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种游姿的鱼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669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6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多种游姿的鱼饵,包括鱼体和鱼头,鱼体和鱼头为一体结构;鱼体上从前向后依次设置有四个导线孔,分别为第一导线孔、第二导线孔、第三导线孔和第四导线孔;第一导线孔和鱼头的夹角为5°,第二导线孔和鱼头的夹角为10°,第三导线孔和鱼头的夹角为15°,第四导线孔和鱼头的夹角为20°;鱼体的两侧、四个导线孔的正下方各设置有一个凸起,凸起呈子弹头型。第一导线孔、第二导线孔、第三导线孔和第四导线孔呈弧形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独特结构特征使其具备了四种不同的游姿,不同的游姿产生不同的水流变化,垂钓过程中,使用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及一种鱼巧,尤其设及一种具有多种游姿的鱼巧。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鱼巧,在水中游动的姿势(游姿)只具备一种,不能根据不同的水流 W及钓鱼人牵拉的快慢产生不同的多种游姿,因为不同的游姿会产生不同的水流变化,而 不同水流的变化能让不同的鱼能更容易感知鱼巧的位置,W便鱼更容易发现鱼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种游姿的鱼 巧。 为了解决W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多种游姿的鱼 巧,包括鱼体和鱼头,鱼体和鱼头为一体结构;鱼体上从前向后依次设置有四个导线孔,分 别为第一导线孔、第二导线孔、第=导线孔和第四导线孔; 阳〇化]第一导线孔和鱼头的夹角为5°,第二导线孔和鱼头的夹角为10°,第S导线孔 和鱼头的夹角为15°,第四导线孔和鱼头的夹角为20° ; 鱼体的两侧、四个导线孔的正下方各设置有一个凸起,凸起呈子弹头型。 第一导线孔、第二导线孔、第S导线孔和第四导线孔呈弧形分布。 凸起的左侧靠近鱼头处设置有一个半圆形的凹陷,凹陷内开设有用于固定鱼钩的 鱼钩前固定孔;鱼体的尾部开设有鱼钩后固定孔。 鱼头的下面靠近凹陷处设置有=个从下向上排列的沟槽,沟槽和鱼体之间的夹角 为 30。。 本技术的独特结构特征使其具备了四种不同的游姿,不同的游姿产生不同的 水流变化,垂钓过程中,使用效果更好。【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阳01引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中:1、鱼体;2、鱼头;3、鱼钩自U固定孔;4、鱼钩后固定孔;5、第一导线孔;6、第 二导线孔;7、第S导线孔;8、第四导线孔;9、凸起。【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鱼体1和鱼头2,鱼体1和鱼头2为一体结构; 鱼体1上从前向后依次设置有四个导线孔,分别为第一导线孔5、第二导线孔6、第=导线孔 7和第四导线孔8。第一导线孔5、第二导线孔6、第S导线孔7和第四导线孔8呈弧形分布。 第一导线孔5和鱼头2的夹角为5°,第二导线孔6和鱼头2的夹角为10°,第S导线孔7 和鱼头2的夹角为15°,第四导线孔8和鱼头2的夹角为20°。鱼体2的两侧、四个导线 孔的正下方各设置有一个凸起9,凸起9呈子弹头型。 凸起9的左侧靠近鱼头2处设置有一个半圆形的凹陷,凹陷内开设有用于固定鱼 钩的鱼钩前固定孔3。鱼体1的尾部开设有鱼钩后固定孔4。鱼头2的下面靠近凹陷处设 置有=个从下向上排列的沟槽,沟槽和鱼体1之间的夹角为30°。 凸起9、凹陷和沟槽的设置均具有分流的作用,行走过程中W致产生较大的水流, 容易被鱼感知到。 钓鱼线捆绑在第一导线孔5上时,本技术的行走路线为斜线(向上行走);第 二导线孔6上时,行走路线为直线;第=导线孔7上时,行走路线为上下摆动角度为30°的 波浪线;第四导线孔8上时,行走路线为斜线(向下行走); 本技术主要用于钓取銳鱼、飯鱼、淡水驴鱼和狗鱼,下面通过具体垂钓过程中 的一组数据来证明本技术的使用效果更好: 该实验选取上述的四种鱼各20条(随意选取的体重均为1-10斤),把选取的鱼放 于100平米的鱼池内,实验时间为0. 5小时,对于四种鱼中的各20条鱼,测试抱住或咬住本 技术与抱住或咬住普通鱼巧的鱼咬巧的数量,该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 1、銳鱼实验(鱼线捆绑在第一导线孔5上): 首先选用普通鱼巧进行实验,20只銳鱼中抱巧的数量为8只(普通鱼巧在下沉过 程中未有抱住普通鱼巧的,8只抱住普通鱼巧的均是在普通鱼巧被拖动过程中抱住的),占 总数的8/20; 其次选用本技术进行实验,銳鱼总数中的18只抱住了本技术(其中有10 只是在本技术下降过程中抱住的,8只是在本技术拖动过程中抱住的),抱巧数量 占总数的18/20。 