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立体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51856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6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立体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修整、(2)水生动植物饲养、(3)水稻种植、(4)鱼类放养、(5)日常管理、(6)水稻和鱼类的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合理的采用了“稻渔共作”的生态养殖方式,大大降低了水稻种植期间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作物的营养价值和使用安全性,且水稻产量有所提高,稻田种养效益显著提升,具有养殖过程易操作、养殖成本低、养殖安全性高的特点,适合大面积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稻田种植领域,尤其设及。
技术介绍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水稻所结子实即稻 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W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 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W酿酒、制糖作为 工业原料,稻壳、稻杆,可W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 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也是世界上=分之一人类的主食。 随着水稻需求量的增加,其种植环境也逐渐恶化,病害、虫害、草害发生日趋严重。 传统生产中,化肥、农药被普遍使用,运不仅给稻米的食用带来隐患,同时,大量施肥打药造 成环境污染。 生态种植养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特点是根据种养殖动植物间的共 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系统,通过相应的种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动植物在 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正是 基于上述背景而进行的开发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阳〇化]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稻田立体养殖的方法,不仅维持了生态平衡,且生产出的稻 米无公害、绿色环保、营养价值丰富。 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包括如下步骤: (1) 稻田修整:每年四月下旬对稻田进行修整,具体为: 1) 挖饲养沟渠:在稻田四周和种植田垄内挖出"日"字形或"田"字形饲养沟渠,饲养沟 渠的宽度为65~85畑1、深度为75~90畑1,其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 2) 田梗构建:在稻田四周的饲养沟渠外侧添±筑起田巧,田巧宽度为60~80cm、高度为 60~75cm,其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 3) ±地整理:对饲养沟渠的沟底和田巧的梗堤表面进行巧实处理; 4) 防护设置:在田巧四周每隔1. 5m搭建一根水泥柱,柱高1. 8~2. 2m,并在水泥柱上覆 盖搭建形成围绕四周的铁丝网,并在田巧四角设有四个稻草人; 5) 进排水系统:在田巧一角设置进水口,在其对角的沟渠底部设置一排水口,进排水口 均设有尼龙防逃网; (2) 水生动植物饲养:每年五月进行水生动植物的移栽养殖操作,具体为: 1) 稻田消毒:用石灰粉对饲养沟渠和种植田垄进行消毒处理; 2) 基肥±施加:消毒一周后,将腐熟农家粪、甘薦渣和腐熟河底渺泥混合后施加于种植 田垄和饲养沟渠上,施加高度为8~12cm; 3)水产动植物培养:在饲养沟渠内种植轮叶黑藻、伊乐藻和花叶水葱,同时在基肥±上 接种水版蝴; (3) 水稻种植:每年六月中上旬开始在种植田垄上种植水稻,采用大垄双行的栽种模式 移栽秩苗; (4) 鱼类放养:在水稻种植8~10天后,将草鱼和經鱼鱼苗放养于饲养沟渠内; (5) 日常管理:在水稻成长期间,保证水位高于种植田垄8~12cm,期间做好给水排水工 作,每天对鱼类喂食两次,分别于早晚进行; (6) 水稻和鱼类的采收:十月上旬对鱼类进行捕拱出售,十月中旬即可对水稻收割。 进一步的,步骤(1)中1)挖饲养沟渠所述的饲养沟渠的面积为稻田总面积的 5~12〇/〇。 进一步的,步骤(1)中4)防护设置所述的铁丝网的网孔为6x6cm的矩形,稻草人 局度为1. 5~1. 8m。 进一步的,步骤(1)中5)进排水系统所述的尼龙防逃网的孔径为20~30目,丝径 为 0. 