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21511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7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所述流动腔包括水平面呈矩形的上片和下片,以及由上片到下片依次设置水平面均为矩形且长宽尺寸相同的上片槽密封垫圈、细胞载玻片、流动腔密封垫圈和玻璃封片,其上片和下片通过螺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用性较强,可以通过简单的调整流动腔密封垫圈的厚度,实现流动腔室大小的变化,从而达到灵活多变的效果,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要求;特别地,在进出流动腔室的进口和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专门设计了几级缓冲匀流结构,实验中流体进出均通过各级缓冲匀流,使得实验数据更加精确,实验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医学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
技术介绍
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就是有能够通过显微观察的流动腔室的实验部件。在生物医学工程实验研究中,对于血管的内皮细胞、血液细胞等多种细胞,在流体力的作用下,其细胞增殖、粘附等的实验研究已经深入开展;但是,由于血管构造的特殊性,加上研究的流体力学和血管的侧重点不同,上述实验均需要设计个性化实验仪器;而目前市场上因为此研究的个性化强,几乎没有通用的血管仿生细胞流体实验仪器;大多数研究机构,均是根据各自的实验需要,自行设计的实验仪器;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是流体实验仪器中实验平台的核心配件;它对实验成功与否的判定,实验设计,参数合理性的直接判断,实验细胞影像和实验数据的直接获得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实验平台的大小不同,对流体力学实验所需的液体循环量和流速的要求,需要的流动腔的流动腔室大小不同,故需要专门设计一种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来满足实验要求;并为专门设计的一种细胞流体力学实验专用的细胞流体实验仪器配套,使得每次试验成本较高,专门设计的流动腔及配套仪器不具有通用性,使用效率低下;总之,现有技术中的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存在着通用性差,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所述流动腔包括水平面呈矩形的上片和下片,以及由上片到下片依次设置水平面均为矩形且长宽尺寸相同的上片槽密封垫圈、细胞载玻片、流动腔密封垫圈和玻璃封片,其上片和下片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片设置有上片开口、上片槽和上片螺栓孔,其上片开口贯通设置于上片中部位置,上片槽沿上片开口边缘外侧设置一周,槽口向下,其边缘长宽尺寸与上片槽密封垫圈尺寸相适配,上片螺栓孔设置于上片槽外侧;上片槽密封垫圈沿上片槽边缘设置一周;所述细胞载玻片载有细胞一侧向下设置;所述流动腔密封垫圈沿细胞载玻片边缘设置一周,其中部空间即为流动腔室;所述玻璃封片固定设置于下片上,玻璃封片短边两端对称设置有上下贯通且与流动腔体连通的封片流体进出槽,该封片流体进出槽与玻璃封片短边平行设置;所述下片设置有顶部凸台、下片开口、两个下片流体进出槽、两个平流通道、两个进出匀流槽、四个流体细管和下片螺栓孔,顶部凸台水平面呈矩形设置于下片顶面中部位置,顶部凸台的长宽尺寸与玻璃封片大小相同,下片开口设置于顶部凸台中部位置,其上下贯通整个下片并与上片开口位置相对应,两个下片流体进出槽分别对称设置于顶部凸台短边两端,其与封片流体进出槽长宽尺寸一致并对应设置,两个进出匀流槽分别设置于两个下片流体进出槽外侧并均与两个下片流体进出槽平行设置,两个进出匀流槽均通过两个平流通道分别连通两个下片流体进出槽;两个进出匀流槽底部两端各设置有一组细管孔;所述四个流体细管设置于下片内,每个流体细管一端通过对应连接一组细管孔连通进出匀流槽,另一端分别连通至下片外侧,且将两个连通不同进出匀流槽的流体细管另一端通过向上拱起呈彩虹状的软管连通,另外两个流体细管另一端一个为流体进管口,一个为流体出管口。进一步的,所述四个流体细管每两个一端连通不同进出匀流槽的流体细管为一组,两组流体细管另一端分别连通至下片对称两侧;进一步的,所述每组细管孔包括一个细管大孔和一个细管小孔,细管大孔设置于靠近进出匀流槽中部位置,细管小孔设置于靠近进出匀流槽端部位置;进一步的,所述下片流体进出槽与平流通道长度尺寸一致;进一步的,所述进出勾流槽深3_?5_,宽2_?3_,流体进出槽深3_?5_,宽2_?3_,平流通道深1_ ;进一步的,所述流动腔密封垫圈的厚度为0.0lmm?2mm ;进一步的,所述上片槽的四个角设置有角部预留凹槽;进一步的,所述上片和下片的长宽尺寸一致,长宽比值在1.4:1?1.6:1之间;上片厚度为6mm?1mm,下片厚度为5mm?6mm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凸台的对称线与下片对称线重合,且长宽方向一致,其厚度为1mm?5mm,与下片各边相距5_?10mm ;进一步的,所述上片开口的对称线与顶部凸台对称线重合,且长宽方向一致,上片开口的长边与同侧顶部凸台的长边距离5mm?8mm,上片开口的短边与同侧顶部凸台的短边距离10mm?25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通过上、下片,以及上、下片间设置的一系列简单的零件组合,快速高效地形成了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结构;同时,本专利技术实用性较强,可以通过简单的调整流动腔密封垫圈的厚度,实现流动腔室大小的变化,从而达到灵活多变的效果,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要求;特别地,在进出流动腔室的进口和出口,本专利技术专门设计了几级缓冲匀流结构,首先,本专利技术的实验流体并非直接通过流体细管直接导入导出流动腔,负责导入导出实验流体的流体细管均通过细管孔组连通进出匀流槽,进出匀流槽再通过平流通道连通下片流体进出槽,下片流体进出槽最后通过与封片流体进出槽对应设置从而连通流体腔室,整个实验流体进出均通过前述各级缓冲匀流,使得实验数据更加精确,实验效果更好;其次,本专利技术还通过以下细节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缓冲匀流的效果,即封片流体进出槽与玻璃封片短边平行设置,两个下片流体进出槽分别对称设置于顶部凸台短边两端,其与封片流体进出槽长宽尺寸一致并对应设置,两个进出匀流槽分别设置于两个下片流体进出槽外侧并均与两个下片流体进出槽平行设置;总之,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流动腔结构简单,通用性强,能适应各种不同实验类型的需要,且实验精度和效果更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动腔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片仰视图;图3为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下片仰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下片俯视图;图6为图5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片;2.下片开口 ;3.下片螺栓孔;4.流体细管;5.顶部凸台;6.玻璃封片;7.上片螺栓孔;8.流体进出槽;9.进出匀流槽;10.细管小孔;11.细管大孔;12.平流通道;13.上片;14.上片槽;15.上片开口 ;16.角部预留凹槽;17.流动腔密封垫圈;18.上片槽密封垫圈;19.显微镜镜头;20.细胞载玻片;21.流动腔室。【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所述流动腔包括水平面呈矩形的上片13和下片1,以及由上片13到下片I依次设置水平面均为矩形且长宽尺寸相同的上片槽14密封垫圈18、细胞载玻片20、流动腔密封垫圈17和玻璃封片6,其上片13和下片I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片13设置有上片开口 15、上片槽14和上片螺栓孔7,其上片开口 15贯通设置于上片13中部位置,上片槽14沿上片开口 15边缘外侧设置一周,槽口向下,其边缘长宽尺寸与上片槽14密封垫圈18尺寸相适配,上片螺栓孔7设置于上片槽14外侧;上片槽14密封垫圈18沿上片槽14边缘设置一周;所述细胞载玻片20载有细胞一侧向下设置;所述流动腔密封垫圈17沿细胞载玻片20边缘设置一周,其中部空间即为流动腔室21 ;所述玻璃封片6固定设置于下片I上,玻璃封片6短边两端对称设置有上下贯通且与流动腔体连通的封片流体进出槽8,该封片流体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流体实验用流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腔包括水平面呈矩形的上片和下片,以及由上片到下片依次设置水平面均为矩形且长宽尺寸相同的上片槽密封垫圈、细胞载玻片、流动腔密封垫圈和玻璃封片,其上片和下片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片设置有上片开口、上片槽和上片螺栓孔,其上片开口贯通设置于上片中部位置,上片槽沿上片开口边缘外侧设置一周,槽口向下,其边缘长宽尺寸与上片槽密封垫圈尺寸相适配,上片螺栓孔设置于上片槽外侧;上片槽密封垫圈沿上片槽边缘设置一周;所述细胞载玻片载有细胞一侧向下设置;所述流动腔密封垫圈沿细胞载玻片边缘设置一周,其中部空间即为流动腔室;所述玻璃封片固定设置于下片上,玻璃封片短边两端对称设置有上下贯通且与流动腔体连通的封片流体进出槽,该封片流体进出槽与玻璃封片短边平行设置;所述下片设置有顶部凸台、下片开口、两个下片流体进出槽、两个平流通道、两个进出匀流槽、四个流体细管和下片螺栓孔,顶部凸台水平面呈矩形设置于下片顶面中部位置,顶部凸台的长宽尺寸与玻璃封片大小相同,下片开口设置于顶部凸台中部位置,其上下贯通整个下片并与上片开口位置相对应,两个下片流体进出槽分别对称设置于顶部凸台短边两端,其与封片流体进出槽长宽尺寸一致并对应设置,两个进出匀流槽分别设置于两个下片流体进出槽外侧并均与两个下片流体进出槽平行设置,两个进出匀流槽均通过两个平流通道分别连通两个下片流体进出槽;两个进出匀流槽底部两端各设置有一组细管孔;所述四个流体细管设置于下片内,每个流体细管一端通过对应连接一组细管孔连通进出匀流槽,另一端分别连通至下片外侧,且将两个连通不同进出匀流槽的流体细管另一端通过向上拱起呈彩虹状的软管连通,另外两个流体细管另一端一个为流体进管口,一个为流体出管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紫宸王贵学徐文峰廖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