2、飯鱼实验(鱼线捆绑在第二导线孔6上):首先选用普通鱼巧进行实验,20只飯鱼中咬巧的数量为6只(普通鱼巧在下沉过 程中有2只咬住普通鱼巧的,4只咬住普通鱼巧的是在普通鱼巧被拖动过程中咬住的),占 总数的6/20; 其次选用本技术进行实验,飯鱼总数中的16只咬住了本技术(其中有9 只是在本技术下降过程中咬住的,7只是在本技术拖动过程中咬住的),咬巧数量 占总数的16/20。 3、淡水驴鱼实验(鱼线捆绑在第S导线孔7上): 首先选用普通鱼巧进行实验,20只淡水驴鱼中咬巧的数量为7只(普通鱼巧在下 沉过程中有3咬住普通鱼巧的,4只咬住普通鱼巧的是在普通鱼巧被拖动过程中咬住的), 占总数的7/20; 其次选用本技术进行实验,淡水驴鱼总数中的14只咬住了本技术(其中 有8只是在本技术下降过程中咬住的,6只是在本技术拖动过程中咬住的),咬巧 数量占总数的14/20。 4、狗鱼实验(鱼线捆绑在第四导线孔8上): 首先选用普通鱼巧进行实验,20只狗鱼中咬巧的数量为5只(普通鱼巧在下沉过 程中有未有咬住普通鱼巧的,5只咬住普通鱼巧的均是在普通鱼巧被拖动过程中咬住的), 占总数的5/20 ; 其次选用本技术进行实验,狗鱼总数中的13只咬住了本技术(其中有8 只是在本技术下降过程中咬住的,5只是在本技术拖动过程中咬住的),咬巧数量 占总数的13/20。 上述实验数据的列表如下:【主权项】1. 一种具有多种游姿的鱼饵,包括鱼体(1)和鱼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鱼体(I) 和鱼头(2)为一体结构;鱼体(1)上从前向后依次设置有四个导线孔,分别为第一导线孔 (5)、第二导线孔(6)、第三导线孔(7)和第四导线孔(8); 所述第一导线孔(5)和鱼头(2)的夹角为5°,第二导线孔(6)和鱼头(2)的夹角 为10°,第三导线孔(7)和鱼头⑵的夹角为15°,第四导线孔⑶和鱼头⑵的夹角为 20。; 所述鱼体(1)的两侧、四个导线孔的正下方各设置有一个凸起(9),凸起(9)呈子弹头 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种游姿的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孔(5)、第 二导线孔(6)、第三导线孔(7)和第四导线孔(8)呈弧形分布。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种游姿的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9)的左侧靠 近鱼头(2)处设置有一个半圆形的凹陷,凹陷内开设有用于固定鱼钩的鱼钩前固定孔(3); 鱼体(1)的尾部开设有鱼钩后固定孔(4)。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种游姿的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头(2)的下面靠 近凹陷处设置有三个从下向上排列的沟槽,沟槽和鱼体(1)之间的夹角为3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多种游姿的鱼饵,包括鱼体和鱼头,鱼体和鱼头为一体结构;鱼体上从前向后依次设置有四个导线孔,分别为第一导线孔、第二导线孔、第三导线孔和第四导线孔;第一导线孔和鱼头的夹角为5°,第二导线孔和鱼头的夹角为10°,第三导线孔和鱼头的夹角为15°,第四导线孔和鱼头的夹角为20°;鱼体的两侧、四个导线孔的正下方各设置有一个凸起,凸起呈子弹头型。第一导线孔、第二导线孔、第三导线孔和第四导线孔呈弧形分布。本技术的独特结构特征使其具备了四种不同的游姿,不同的游姿产生不同的水流变化,垂钓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多种游姿的鱼饵,包括鱼体(1)和鱼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鱼体(1)和鱼头(2)为一体结构;鱼体(1)上从前向后依次设置有四个导线孔,分别为第一导线孔(5)、第二导线孔(6)、第三导线孔(7)和第四导线孔(8);所述第一导线孔(5)和鱼头(2)的夹角为5°,第二导线孔(6)和鱼头(2)的夹角为10°,第三导线孔(7)和鱼头(2)的夹角为15°,第四导线孔(8)和鱼头(2)的夹角为20°;所述鱼体(1)的两侧、四个导线孔的正下方各设置有一个凸起(9),凸起(9)呈子弹头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亮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中恒渔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