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刚专利>正文

一种组装式多功能救援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5157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组装式多功能救援支架,属于救援装置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能拆分组装成多种功能支架的组装式多功能救援支架;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两个竖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均设置有第一活动卡钩,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分别铰接在两根竖杆的底端,两根所述绳子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活动卡钩,其中两根绳子的一端通过第二活动卡钩分别与两根竖杆上端的第一活动卡钩连接,剩余两根绳子的一端通过第二活动卡钩分别与第一连杆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野外救援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组装式多功能救援支架,属于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救援,尤其是涉及到野外高地救援,对救援队伍的速度和装备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救援三角支架,在遇到地形复杂的山体时,受自身结构影响,无法快速到达救援位置,且救援三角支架占用空间大,运输起来也相当不便,功能也相对单一。怎样能快捷轻便的到达救援目的地并能快速展开救援,一直是救援队员思考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能拆分组装成多种功能支架的组装式多功能救援支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装式多功能救援支架,包括梯子本体、四根绳子和两根第一连杆,所述梯子本体的结构为:包括两根竖杆和多根横杆,两根所述竖杆平行设置,在两根所述竖杆之间设置有多根横杆,所述多根横杆平行设置,所述横杆的两端对应设置在两根竖杆上,所述横杆与竖杆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两个所述竖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均设置有第一活动卡钩,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分别铰接在两根竖杆的底端,两根所述绳子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活动卡钩,其中两根绳子的一端通过第二活动卡钩分别与两根竖杆上端的第一活动卡钩连接,剩余两根绳子的一端通过第二活动卡钩分别与第一连杆的下端。所述梯子本体的横杆上部匹配设置有垫子。所述垫子的一侧为软垫,所述垫子的另一侧为硬质垫。所述梯子本体的横杆下部设置有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由多根第一连杆相互连接而成,所述活动支架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为滚轮,或为履带。所述梯子本体的横杆上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杆,所述多根第二连杆均相互连接,依次分布在梯子本体的四周。所述第一连杆、竖杆和横杆均为可伸缩的空心杆,所述第一连杆、竖杆和横杆三者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所述竖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可拆卸式的护套。所述第一连杆、竖杆和横杆上均对应设置有角度补偿杆,所述角度补偿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竖杆和横杆匹配设置,可使第一连杆、竖杆和横杆三者的横截面呈四边形。包括三根第一连杆和三根绳子,三根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可使三根所述第一连杆形成三脚架,三根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两两之间通过绳子连接在一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组装式多功能救援支架,各个连杆之间拆装方便,质量轻便,占用空间小,方便运输,通过拆分组装可作为攀爬装置、救援担架、简易跨桥和梯子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梯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作为担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作为起吊三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梯子本体、2为第一连杆、3为竖杆、4为横杆、5为第一活动卡钩、6为绳子、7为第二活动卡钩、8为垫子、9为活动支架、10为移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组装式多功能救援支架作为攀爬装置使用,具体结构为包括梯子本体1、四根绳子6和两根第一连杆2,所述梯子本体I的结构为:包括两根竖杆3和多根横杆4,两根所述竖杆3平行设置,在两根所述竖杆3之间设置有多根横杆4,所述多根横杆4平行设置,所述横杆4的两端对应设置在两根竖杆3上,所述横杆4与竖杆3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两个所述竖杆3的两端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均设置有第一活动卡钩5,两根所述第一连杆2的上端分别铰接在两根竖杆3的底端,两根所述绳子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活动卡钩7,其中两根绳子6的一端通过第二活动卡钩7分别与两根竖杆3上端的第一活动卡钩5连接,剩余两根绳子6的一端通过第二活动卡钩7分别与第一连杆2的下端。使用方法:本技术中现将梯子本体I架设在岩壁上,救援队员从梯子本体I向上攀爬,到合适高度后,向岩壁钉入两颗固定栓后,救援人员将自己通过挂钩悬挂在固定栓上,然后将梯子本体I举起,待梯子本体I的底部和固定栓齐平后,将第一连杆2旋转一定角度,使第一连杆2的底端顶在岩壁上,梯子本体I上、下端和第一连杆2的下端均通过绳子6固定到固定栓上,梯子本体1、第一连杆2和岩壁上的绳子6共同形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随后救援者松开身上的挂钩,从梯子本体I上爬上,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到达救援位置。实施例二本技术中的梯子本体I不仅可作为梯子使用,还可作为跨桥使用,在救援过程中遇到沟壑时,可将梯子本体I搭在沟壑的两侧,以便救援人员快速通过;本技术在遇到较宽的沟壑时,可将多个梯子本体首尾连接成较长的跨桥,为了增强跨桥的强度,跨桥两端的用绳子6拉紧,将跨桥拉成拱形。同时在跨桥、与跨桥两端的绳子6之间用多根绳子6拉紧,进一步增强了跨桥的强度。本技术中涉及到的梯子本体1,在遇到不太高的悬崖时,可采用多个梯子本体I首尾连接进行搭接,可使救援队员快速的进行攀爬。本技术中在所述梯子本体I的横杆4上部匹配设置有垫子8,可作为简易担架使用,在所述梯子本体I的横杆4下部设置有活动支架9,所述活动支架9由多根第一连杆2相互连接而成,所述活动支架9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10,可作为移动式担架使用。所述垫子8的一侧为软垫,所述垫子8的另一侧为硬质垫。普通受伤的被困者在救援时可躺在垫子8软垫的一侧,脊椎受伤的被困者在救援时可躺在垫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式多功能救援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梯子本体(1)、四根绳子(6)和两根第一连杆(2),所述梯子本体(1)的结构为:包括两根竖杆(3)和多根横杆(4),两根所述竖杆(3)平行设置,在两根所述竖杆(3)之间设置有多根横杆(4),所述多根横杆(4)平行设置,所述横杆(4)的两端对应设置在两根竖杆(3)上,所述横杆(4)与竖杆(3)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两个所述竖杆(3)的两端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均设置有第一活动卡钩(5),两根所述第一连杆(2)的上端分别铰接在两根竖杆(3)的底端,两根所述绳子(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活动卡钩(7),其中两根绳子(6)的一端通过第二活动卡钩(7)分别与两根竖杆(3)上端的第一活动卡钩(5)连接,剩余两根绳子(6)的一端通过第二活动卡钩(7)分别与第一连杆(2)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刚张云帆
申请(专利权)人:黄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