3~0. 4mm。 进一步的,步骤(2)中1)稻田消毒所述的石灰粉用量为每亩25~35公斤。 进一步的,步骤(2)中2)基肥±施加所述的农家粪、甘薦渣和腐熟河底渺泥的重 量比为4:2:3。 进一步的,步骤(2)中3)水产动植物培养所述的轮叶黑藻、伊乐藻和花叶水葱的 种植面积为饲养沟渠的40~50%,水版蝴接种量为每平方250~350邑。 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大垄间距为32~40畑1,小垄间距为15~20畑1。 进一步的,步骤(4)所述草鱼和經鱼的数量比为7:3,且鱼苗均长为4~5cm,每亩投 放800~1000尾。 进一步的,步骤(5)所述喂食鱼类的饲料为粉碎的邮壳、豆巧和玉米粒的混合物, 并分别于早上10. 00和下午3. 00进行定点喂食。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稻田立体养殖方法采用了 "稻渔共作"的养殖方式, 合理施加的基肥±不仅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肥力,又为水版蝴提供了很好的成长环境和营 养物质,水版蝴在生长时酥松了 ±壤,提高了±壤的养分含量,促进了水稻产量的提升,且 繁殖能力强,是鱼类很好的食物;饲养的草鱼和經鱼可W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不束等害虫, 排出的粪便是水稻很好的养料,且鱼类生长觅食活动会翻动泥±并促进肥料的分解,为水 稻生长创造了较好的条件;种植的水产植物不仅可W作为鱼类的食物,且可W提高水中氧 气含量、净化水质,改善了水稻生长的环境,降低发病率;通过本专利技术合理的"稻渔共作"的 生态养殖方式,大大降低了水稻种植期间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作物的营养价值 和使用安全性,且水稻产量有所提高,稻田种养效益显著提升,具有养殖过程易操作、养殖 成本低、养殖安全性高的特点,适合大面积推广。【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包括如下步骤: (1)稻田修整:每年四月下旬对稻田进行修整,具体为: 1) 挖饲养沟渠:在稻田四周和种植田垄内挖出"日"字形或"田"字形饲养沟渠,饲养沟 渠的宽度为70~80畑1、深度为80~90畑1,其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 2) 田梗构建:在稻田四周的饲养沟渠外侧添±筑起田巧,田巧宽度为65~80cm、高度为 60~70cm,其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 3) ±地整理:对饲养沟渠的沟底和田巧的梗堤表面进行巧实处理; 4) 防护设置:在田巧四周每隔1. 5m搭建一根水泥柱,柱高2.Om,并在水泥柱上覆盖搭 建形成围绕四周的铁丝网,并在田巧四角设有四个稻草人; 5) 进排水系统:在田巧一角设置进水口,在其对角的沟渠底部设置一排水口,进排水口 均设有尼龙防逃网; (2) 水生动植物饲养:每年五月进行水生动植物的移栽养殖操作,具体为: 1) 稻田消毒:用石灰粉对饲养沟渠和种植田垄进行消毒处理; 2) 基肥±施加:消毒一周后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田立体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稻田修整:每年四月下旬对稻田进行修整,具体为:1)挖饲养沟渠:在稻田四周和种植田垄内挖出“日”字形或“田”字形饲养沟渠,饲养沟渠的宽度为65~85cm、深度为75~90cm,其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2)田梗构建:在稻田四周的饲养沟渠外侧添土筑起田埂,田埂宽度为60~80cm、高度为60~75cm,其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3)土地整理:对饲养沟渠的沟底和田埂的梗堤表面进行夯实处理;4)防护设置:在田埂四周每隔1.5m搭建一根水泥柱,柱高1.8~2.2m,并在水泥柱上覆盖搭建形成围绕四周的铁丝网,并在田埂四角设有四个稻草人;5)进排水系统:在田埂一角设置进水口,在其对角的沟渠底部设置一排水口,进排水口均设有尼龙防逃网;(2)水生动植物饲养:每年五月进行水生动植物的移栽养殖操作,具体为:1)稻田消毒:用石灰粉对饲养沟渠和种植田垄进行消毒处理;2)基肥土施加:消毒一周后,将腐熟农家粪、甘蔗渣和腐熟河底淤泥混合后施加于种植田垄和饲养沟渠上,施加高度为8~12cm;3)水产动植物培养:在饲养沟渠内种植轮叶黑藻、伊乐藻和花叶水葱,同时在基肥土上接种水蚯蚓;(3)水稻种植:每年六月中上旬开始在种植田垄上种植水稻,采用大垄双行的栽种模式移栽秧苗;(4)鱼类放养:在水稻种植8~10天后,将草鱼和鲤鱼鱼苗放养于饲养沟渠内;(5)日常管理:在水稻成长期间,保证水位高于种植田垄8~12cm,期间做好给水排水工作,每天对鱼类喂食两次,分别于早晚进行;(6)水稻和鱼类的采收:十月上旬对鱼类进行捕捞出售,十月中旬即可对水稻收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传红
申请(专利权)人:固镇县传红家庭农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