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放浮动供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7530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4:35
一种运放浮动供电电路,包括运放,第一、二晶体管,六个电阻,第一电容,电源V+和电源V-,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运放的正电源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一电阻另一端、电源V+连接,基极与第一电阻一端、第二电阻一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与运放的负电源端连接,集电极与第四电阻另一端、电源V-连接,基极与第四电阻一端、第三电阻一端连接,运放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另一端、第三电阻另一端、第一稳压管正极、第一电容一端连接,第一稳压管负极与第二稳压管负极连接,第一电容另一端与运放反向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立元器件搭建,运放的供电随运放的输出电压而变化,降低运放的供电电压,降低了运放的功耗,减小了直流漂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放浮动供电电路,是一种运放供电电压较低但运放输出幅度较大的运放电源供电电路。
技术介绍
在高精度电容记忆电路中,运放本身的直流漂移不能忽略,运放供电电压大小是影响运放直流漂移量的因素之一,为了改善直流漂移量,可以降低运放的供电电压,但是降低了供电电压又会降低运放输出信号的幅值,当采用浮动供电方式为运放供电时,这个矛盾就可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运放浮动供电电路,用于解决运放供电电源高引起的直流漂移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如下:一种运放浮动供电电路,包括用于为运放VDD端提供正电源的正电源浮动供电电路,为运放VSS端提供负电源的负电源浮动供电电路,运放输出限幅电路;其特征在于:正电源浮动供电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电源V+,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运放的正电源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另一端、电源V+连接,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与第一电阻一端、第二电阻一端连接,第二电阻另一端与运放的输出端连接;负电源浮动供电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电源V-,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与运放的负电源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另一端、电源V-连接,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与第四电阻一端、第三电阻一端连接,第三电阻另一端与运放的输出端连接;运放输出限幅电路包括运放,第一稳压管,第二稳压管,第一电容,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运放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另一端、第三电阻另一端、第一稳压管正极、第一电容一端连接,第一稳压管负极与第二稳压管负极连接,第二稳压管正极接地,第一电容另一端与运放的反向输入端、第五电阻一端连接,第五电阻另一端与输入电压VIN连接,运放的同向输入端与第六电阻一端连接,第六电阻另一端接地;本技术的运放浮动供电电路,采用分立的电子元器件搭建,浮动供电电路的晶体管采用射极跟随器连接方式为运放供电,跟随器发射极电压随运放输出电压随动,在满足运放输出电压幅值的情况下,运放供电电压约为固定供电电压的一半,运放供电电压降低后,运放的功耗降低,发热降低,直流漂移降低,满足了精密测量电路对直流漂移量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运放浮动供电电路的实施例1电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运放浮动供电电路的实施例1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举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运放浮动供电电路,包括用于为运放VDD端提供正电源的正电源浮动供电电路,为运放VSS端提供负电源的负电源浮动供电电路,运放输出限幅电路;其特征在于:正电源浮动供电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Ql,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和电源V+,第一晶体管Ql的发射极与运放Al的第七脚,即VDD引脚连接,第一晶体管Ql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l另一端、电源V+连接,第一晶体管Ql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l —端、第二电阻R2 —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运放Al的第六脚,即输出端连接;负电源浮动供电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Q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电源V-,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与运放Al的第四脚,即VSS引脚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R4另一端、电源V-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与第四电阻R4 —端、第三电阻R3 —端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与运放Al第六脚,即输出端连接;运放输出限幅电路包括运放Al,第一稳压管Dl,第二稳压管D2,第一电容Cl,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运放Al第六脚,即输出端与第二电阻R2另一端、第三电阻R3另一端、第一稳压管Dl正极、第一电容Cl 一端连接,第一稳压管Dl负极与第二稳压管D2负极连接,第二稳压管D2正极接地,第一电容Cl另一端与运放Al第二脚、第五电阻R5 —端连接,第五电阻R5另一端与输入电压VIN连接,运放Al第三脚与第六电阻R6 —端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l的阻值大小为10千欧,第二电阻R2的阻值大小为15千欧,第三电阻R3的阻值大小为15千欧,第四电阻R4的阻值大小为10千欧,第一稳压管为D18.2V/0.5W稳压管,第二稳压管D2为D18.2V/0.5W稳压管,第一晶体管Ql为S9013 NPN型硅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为S9012 PNP型硅晶体管,运放Al为0PA111,电源V-为-12V ;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是第一晶体管Ql的偏值电阻,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是第二晶体管Q2的偏值电阻,当运放Al输出电压正向变化时,第一晶体管Ql发射极电压正向变化,第二晶体管Q2发射极电压正向变化,运放Al输出电压负向变化时,第一晶体管Ql发射极电压负向变化,第二晶体管Q2发射极电压负向变化,运放Al供电随着运放输出电压变化,实现了浮动供电,运放在较低的供电电压情况下,仍能保持足够的输出电压幅值。