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橡胶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309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橡胶减震器,包括上减震装置和下减震装置,所述上减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上复位弹簧和上橡胶减震垫,所述上橡胶减震垫内设置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第一置物空腔,所述上复位弹簧安装在第一置物空腔内,所述上连接板中部纵向设置有第一导向孔,所述上橡胶减震垫中部纵向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且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内穿设有导向杆,所述上复位弹簧纵向套接在导向杆上,上橡胶减震垫上端与上连接板下端面可拆卸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橡胶减震器
技术介绍
汽车前悬挂主要作用在于吸收来自各种路面对车身的冲击,前悬挂的重要结构就是减震器,现有的减震器部件大都通过弹簧吸震,弹簧长时间作业容易失效,影响减震效果,使得变速箱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缩短,车内噪音提高,车内乘坐的舒适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新型橡胶减震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橡胶减震器,包括上减震装置和下减震装置,所述上减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上复位弹簧和上橡胶减震垫,所述上橡胶减震垫内设置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第一置物空腔,所述上复位弹簧安装在第一置物空腔内,所述上连接板中部纵向设置有第一导向孔,所述上橡胶减震垫中部纵向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且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内穿设有导向杆,所述上复位弹簧纵向套接在导向杆上,上橡胶减震垫上端与上连接板下端面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减震装置包括下连接板、下复位弹簧和下橡胶减震垫,所述下橡胶减震垫内设置有一个开口朝下的第二置物空腔,所述下橡胶减震垫中部纵向设置有第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下端穿过第三导向孔后与下连接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橡胶减震垫与下橡胶减震垫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减震装置和下减震装置结构设置合理,通过复位弹簧和橡胶减震垫双重吸震,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使得变速箱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延长,车内噪音减小,车内乘坐的舒适度提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橡胶减震垫下凹呈半圆形结构,且上橡胶减震垫的内壁面上至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件,每个第一支撑件包括一根与上橡胶减震垫一体设置的第一圆柱杆,所述第一圆柱杆上一体设置两根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圆柱杆和第一加强杆上端均与上连接板下端面连接。通过本设置,上减震装置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工作更加可靠,使得减震和复位效果更好。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橡胶减震垫上拱呈半圆形结构,且下橡胶减震垫的内壁面上至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件,每个第二支撑件包括一根与上橡胶减震垫一体设置的第二圆柱杆,所述第二圆柱杆上一体设置两根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圆柱杆和第二加强杆下端均与下连接板上端面连接。通过本设置,下减震装置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工作更加可靠,使得减震和复位效果更好。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和第三导向孔的直径相等,且上复位弹簧和下复位弹簧的直径大于第一导向孔的直径。通过本设置,工作更加可靠,使用方便。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上连接孔,所述上连接板与上橡胶减震垫通过螺钉连接固定。通过本设置,上减震装置结构设置更加合理,连接方便。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下连接孔,所述下连接板与下橡胶减震垫通过螺钉连接固定。通过本设置,下减震装置结构设置更加合理,连接方便。本技术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设置更加合理,上减震装置和下减震装置通过复位弹簧和橡胶减震垫双重吸震,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使得变速箱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延长,车内噪音减小,车内乘坐的舒适度提高。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部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橡胶减震器,包括上减震装置I和下减震装置2,所述上减震装置I包括上连接板11、上复位弹簧12和上橡胶减震垫13,所述上橡胶减震垫13内设置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第一置物空腔14,所述上复位弹簧12安装在第一置物空腔14内,所述上连接板11中部纵向设置有第一导向孔111,所述上橡胶减震垫13中部纵向设置有第二导向孔131,所述第一导向孔111和第二导向孔131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且第一导向孔111和第二导向孔131内穿设有导向杆3,所述上复位弹簧12纵向套接在导向杆3上,上橡胶减震垫13上端与上连接板11下端面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减震装置2包括下连接板21、下复位弹簧22和下橡胶减震垫23,所述下橡胶减震垫23内设置有一个开口朝下的第二置物空腔24,所述下橡胶减震垫23中部纵向设置有第三导向孔231,所述导向杆3下端穿过第三导向孔231后与下连接板21上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下复位弹簧22设置在第二置物空腔24内,并纵向套接在导向杆3上,所述上橡胶减震垫13与下橡胶减震垫23相抵接,当上连接板11受力时,上橡胶减震垫13与下橡胶减震垫23互相挤压变形,两根复位弹簧和两个橡胶减震垫双重吸震,减震效果好。为使本技术结构更加合理,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上橡胶减震垫13下凹呈半圆形结构,且上橡胶减震垫13的内壁面上至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件,每个第一支撑件包括一根与上橡胶减震垫13 —体设置的第一圆柱杆132,所述第一圆柱杆132上一体设置两根第一加强杆133,所述第一圆柱杆132和第一加强杆133上端均与上连接板11下端面连接。所述下橡胶减震垫23上拱呈半圆形结构,且下橡胶减震垫23的内壁面上至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件,每个第二支撑件包括一根与上橡胶减震垫13 —体设置的第二圆柱杆232,所述第二圆柱杆232上一体设置两根第二加强杆233,所述第二圆柱杆232和第二加强杆233下端均与下连接板21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孔111、第二导向孔131和第三导向孔231的直径相等,且上复位弹簧12和下复位弹簧22的直径大于第一导向孔111的直径。所述上连接板11上设置有若干个上连接孔112,所述上连接板11与上橡胶减震垫13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所述下连接板21上设置有若干个下连接孔211,所述下连接板21与下橡胶减震垫23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上减震装置和下减震装置通过复位弹簧和橡胶减震垫双重吸震,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使得变速箱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延长,车内噪音减小,车内乘坐的舒适度提高。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技术的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减震装置(I)和下减震装置(2),所述上减震装置(I)包括上连接板(11)、上复位弹簧(12)和上橡胶减震垫(13),所述上橡胶减震垫(13)内设置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第一置物空腔(14),所述上复位弹簧(12)安装在第一置物空腔(14)内,所述上连接板(11)中部纵向设置有第一导向孔(111),所述上橡胶减震垫(13)中部纵向设置有第二导向孔(131),所述第一导向孔(111)和第二导向孔(131)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且第一导向孔(111)和第二导向孔(131)内穿设有导向杆(3),所述上复位弹簧(12)纵向套接在导向杆(3)上,上橡胶减震垫(13)上端与上连接板(11)下端面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减震装置(2)包括下连接板(21)、下复位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减震装置(1)和下减震装置(2),所述上减震装置(1)包括上连接板(11)、上复位弹簧(12)和上橡胶减震垫(13),所述上橡胶减震垫(13)内设置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第一置物空腔(14),所述上复位弹簧(12)安装在第一置物空腔(14)内,所述上连接板(11)中部纵向设置有第一导向孔(111),所述上橡胶减震垫(13)中部纵向设置有第二导向孔(131),所述第一导向孔(111)和第二导向孔(131)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且第一导向孔(111)和第二导向孔(131)内穿设有导向杆(3),所述上复位弹簧(12)纵向套接在导向杆(3)上,上橡胶减震垫(13)上端与上连接板(11)下端面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减震装置(2)包括下连接板(21)、下复位弹簧(22)和下橡胶减震垫(23),所述下橡胶减震垫(23)内设置有一个开口朝下的第二置物空腔(24),所述下橡胶减震垫(23)中部纵向设置有第三导向孔(231),所述导向杆(3)下端穿过第三导向孔(231)后与下连接板(21)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橡胶减震垫(13)与下橡胶减震垫(23)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华斌郭秀静朱荣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方舟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