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911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接结构,其包括电能表插接端、插接件和插拔装置,所述插接件上设有插接部和连接部,插接部与电能表插接端连接,连接部与插拔装置连接,所述插接部为由若干金属片周向排列构成前部两两间隔分布,根部一体连接于连接部的弹性涨紧件,所述弹性涨紧件的前部涨开,前端为第一圆弧面,且内置辅助弹性涨紧件的前部涨开的弹簧,所述弹簧为喇叭型,其小口端贴近弹性涨紧件的前端,其大口端朝向连接部,弹性涨紧件前端采用第一圆弧面方便其插入电能表插接端,内置弹簧,用于支撑弹性涨紧件向外涨开,大口端卡固在弹性涨紧件内部,用于固定弹簧,小口端在弹性涨紧件向内收聚时,才会施加向外的力,保证弹性涨紧件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能表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插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电网的改造,大力推广智能电网,电能表、电箱和空气开关的用量大大增加,目前表箱内电能表、空气开关的连接多采用螺钉拧紧导线的方式连接,表位越多,连接导线就越多,内部连接导线排线复杂、易接错线,接线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而且拧紧螺钉时,如果不够拧紧或忘了拧紧,都会造成因接触不良而造成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插接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接结构,其包括电能表插接端、插接件和插拔装置,所述插接件上设有插接部和连接部,插接部与电能表插接端连接,连接部与插拔装置连接,所述插接部为由若干金属片周向排列构成前部两两间隔分布,根部一体连接于连接部的弹性涨紧件,所述弹性涨紧件的前部涨开,前端为第一圆弧面,且内置辅助弹性涨紧件的前部涨开的弹簧,所述弹簧为喇叭型,其小口端贴近弹性涨紧件的前端,其大口端朝向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二圆弧面,电能表上设有支撑座,第二圆弧面与支持座上的凹槽相嵌合。所述连接部设有与第二圆弧面相连接的平面,所述平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插拔装置包括L型连接件,L型连接件通过第一安装孔固定在平面上。所述插拔装置包括U型插接件和插拔件,U型插接件的底部与插拔件连接,U型插接件的两端均为弹片,分别与一个L型连接件弹性连接。所述插拔件上固定有若干个U型插接件。所述插拔件上设有供手指穿过的施力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弹性涨紧件前端采用第一圆弧面,方便其插入电能表插接端,内置弹簧,用于支撑弹性涨紧件向外涨开,进一步的,弹簧采用喇叭型,大口端卡固在弹性涨紧件内部,用于固定弹簧,小口端在弹性涨紧件向内收聚时,才会施加向外的力,保证弹性涨紧件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插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插接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插接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插接件和插拔装置的示意图。1-电能表,11-电能表插接端,12-支撑座,13-凹槽,2_插接件,21-插接部,22-连接部,23-第一圆弧面,24-第二圆弧面,25-平面,26-第一安装孔,31-L型连接件,32-U型插接件,33-插拔件,34-施力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插接结构,其包括电能表插接端11、插接件2和插拔装置,所述插接件2上设有插接部21和连接部22,插接部21与电能表插接端11连接,连接部22与插拔装置连接,所述插接部21为由若干金属片周向排列构成前部两两间隔分布,根部一体连接于连接部22的弹性涨紧件,所述弹性涨紧件的前部涨开,前端为第一圆弧面23,且内置辅助弹性涨紧件的前部涨开的弹簧,所述弹簧为喇叭型,其小口端贴近弹性涨紧件的前端,其大口端朝向连接部22,弹性涨紧件前端采用第一圆弧面23方便其插入电能表插接端11,内置弹簧,用于支撑弹性涨紧件向外涨开,进一步的,弹簧采用喇叭型,大口端卡固在弹性涨紧件内部,用于固定弹簧,小口端在弹性涨紧件向内收聚时,才会施加向外的力,保证弹性涨紧件的正常工作。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部22设有第二圆弧面24,电能表I上设有支撑座12,第二圆弧面24与支持座上的凹槽13相嵌合,二者相嵌合,凹槽13对第二圆弧面24有一个限位作用,可以防止连接部22进行左右移动固定连接部22。