根电力电缆连接到一起的手段来提高电缆的长度。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电力电缆中间接头来实现电力电缆的连接工作,在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外设有铜外壳,以实现电气绝缘。但是,现有的大多数铜外壳结构设计不合理,其电气绝缘效果不理想,降低了电力电缆工作的稳定性。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铜外壳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电气绝缘性能稳定的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电气绝缘性能稳定的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包括:左铜管,由连为一体的第一大铜管和第一小铜管构成,所述第一大铜管的直径大于第一小铜管的直径,所述第一大铜管远离第一小铜管的一端密封安装有左铜套法兰,所述第一大铜管一侧中部设有左接线端以及靠近左铜套法兰设置的左灌胶口;左绝缘层,密封包覆在左铜管的外周侧面上且所述左灌胶口穿过左绝缘层;右铜管,由连为一体的第二大铜管和第二小铜管构成,所述第二大铜管的直径大于第二小铜管的直径,所述第二大铜管远离第二小铜管的一端密封安装有与左铜套法兰相对设置的右铜套法兰,所述第二大铜管一侧中部设有右接线端以及靠近右铜套法兰设置的右灌胶口,所述右接线端与左接线端同侧设置;右绝缘层,密封包覆在右铜管的外周侧面上且所述右灌胶口穿过右绝缘层;阻燃环氧绝缘件,呈环形设置且由阻燃塑料材料制成,所述阻燃环氧绝缘件设置在左铜套法兰和右铜套法兰之间且三者密封连接;各接线端内均安装有呈平板设置的接地脚,所述接地脚内端与对应的大铜管垂直相交,所述接地脚外端露出对应接线端外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脚露出对应接线端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各小铜管均呈三段式设置,靠近对应大铜管的一段和远离对应大铜管的一段均呈收口设置,中间的一段呈圆筒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灌胶口和右灌胶口均设置为方形通孔,且在各灌胶口上均活动安装有可封闭对应灌胶口的灌胶盖。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各大铜管的壁厚与各小铜管的壁厚相同,各绝缘层的壁厚相同,且大铜管的壁厚小于绝缘层的壁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燃环氧绝缘件、左铜套法兰、右铜套法兰三者的外侧面齐平,各铜套法兰均通过螺栓与阻燃环氧绝缘件固连,所述阻燃环氧绝缘件的两个端面与对应铜套法兰之间还分别密封设置有密封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各绝缘层均采用滚塑工艺制成。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1、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且布局紧凑,铜外壳将电力电缆连接处与外界环境隔绝,提高电缆使用安全性,采用阻燃塑料材料制得的阻燃环氧绝缘件与各壳体配合紧密,保证了铜外壳的密封性能,使其电气绝缘性能稳定,保证了电力电缆工作的可靠性。2、阻燃环氧绝缘件由阻燃塑料材料制得,阻燃材料是能够抑制或者延滞燃烧而自己并不容易燃烧的材料,在保证了绝缘性能的前提下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了阻燃的保护功效,使得阻燃环氧绝缘件与各壳体连接紧密,大大提升了铜外壳的电气绝缘性能。3、接地脚结构设计合理,采用平板式的接地脚,与外界对接更准确,固定更加可靠;接地脚的一边与对应的大铜管连接,另一边用于连接接地线,使得电缆工作可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左铜管;11、第一大铜管;111、左灌胶口;12、第一小铜管;21、左铜套法兰;22、右铜套法兰;31、左接线端;32、右接线端;41、左绝缘层;42、右绝缘层;50、右铜管;51、第二大铜管;511、右灌胶口;52、第二小铜管;60、阻燃环氧绝缘件;80、接地脚;81、连接孔;90、螺栓;100、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技术保护一种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适用于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尤其适用于110kV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金属护层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现有的大多数铜外壳结构设计不合理,其电气绝缘效果不理想,降低了电力电缆工作的稳定性。