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慧华专利>正文

赛车用火灾预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7575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11:34
一种属于赛车技术领域的赛车用火灾预防装置,包括车体、电机、伸缩杆、提拉杆、助力喷射器、受力感应器,第一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机、方向盘相连接,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机、前后支架相连接,提拉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电机、顶盖相连接,强力弹簧布置在车座地下。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当电子控制单元通过受力感应器监测到赛车发生碰撞时,就利用助力喷射器把驾驶员弹出车外,减少赛车手的受伤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设计简单,适用于赛车撞击事故减损系统的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赛车
,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在撞车过程中减轻赛车手受伤程度的赛车用火灾预防装置
技术介绍
赛车运动起源距今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最早的赛车比赛是在城市间的公路上进行的。许多车手因为公路比赛极大的危险性而丧生,于是专业比赛赛道应运而生。赛车运动分为两大类,场地赛车和非场地赛车。场地赛车,顾名思义,就是指赛车在规定的封闭场地中进行比赛,它又可分为漂移赛、方程式赛、轿车赛、运动汽车赛、GT耐力赛、短道拉力赛、场地越野赛、直线竞速赛等。非场地赛车,基本上的比赛场地不是封闭的,主要分拉力赛、越野赛及登山赛、沙滩赛、泥地赛等等。方程式赛中又包含了一级方程式、三级方程式、GP2、F3000、印地赛车、美国冠车方程式、福特方程式、康巴斯方程式及卡丁车等。赛车运动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体育运动。与其它比赛不同,参与赛车运动的任何人,都要与组委会签署一份“生死状”之后,才能从事比赛、裁判和维修工作。赛车是一项危险的运动,而观众已是被这种危险的刺激所吸引。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调和的矛盾。目前赛车发展到现在,各种安全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了,危及生命的机会,基本不会发生,斯图尔特等等的著名前Fl车手和一系列的官员,都在不断致力于保护车手的生命安全,包括头盔,赛车服,驾驶舱的架构,材质,等等一系列的方面,都进行了极为重大,并且不断进行的革命性改进,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车手的生命安全。但是在现实中,赛车的各种碰撞事故还经常会发生。由于赛车速度极高,当赛车发生碰撞时很多时候都是车毁人亡。如何使赛车手在赛车碰撞过程中,生命安全得到保障,这是赛车比赛应该首先考虑的。在战斗机出现事故时,飞行员可以从驾驶舱弹射出来,以保护飞行员的生命。在赛车的设计中,也可以借鉴此弹射技术。但是在现在有的文献中,还没与赛车手弹射有关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赛车用火灾预防装置,可以使赛车在碰撞过程中把赛车手弹射出车外。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车体、车轮、发动机、控制器、前挡板、线束、第一电机、第一伸缩杆、方向盘、座椅、前支架、后支架、第二电机、助力喷射器、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顶盖、提拉杆、第三电机、喷水器、受力感应器,车轮布置在车体的底盘上,发动机、控制器布置在车体的前端,前挡板布置在车体内并把车体分割为驾驶舱、动力舱,发动机通过线束与控制器相连接,第一电机布置在前挡板上,第一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机、方向盘相连接,前支架、后支架的下端布置在车体的底盘上,前支架、后支架的上端均带有直角插头,前支架、后支架的直角插头分别插入座椅底座的前后端,前支架、后支架在固定座椅的同时可以在车体的底盘上前后移动,第二电机固定在车体的底盘上,第二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机、前支架相连接,第三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机、后支架相连接,助力喷射器均匀阵列布置在座椅的下方且喷射口朝下,喷水器布置在座椅的后背上,顶盖、第三电机均布置在车体的车顶上,提拉杆的直角端与顶盖固结在一起,提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机固结在一起,受力感应器布置在车体的前罩盖上,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助力喷射器、第三电机、喷水器、受力感应器均通过线束与控制器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中,控制器为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均为快速反应型步定电机,助力喷射器内的燃料为液态氢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以使赛车在碰撞过程中把赛车手弹射出车外,从而有效保护赛车手的生命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车体,2、车轮,3、发动机,4、控制器,5、前挡板,6、线束,7、第一电机,8、第一伸缩杆,9、方向盘,10、座椅,11、前支架,12、后支架,13、第二电机,14、助力喷