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抗纵向变形的血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82452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3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抗纵向变形的血管支架,所述血管支架包括若干组环状支撑体和连接在每相邻两组所述环状支撑体之间的连接筋;所述血管支架近端的相邻环状支撑体之间采用直线型连接筋连接,所述血管支架中端及远端采用S型连接筋连接,兼顾了所述血管支架纵向上的纵向强度和柔顺性;同时,增加了所述血管支架近端周向直线连接筋的数量,进一步的增强所述血管支架近端的纵向强度,又能够保证所述血管支架整体的柔顺性和输送性,使其顺利到达血管病变部位,再者,增加了所述血管支架近端直线连接筋的宽度,进一步保证所述血管支架近端具有足够的纵向强度,同时增大了其与斑块的接触面积,可减少了所述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纵向变形的血管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制造
的一种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球囊扩张式血管支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纵向变形的血管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问题。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各类急慢性血管阻塞疾病,严重危及着人类生命健康与安全。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统计数据分析,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针对由血管狭窄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三大类。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并得到临床广泛运用的一种有效治疗血管阻塞疾病主要方式,具有微创、高效等特点。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方法是将支架预先压握装在折叠好的球囊上,然后随着球囊一起沿着引导刚丝到达病变部位,接着球囊膨胀,对支架进行扩张以便撑开狭窄的血管,从而恢复血流畅通。近年来,临床上发现了一种以前从未观察和报道过的新的支架失效模式——支架纵向变形。当医生试图让其他设备,例如过膨胀后的球囊、引导导管、血管内超声导管等,通过扩张后的支架时,如果支架和它们中的任意一个设备纠缠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导致支架纵向发生严重变形,即支架近端纵向被严重压短。如果不及时处理这种情况,它将会增加支架血栓或者再狭窄的风险。支架介入术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管支架的结构设计。目前对于血管支架结构的设计多采用参数值一致的设计,即同一血管支架结构,不论是支架的近端还是支架的中部和远端都采用相同形状的环状支撑体和连接筋,而且所有支撑体之间的连接筋的周向数量以及它们的筋宽也都是保持不变的,这使得整个支架在使用时从支架的近端到远端都承受一致的纵向支撑力。此外,为了保证支架能够在输送的过程中能够顺利通过弯曲血管到达病变部位,通常会增加支架柔顺性的设计,但这通常会进一步减弱支架纵向支撑力,降低支架纵向强度,导致支架纵向压缩变形发生率增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保证支架具有一定的柔顺性的前提下,提高血管支架的纵向强度,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特提出一种可增强血管支架纵向强度的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抗纵向变形的血管支架,适用于在最初成功置入支架后回撤球囊输送系统时保证支架近端不发生压缩变形,通过改变支架周向连接筋的数量、轴向连接筋的筋宽以及轴向连接筋的形状类型兼顾支架纵向上的柔顺性和支架近端的纵向强度,可以防止支架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抗纵向变形的血管支架,包括若干组弯曲的环状支撑体和连接在每相邻两组所述环状支撑体之间的连接筋;所述环状支撑体沿所述血管支架纵向依次排列,每相邻两组的所述环状支撑体之间呈镜面对称分布,每一组所述环状支撑体包括若干正弦单元波,所述单元波沿所述血管支架的周向依次排列;所述连接筋包括直线型连接筋和S型连接筋;所述血管支架近端的相邻环状支撑体之间采用直线型连接筋连接,所述血管支架中端及远端采用S型连接筋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环状支撑体的数量为八组,分别为第一环状支撑体、第二环状支撑体、第三环状支撑体、第四环状支撑体、第五环状支撑体、第六环状支撑体、第七环状支撑体和第八环状支撑体;每组所述环状支撑体均包括六个所述单元波沿支架周向排列;所述第一环状支撑体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环状支撑体通过第一直线型连接筋连接,所述第二环状支撑体与相邻的所述第三环状支撑体通过第二直线型连接筋连接,所述第三环状支撑体与相邻的所述第四环状支撑体通过第一S型连接筋连接,所述第四环状支撑体与相邻所述第五环状支撑体通过第二S型连接筋连接,所述第五环状支撑体与相邻所述第六环状支撑体通过第三S型连接筋连接,所述第六环状支撑体与相邻所述第七环状支撑体通过第四S型连接筋连接,所述第七环状支撑体与相邻所述第八环状支撑体通过第五S型连接筋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型连接筋以及所述第二直线型连接筋的筋宽为L,所述第一S型连接筋、所述第二S型连接筋、所述第三S型连接筋、所述第四S型连接筋和所述第五S型连接筋的筋宽为(0.5-0.8)L。