因此,设计一种比较合理的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是很有必要的。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如图1所示,本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包括:左铜管10,由连为一体的第一大铜管11和第一小铜管12构成,第一大铜管11的直径大于第一小铜管12的直径,第一大铜管11远离第一小铜管12的一端密封安装有左铜套法兰21,第一大铜管11一侧中部设有左接线端31以及靠近左铜套法兰21设置的左灌胶口111;左绝缘层41,密封包覆在左铜管10的外周侧面上且左灌胶口111穿过左绝缘层41;右铜管50,由连为一体的第二大铜管51和第二小铜管52构成,第二大铜管51的直径大于第二小铜管52的直径,第二大铜管51远离第二小铜管52的一端密封安装有与左铜套法兰21相对设置的右铜套法兰22,第二大铜管51一侧中部设有右接线端32以及靠近右铜套法兰22设置的右灌胶口511,右接线端32与左接线端31同侧设置;右绝缘层42,密封包覆在右铜管的外周侧面上且所述右灌胶口511穿过右绝缘层42;阻燃环氧绝缘件60,呈环形设置且由阻燃塑料材料制成,阻燃环氧绝缘件60设置在左铜套法兰21和右铜套法兰22之间且三者密封连接;各接线端内均安装有呈平板设置的接地脚80,接地脚80内端与对应的大铜管垂直相交,接地脚80外端露出对应接线端外部。在本案中,铜外壳主要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左铜管10、右铜管50以及用于连接左铜管10、右铜管50的阻燃环氧绝缘件60,在使用时,首先将左铜管10和右铜管50分别穿过两个待连接的电力电缆端部,在进行电缆连接并进行绝缘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铜管,由连为一体的第一大铜管和第一小铜管构成,所述第一大铜管的直径大于第一小铜管的直径,所述第一大铜管远离第一小铜管的一端密封安装有左铜套法兰,所述第一大铜管一侧中部设有左接线端以及靠近左铜套法兰设置的左灌胶口;左绝缘层,密封包覆在左铜管的外周侧面上且所述左灌胶口穿过左绝缘层;右铜管,由连为一体的第二大铜管和第二小铜管构成,所述第二大铜管的直径大于第二小铜管的直径,所述第二大铜管远离第二小铜管的一端密封安装有与左铜套法兰相对设置的右铜套法兰,所述第二大铜管一侧中部设有右接线端以及靠近右铜套法兰设置的右灌胶口,所述右接线端与左接线端同侧设置;右绝缘层,密封包覆在右铜管的外周侧面上且所述右灌胶口穿过右绝缘层;阻燃环氧绝缘件,呈环形设置且由阻燃塑料材料制成,所述阻燃环氧绝缘件设置在左铜套法兰和右铜套法兰之间且三者密封连接;各接线端内均安装有呈平板设置的接地脚,所述接地脚内端与对应的大铜管垂直相交,所述接地脚外端露出对应接线端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铜管,由连为一体的第一大铜管和第一小铜管构成,所述
第一大铜管的直径大于第一小铜管的直径,所述第一大铜管远离
第一小铜管的一端密封安装有左铜套法兰,所述第一大铜管一侧
中部设有左接线端以及靠近左铜套法兰设置的左灌胶口;
左绝缘层,密封包覆在左铜管的外周侧面上且所述左灌胶口
穿过左绝缘层;
右铜管,由连为一体的第二大铜管和第二小铜管构成,所述
第二大铜管的直径大于第二小铜管的直径,所述第二大铜管远离
第二小铜管的一端密封安装有与左铜套法兰相对设置的右铜套法
兰,所述第二大铜管一侧中部设有右接线端以及靠近右铜套法兰
设置的右灌胶口,所述右接线端与左接线端同侧设置;
右绝缘层,密封包覆在右铜管的外周侧面上且所述右灌胶口
穿过右绝缘层;
阻燃环氧绝缘件,呈环形设置且由阻燃塑料材料制成,所述
阻燃环氧绝缘件设置在左铜套法兰和右铜套法兰之间且三者密封
连接;
各接线端内均安装有呈平板设置的接地脚,所述接地脚内端
与对应的大铜管垂直相交,所述接地脚外端露出对应接线端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俊广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昊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