【主权项】1.一种运放浮动供电电路,包括用于为运放VDD端提供正电源的正电源浮动供电电路、为运放VSS端提供负电源的负电源浮动供电电路,运放输出限幅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正电源浮动供电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电源V+,第一晶体管(Ql)的发射极与运放(Al)的正电源端连接,第一晶体管(Ql)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l)另一端、电源V+连接,第一晶体管(Ql)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l)—端、第二电阻(R2) —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运放(Al)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负电源浮动供电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Q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电源V-,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与运放(Al)的负电源端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R4)另一端、电源V-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与第四电阻(R4)—端、第三电阻(R3) —端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与运放(Al)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运放输出限幅电路包括运放(Al)、第一稳压管(D1)、第二稳压管(D2)、第一电容(Cl)、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运放(Al)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R2)另一端、第三电阻(R3)另一端、第一稳压管(Dl)正极、第一电容(Cl) 一端连接,第一稳压管(Dl)负极与第二稳压管(D2)负极连接,第二稳压管(D2)正极接地,第一电容(Cl)另一端与运放(Al)的反向输入端、第五电阻(R5) —端连接,第五电阻(R5)另一端与输入电压VIN连接,运放(Al)的同向输入端与第六电阻(R6) —端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接地。【专利摘要】一种运放浮动供电电路,包括运放,第一、二晶体管,六个电阻,第一电容,电源V+和电源V-,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运放的正电源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一电阻另一端、电源V+连接,基极与第一电阻一端、第二电阻一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与运放的负电源端连接,集电极与第四电阻另一端、电源V-连接,基极与第四电阻一端、第三电阻一端连接,运放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另一端、第三电阻另一端、第一稳压管正极、第一电容一端连接,第一稳压管负极与第二稳压管负极连接,第一电容另一端与运放反向输入端连接,本技术采用分立元器件搭建,运放的供电随运放的输出电压而变化,降低运放的供电电压,降低了运放的功耗,减小了直流漂移。【IPC分类】H03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放浮动供电电路,包括用于为运放VDD端提供正电源的正电源浮动供电电路、为运放VSS端提供负电源的负电源浮动供电电路,运放输出限幅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正电源浮动供电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电源V+,第一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运放(A1)的正电源端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另一端、电源V+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一端、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运放(A1)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负电源浮动供电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Q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电源V‑,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与运放(A1)的负电源端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R4)另一端、电源V‑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与第四电阻(R4)一端、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与运放(A1)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运放输出限幅电路包括运放(A1)、第一稳压管(D1)、第二稳压管(D2)、第一电容(C1)、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 运放(A1)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R2)另一端、第三电阻(R3)另一端、第一稳压管(D1)正极、第一电容(C1)一端连接,第一稳压管(D1)负极与第二稳压管(D2)负极连接,第二稳压管(D2)正极接地,第一电容(C1)另一端与运放(A1)的反向输入端、第五电阻(R5)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另一端与输入电压VIN连接,运放(A1)的同向输入端与第六电阻(R6)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新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