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部22设有与第二圆弧面24相连接的平面25,所述平面25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6,所述插拔装置包括L型连接件31,L型连接件31通过第一安装孔26固定在平面25上,L型连接件31的底面也是平面,通过平面与平面的连接,可以将L型连接件31稳定固定在连接部22上。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插拔装置包括U型插接件32和插拔件33,U型插接件32的底部与插拔件33连接,U型插接件32的两端均为弹片,分别与一个L型连接件31弹性连接,U型插接件32与L型连接件31构成一个接线端子,其两端分别与一个L型连接件31弹性连接,构成插拔式结构,当二者相连接时,U型插接件32会将两个L型连接件31接通,从而将其短路,当二者断开时,插接件2正常工作,从而可以实现插接件2的免插拔式;所述插拔件33上固定有若干个U型插接件32,通过一个插拔件33可以同时将电能表I上的一排插接件2全部短路;所述插拔件33上设有供手指穿过的施力孔34,方便插拔。以上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并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基于本技术精神所做的改进都理应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插接结构,其包括电能表插接端(11)、插接件(2)和插拔装置,所述插接件(2)上设有插接部(21)和连接部(22 ),插接部(21)与电能表插接端(11)连接,连接部(22 )与插拔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21)为由若干金属片周向排列构成前部两两间隔分布,根部一体连接于连接部(22)的弹性涨紧件,所述弹性涨紧件的前部涨开,前端为第一圆弧面(23),且内置辅助弹性涨紧件的前部涨开的弹簧,所述弹簧为喇叭型,其小口端贴近弹性涨紧件的前端,其大口端朝向连接部(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设有第二圆弧面(24),电能表(I)上设有支撑座(12),第二圆弧面(24)与支持座上的凹槽(13)相嵌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设有与第二圆弧面(24 )相连接的平面(25 ),所述平面(25 )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6 ),所述插拔装置包括L型连接件(31),L型连接件(31)通过第一安装孔(26 )固定在平面(25 )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装置包括U型插接件(32)和插拔件(33),U型插接件(32)的底部与插拔件(33)连接,U型插接件(32)的两端均为弹片,分别与一个L型连接件(31)弹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件(33)上固定有若干个U型插接件(3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件(33)上设有供手指穿过的施力孔(3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插接结构,其包括电能表插接端、插接件和插拔装置,所述插接件上设有插接部和连接部,插接部与电能表插接端连接,连接部与插拔装置连接,所述插接部为由若干金属片周向排列构成前部两两间隔分布,根部一体连接于连接部的弹性涨紧件,所述弹性涨紧件的前部涨开,前端为第一圆弧面,且内置辅助弹性涨紧件的前部涨开的弹簧,所述弹簧为喇叭型,其小口端贴近弹性涨紧件的前端,其大口端朝向连接部,弹性涨紧件前端采用第一圆弧面方便其插入电能表插接端,内置弹簧,用于支撑弹性涨紧件向外涨开,大口端卡固在弹性涨紧件内部,用于固定弹簧,小口端在弹性涨紧件向内收聚时,才会施加向外的力,保证弹性涨紧件的正常工作。【IPC分类】H01R13/193, H01R13/17, H01R31/08【公开号】CN204834969【申请号】CN201520625744【专利技术人】汪圣茂, 郑建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接结构,其包括电能表插接端(11)、插接件(2)和插拔装置,所述插接件(2)上设有插接部(21)和连接部(22),插接部(21)与电能表插接端(11)连接,连接部(22)与插拔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21)为由若干金属片周向排列构成前部两两间隔分布,根部一体连接于连接部(22)的弹性涨紧件,所述弹性涨紧件的前部涨开,前端为第一圆弧面(23),且内置辅助弹性涨紧件的前部涨开的弹簧,所述弹簧为喇叭型,其小口端贴近弹性涨紧件的前端,其大口端朝向连接部(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圣茂郑建光余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拓克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