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直线型连接筋的周向数量为6个,所述第二直线型连接筋的周向数量也为6个,所述第一S型连接筋、所述第二S型连接筋、所述第三S型连接筋、所述第四S型连接筋和所述第五S型连接筋的的周向个数均为3个。上述方案中,所述血管支架的材料为激光熔刻316L不锈钢或L605钴铬合金。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改变了所述环状支撑体之间的连接筋形状,即在所述血管支架近端的相邻环状支撑体之间采用直线型连接筋连接,在所述血管支架中端及远端采用S型连接筋连接,所述直线型连接筋抗变形强度高,所述S型连接筋柔顺性较好,兼顾了所述血管支架纵向上的纵向强度和柔顺性。2、本专利技术增加了所述血管支架近端周向直线连接筋的数量,即所述直线连接筋的周向个数为所述S型连接筋的周向个数的2倍,这样进一步的增强所述血管支架近端的纵向强度,又能够保证所述血管支架整体的柔顺性和输送性,使其顺利到达血管病变部位。3、本专利技术增加了所述血管支架近端直线连接筋的宽度,进一步保证所述血管支架近端具有足够的纵向强度,同时增大了其与斑块的接触面积,可减少了所述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血管支架沿纵向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环状支撑体;2、第二环状支撑体;3、第三环状支撑体;4、第四环状支撑体;5、第五环状支撑体;6、第六环状支撑体;7、第七环状支撑体;8、第八环状支撑体;9、第一直线型连接筋;10、第二直线型连接筋;11、第一S型连接筋;12、第二S型连接筋;13、第三S型连接筋;14、第四S型连接筋;15、第五S型连接筋;16、单元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抗纵向变形的血管支架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血管支架由激光熔刻316L不锈钢或L605钴铬合金制成的网管状结构,该结构保持了所述血管支架的完整性。所述血管支架沿纵向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血管支架包括若干组弯曲的环状支撑体和连接在每相邻两组所述环状支撑体之间的连接筋。所述环状支撑体沿所述血管支架纵向依次排列,每相邻两组的所述环状支撑体之间呈镜面对称分布,每一组所述环状支撑体包括若干正弦单元波16,所述单元波16沿所述血管支架的周向依次排列。所述血管支架改变了相邻的所述环状支撑体之间的连接筋的形状,即所述连接筋包括直线型连接筋和S型连接筋;所述血管支架近端的相邻环状支撑体之间采用直线型连接筋连接,所述血管支架中端及远端采用S型连接筋连接。所述直线型连接筋抗变形强度高,所述S型连接筋柔顺性较好,兼顾了所述血管支架纵向上的纵向强度和柔顺性。优选地,所述血管支架有八组所述环状支撑体,分别为第一环状支撑体1、第二环状支撑体2、第三环状支撑体3、第四环状支撑体4、第五环状支撑体5、第六环状支撑体6、第七环状支撑体7和第八环状支撑体8;优选地,每组所述环状支撑体均包括六个所述单元波16沿支架周向排列;所述第一环状支撑体1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环状支撑体2通过第一直线型连接筋9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具有抗纵向变形的血管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抗纵向变形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弯曲的环状支撑体和连接在每相邻两组所述环状支撑体之间的连接筋;所述环状支撑体沿所述血管支架纵向依次排列,每相邻两组的所述环状支撑体之间呈镜面对称分布,每一组所述环状支撑体包括若干正弦单元波(16),所述单元波(16)沿所述血管支架的周向依次排列;所述连接筋包括直线型连接筋和S型连接筋;所述血管支架近端的相邻环状支撑体之间采用直线型连接筋连接,所述血管支架中端及远端采用S型连接筋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纵向变形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八组弯曲的环状支撑体和连接在每相邻两组所述环状支撑体之间的连接筋;所述环状支撑体沿所述血管支架纵向依次排列,每相邻两组的所述环状支撑体之间呈镜面对称分布,每一组所述环状支撑体包括六个正弦单元波(16),所述单元波(16)沿所述血管支架的周向依次排列;所述连接筋包括直线型连接筋和S型连接筋;所述血管支架近端的相邻环状支撑体的所有单元波(16)波峰与波峰之间采用直线型连接筋连接,所述血管支架中端及远端采用S型连接筋连接;所述直线型连接筋的筋宽为L,S型连接筋的筋宽为(0.5-0.8)L;所述直线型连接筋的周向个数为所述S型连接筋的周向个数的两倍;八组所述环状支撑分别为第一环状支撑体(1)、第二环状支撑体(2)、第三环状支撑体(3)、第四环状支撑体(4)、第五环状支撑体(5)、第六环状支撑体(6)、第七环状支撑体(7)和第八环状支撑体(8);六个所述单元波(16)沿支架周向排列;所述第一环状支撑体(1)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环状支撑体(2)通过第一直线型连接筋(9)连接,所述第二环状支撑体(2)与相邻的所述第三环状支撑体(3)通过第二直线型连接筋(10)连接,所述第三环状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祥谢中敏邓永泉纪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