射器,15、第二伸缩杆,16、第三伸缩杆,17、顶盖,18、提拉杆,19、第三电机,20、喷水器,21、受力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车体1、车轮2、发动机3、控制器4、前挡板5、线束6、第一电机7、第一伸缩杆8、方向盘9、座椅10、前支架11、后支架12、第二电机13、助力喷射器14、第二伸缩杆15、第三伸缩杆16、顶盖17、提拉杆18、第三电机19、喷水器20、受力感应器21,车轮2布置在车体I的底盘上,发动机3、控制器4布置在车体I的前端,前挡板5布置在车体I内并把车体I分割为驾驶舱、动力舱,发动机3通过线束6与控制器4相连接,第一电机7布置在前挡板5上,第一伸缩杆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机7、方向盘9相连接,前支架11、后支架12的下端布置在车体I的底盘上,前支架11、后支架12的上端均带有直角插头,前支架11、后支架12的直角插头分别插入座椅10底座的前后端,前支架11、后支架12在固定座椅10的同时可以在车体I的底盘上前后移动,第二电机13固定在车体I的底盘上,第二伸缩杆1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机13、前支架11相连接,第三伸缩杆1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机13、后支架12相连接,助力喷射器14均匀阵列布置在座椅10的下方且喷射口朝下,喷水器20布置在座椅10的后背上,顶盖17、第三电机19均布置在车体I的车顶上,提拉杆18的直角端与顶盖17固结在一起,提拉杆18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机19固结在一起,受力感应器21布置在车体I的前罩盖上,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13、助力喷射器14、第三电机19、喷水器20、受力感应器21均通过线束6与控制器4连接在一起;控制器4为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13、第三电机19均为快速反应型步定电机,助力喷射器14内的燃料为液态氢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前支架11、后支架12可以在车体I的底盘上前后移动,前支架11、后支架12的直角插头分别插入座椅10底座的前后端,前支架11、后支架12对座椅起到固定作用;当拔出座椅10底座的前后端时,若没有强力弹簧14,则座椅10会坠落。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当控制器4通过受力感应器21监测到车体I前部发生碰撞时,就通过第一电机7控制方向盘9向下拉,通过第二电机13控制前支架11、后支架12的直角插头拔出座椅10底座的前后端,通过第三电机19控制顶盖17先向上提起再向右拉起,并点燃助力喷射器14,从而使座椅10带着赛车手从顶盖17中弹射出车外,并且不与方向盘9发生碰撞;同时,控制喷水器20向赛车内喷水,以防止火灾发生。【主权项】1.一种赛车用火灾预防装置,包括车体(I)、车轮(2)、发动机(3)、控制器(4)、前挡板(5)、线束(6),车轮⑵布置在车体⑴的底盘上,发动机(3)、控制器(4)布置在车体(I)的前端,前挡板(5)布置在车体(I)内并把车体(I)分割为驾驶舱、动力舱,发动机(3)通过线束(6)与控制器⑷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7)、第一伸缩杆(8)、方向盘(9)、座椅(10)、前支架(11)、后支架(12)、第二电机(13)、助力喷射器(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赛车用火灾预防装置,包括车体(1)、车轮(2)、发动机(3)、控制器(4)、前挡板(5)、线束(6),车轮(2)布置在车体(1)的底盘上,发动机(3)、控制器(4)布置在车体(1)的前端,前挡板(5)布置在车体(1)内并把车体(1)分割为驾驶舱、动力舱,发动机(3)通过线束(6)与控制器(4)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7)、第一伸缩杆(8)、方向盘(9)、座椅(10)、前支架(11)、后支架(12)、第二电机(13)、助力喷射器(14)、第二伸缩杆(15)、第三伸缩杆(16)、顶盖(17)、提拉杆(18)、第三电机(19)、喷水器(20)、受力感应器(21),第一电机(7)布置在前挡板(5)上,第一伸缩杆(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机(7)、方向盘(9)相连接,前支架(11)、后支架(12)的下端布置在车体(1)的底盘上,前支架(11)、后支架(12)的上端均带有直角插头,前支架(11)、后支架(12)的直角插头分别插入座椅(10)底座的前后端,前支架(11)、后支架(12)在固定座椅(10)的同时可以在车体(1)的底盘上前后移动,第二电机(13)固定在车体(1)的底盘上,第二伸缩杆(1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机(13)、前支架(11)相连接,第三伸缩杆(1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机(13)、后支架(12)相连接,助力喷射器(14)均匀阵列布置在座椅(10)的下方且喷射口朝下,喷水器(20)布置在座椅(10)的后背上,顶盖(17)、第三电机(19)均布置在车体(1)的车顶上,提拉杆(18)的直角端与顶盖(17)固结在一起,提拉杆(18)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机(19)固结在一起,受力感应器(21)布置在车体(1)的前罩盖上,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13)、助力喷射器(14)、第三电机(19)、喷水器(20)、受力感应器(21)均通过线束(6)与控制器(4)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慧华
申请(专利权)人:唐慧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