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8121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3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板主体和依次一体形成于所述导光板主体下表面的缓冲层和反射层,所述导光板主体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散射网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光板由导光板主体与反射层一体形成,导光板主体采用玻璃材料制成,导光板强度得以有效提升,省去了显示装置中与之配套的金属背板结构,有利于导光板配套的零部件成本降低以及产品的薄形化;同时,反射层由金属层和金属层底部镀制的介质层组成,使得导光板具有极高的反射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导光板主要材料为光学压克力(PMMA)板,其化学名称是甲基丙烯酸甲脂,它的比重是每立方米1190kg。透明压克力板材具有很高的透光率,扩冲击能力强,应用非常广泛。目前生产的压克力板材,因其不同厂家不同工艺,在质量上也有差异,特别是再生板虽然价钱便宜,但容易黄化透光度也差。且此类材料的导光板硬度较低,往往需要采用金属背板从底部对导光板进行支撑,增加了产品与导光板配套的零部件成本及整体厚度,且不利于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与导光板配套的零部件成本及整体厚度的导光板及显示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种导光板,包括导光板主体和依次一体形成于所述导光板主体下表面的缓冲层和反射层,所述导光板主体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散射网点。其中,所述导光板主体为玻璃。其中,所述缓冲层为氧化铝、镍或铬中的一种。其中,所述反射层包括紧贴于所述缓冲层下表面的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为金属层。其中,所述反射层还包括紧贴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下表面的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多层由两种不同折射率材料组成的介质层。其中,所述第二反射层的所述介质层为S12层和T1Jl交替堆叠形成。或者,所述第二反射层的所述介质层为MgFJi和ZnS层交替堆叠形成。其中,所述导光板还包括紧贴于所述反射层下表面的保护层。其中,所述保护层为S12材料。本专利技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光学膜片组、显示面板和上述的导光板。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由导光板主体与反射层一体形成,导光板主体米用玻璃材料制成,导光板强度得以有效提升,省去了显示装置中与之配套的金属背板结构,有利于导光板配套的零部件成本降低以及产品的薄形化;同时,反射层由具有反射功能的金属层和金属层底部镀制的介质层组成,使得导光板具有极高的反射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光板在入射角为0°时不同波长入射光的反射率的软件模拟结果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光板在入射角为30°时不同波长入射光的反射率的软件模拟结果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光板在入射角为70°时不同波长入射光的反射率的软件模拟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主体11和自上而下依次一体形成于该导光板主体11的下表面的缓冲层12、反射层13和保护层14,导光板主体11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散射网点100。其中,导光板主体11为玻璃,若干散射网点100通过激光打点的方式阵列形成在该玻璃的上表面,该上表面即为出光面,通过该上表面发出的光经过散射网点100散射后使得出光均匀,一致性好。缓冲层12为氧化铝、镍或铬中的一种,反射层13包括依次紧贴于缓冲层12下表面的第一反射层13a和第二反射层13b,第一反射层13a为金属层,第二反射层13b为介质层。优选第一反射层13a为镀制在缓冲层12下表面的银反射层,缓冲层12的存在使得第一反射层13a能更好地附着在导光板主体11上,避免脱落;第二反射层13b包括多层由两种不同折射率材料组成的介质层,其中,该介质层为具有高低两种折射率的材料堆叠而成,由于第一反射层13a的存在,该介质层的层数可以相对较少,层数在3?20层为宜,如3层、8层、16层和20层等。第二反射层13b的介质层为高/低折射率的反射层搭配组合而成,如S12层与T1 2层,或MgF 2层与ZnS层的组合。通过这样的设置,高折射率与低折射率材料从上至下依次交替性地布置形成复合的反射结构,从第一反射层13a透过的光线可以进一步通过第二反射层13b反射回,可以大幅提升导光板10的整体亮度和光学利用率。更进一步地,保护层14为1/2波长的S12材料,镀制于第二反射层13b底部,可用于保护反射层13免受损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光板10可应用于各种超薄尺寸的显示装置中,具体地,显示装置包括导光板10、光学膜片组20、显不面板30、中框40、前框50和光源模块60,其中,光源模块60为LED光源,与散热板集成在一起放置在导光板10的入光侧一侧,中框40将导光板10与光源模块60容纳于其中,光学膜片组20为多层复合光学膜片,贴合于中框40上表面,用于对导光板10出光面发出的光线进行散射和偏转,以形成预定的出光效果;前框50罩设在中框40外,对中框40及中框内的零部件进行保护;显示面板30通过点胶或粘贴等方式安装在前框50上表面。更具体地,中框40上表面在靠近内侧设有一圈高度与光学膜片组20相同的台阶部,光学膜片组20的端部嵌入并贴合于该台阶部内,前框50的内表面同时紧贴在光学膜片组20和中框40的上表面,这样,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尺寸更薄。如图2?4,为本实施例的具有3层介质层的导光板(图中样本A)与玻璃底面镀银组成的导光板(图中样本B)在不同入射角与不同入射波长条件下的反射率对比图。其中,入射光源为LED光源,入射面为导光板顶部的玻璃表面。如图2所示,入射角为O°时,同等条件下,样本A在435nm-680nm波长范围内光线的平均反射率达99.28%,而样本B为97.76%,较单独镀银的导光板反射率提升1.52%。如图3所示,入射角为30°时,同等条件下,样本A在435nm-680nm波长范围内光线的平均反射率达99.23%,而样本B为96.11 %,较单独镀银的导光板反射率提升3.12%。如图4所示,入射角为70°时,同等条件下,样本A在435nm-680nm波长范围内光线的平均反射率达98.85 %,而样本B为97.29 %,较单独镀银的导光板反射率提升1.56 %。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光板具有比普通导光板和在玻璃表面镀银反射层更好的反射效果,有利于显示装置超薄化的同时,可以明显导光板光线利用率和亮度,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更加出色。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主体(11)和依次一体形成于所述导光板主体(11)下表面的缓冲层(12)和反射层(13),所述导光板主体(11)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散射网点(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主体(11)为玻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12)为氧化铝、镍或铬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13)包括紧贴于所述缓冲层(12)下表面的第一反射层(13a),所述第一反射层(13a)为金属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13)还包括紧贴于所述第一反射层(13a)下表面的第二反射层(13b),所述第二反射层(13b)包括多层由两种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层组成的介质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13b)的所述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主体(11)和依次一体形成于所述导光板主体(11)下表面的缓冲层(12)和反射层(13),所述导光板主体(11)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散射网点(1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