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7672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具有整体一次铸造成型的阀体(1),阀体上具有进油口(2)和回油口(3)以及一组工作口A和B,控制工作口A和B的阀孔C-D,其特征在于进油口和回油口在阀体的一侧上下排列。其优点是阀体整体铸造成型,整体性好,避免了分片式阀的漏油现象。同时,阀体不需要加工,减少了加工成本,同时,整体式结构重新设计了内部的油道,阀体的重量由原来的30多公斤减少到现在的15公斤,大大节约了原材料,同时,减少了铸造模具,以4片式阀为例,铸造模具由原来的至少20套减少为现在的4套,具有显著地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吊车阀的成本,有利于节能减排,具有极大地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压控制元件中的多路阀,确切的讲是一种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使用的汽车吊车,其液压控制的多路阀是分片式的多路阀,一般是4-5片阀体和端盖组合在一起。经过多年的使用,该阀存在着分片是阀体结合部位泄漏,影响吊车的精确工作,分片是阀体需要单独铸造和加工,一个4片式阀的重量约在30公斤以上,铸造需要至少20模具,而且还需要将阀体表面精密加工以便于安装装配。分片是阀重量大,成本高,液压油泄漏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本
的技术人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技术的设计人做了认真地研究,提出了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出来的。即提供一种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种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具有整体一次铸造成型的阀体(I),阀体上具有进油口⑵和回油口(3)以及一组工作口 A和B,控制工作口 A和B的阀孔C和D,其特征在于进油口和回油口在阀体的一侧上下排列。本技术的有益的技术效果是:该阀体整体铸造成型,整体性好,避免了分片式阀的漏油现象。同时,阀体不需要加工,减少了加工成本,同时,本技术的整体式结构重新设计了内部的油道,阀体的重量由原来的30多公斤减少到现在的约15公斤,大大节约了原材料,同时,减少了铸造模具,以4片式阀为例,铸造模具由原来的24套减少为现在的4套,具有显著地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吊车阀的成本,有利于节能减排,具有极大地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外形正面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左视图,附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是另一结构阀体的外形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图5的B-B剖面图。在附图中的序号描述为:1、阀体,2、进油口,3、回油口,4、主进油道,41、42、43、44、次主油道,5、分配油道,51、52、53、54、二次分配油道,A和B、工作口,C和D、阀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和使用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见附图1和附图3,是一种具有五组工作口的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该五组工作口的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具有整体一次铸造成型的阀体⑴,阀体上具有进油口⑵和回油口⑶以及一组工作口 A和B,控制工作口 A和B的阀孔C-D,其特征在于进油口和回油口在阀体的一侧上下排列。如附图1中所示,进油口、回油口在图1所示阀体的右侧上下排列,工作油口 A和B,即图中的Al和B1、A2和B2、A3和B3、A4和B4、A5和B5依次向左侧排列布置。参照附图3,所说的阀体(I)内部与进油口(2)连通的主进油道(4)通过与其对称的两个分配油道(5)与下一组工作口 A和B的主油道(6)连通。即所谓的串联油路结构,如附图2中的次主油道41、42、43、44,二次分配油道51、52、53、54。实施例2,参见附图1和附图4,是一种具有五组工作口的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该五组工作口的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具有整体一次铸造成型的阀体(I),阀体上具有进油口⑵和回油口⑶以及一组工作口 A和B,控制工作口 A和B的阀孔C-D,其特征在于进油口和回油口在阀体的一侧上下排列。如附图1中所示,进油口、回油口在图1所示阀体的右侧上下排列,工作油口 A和B,即图中的Al和B1、A2和B2、A3和B3、A4和B4、A5和B5依次向左侧排列布置。参照附图4,所说的阀体(I)内部与进油口(2)连通的主进油道⑷通过分配油道(5)与下一组工作口 A和B的主油道(6)连通。即所谓的串联油路结构,如附图2中的次主油道41、42、43、44,二次分配油道51、52、53、54。实施例3,参见附图2和附图3,是一种具有五组工作口的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该四组工作口的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具有整体一次铸造成型的阀体(1),阀体上具有进油口⑵和回油口⑶以及一组工作口 A和B,控制工作口 A和B的阀孔C-D,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在阀体的两端排列。如附图2中所示,进油口在图2的右侧端,回油口在图2的左侧端,中间是工作油口,即图2中的Al和B1、A2和B2、A3和B3、A4和B4、A5和B5依次向左侧排列布置。参照附图3,在所说的阀体(I)内部与进油口(2)连通的主进油道⑷通过与其对称的两个分配油道(5)与下一组工作口 A和B的主油道(6)连通。即所谓的串联油路结构,如附图3中的次主油道41、42、43、44,二次分配油道51、52、53、54。实施例4,参见附图2和附图4,是一种具有五组工作口的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该四组工作口的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具有整体一次铸造成型的阀体(1),阀体上具有进油口⑵和回油口⑶以及一组工作口 A和B,控制工作口 A和B的阀孔C-D,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在阀体的两端排列。如附图2中所示,进油口在图2的右侧端,回油口在图2的左侧端,中间是工作油口,即图2中的Al和B1、A2和B2、A3和B3、A4和B4、A5和B5依次向左侧排列布置。参照附图3,在所说的阀体(I)内部与进油口(2)连通的主进油道⑷通过分配油道(5)与下一组工作口 A和B的主油道(6)连通。即所谓的串联油路结构,如附图3中的次主油道41、42、43、44,二次分配油道51、52、53、54。实施例中的油道通过与C-D阀孔和在阀孔中装配的阀杆的配合,构成吊车所需要的液压控制回路。从油槽的结构和功能上来讲,附图3和附图6中的油槽可以完全互换,即附图1和2的内部结构完全可以用图6的油槽结构代换,反之,附图4和5的内部结构也完全可以用附图3的油槽结构代换至于三组、四组工作口或者更多的六组或者以上的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相对于上述的各实施例,只是工作口 A和B(附图中标示的Al和B1、A2和B2、A3和B3、A4和B4、A5和B5等组成工作油口)、二次主油道(附图中标示的41、42、43、44等组成二次主油道)、二次分配油道附图中标示的51、52、53、54等组成二次油道)的数量不同,其结构和工作状态以及安装和应用范围均没有超出本技术所公开的范围,应属于本技术的构思范围之内。相对于进油口和回油口的位置设置,除了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结构布置方案以外,尚有进油口和回油口对角线布置,以及背面布置、交叉布置等,例如:进油口和回油口的平面连线相对于阀体对角线平行或者重合的结构形式,其根本的结构与本技术的结构相同或相似,亦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技术创造构思范围之内的延伸。【主权项】1.一种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具有整体一次铸造成型的阀体(I),阀体上具有进油口(2)和回油口(3)以及一组工作口 A和B,控制工作口 A和B的阀孔C-D,其特征在于进油口和回油口在阀体的一侧上下排列。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在阀体的两端。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阀体(I)内部与进油口(2)连通的主进油道(4)通过与其对称的两个分配油道(5)与下一组工作口 A和B的主油道(6)连通。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阀体(I)内部与进油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车用整体式多路阀体,具有整体一次铸造成型的阀体(1),阀体上具有进油口(2)和回油口(3)以及一组工作口A和B,控制工作口A和B的阀孔C‑D,其特征在于进油口和回油口在阀体的一侧上下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贵勤张聘三
申请(专利权)人:青州海盾液压机械有限公司青州市昌盛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