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4607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包括传送带、滚轮、料板、刮刀和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又包括原料桶、输料管道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包括中间出料口(531)、侧出料口1(532)和侧出料口2(533);所述侧出料口1(532)的中轴线与中间出料口(531)的中轴线的间距等于所述侧出料口1(532)的中轴线与中间出料口(531)的中轴线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有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仅有一个中间出料口的基础上,在两边各增加了一个侧出料口,使出料更加均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传统的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过程中玻璃纤维布上各位置浆料厚度差异大的问题,进而改进玻璃纤维布上涂层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线的上浆过程如下:玻璃纤维布在传送带的带动作用下由下向上运动,并依次从滚轮、料板和刮刀下方穿过,原料在原料桶中进行搅拌和配比后经输料管道到达出料口,从出料口流出后流入料板和刮刀间的料池,经刮刀作用后在玻璃纤维布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均匀浆料层。现有技术中的出料口只有I个,位于输料管道正下方且与输料管道相连,生产中仅通过这一个出料口进行水泥浆料的输放,容易造成靠近玻璃纤维布边缘位置和中心位置喷涂的浆料厚度差异大,进而影响玻璃纤维布上涂层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能够减少传统的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过程中玻璃纤维布上各位置浆料厚度差异大的问题,进而改进玻璃纤维布上涂层的均匀性。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种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包括传送带(I)、滚轮(2)、料板(3)、刮刀(4)和出料装置(5),所述出料装置又包括原料桶(51)、与原料桶(51)连通的输料管道(52)和与输料管道(52)连通的出料口(53),玻璃纤维布(6)在传送带(I)的带动作用下由下向上运动,并依次从滚轮(2)、料板(3)和刮刀(4)下方穿过,原料在原料桶(51)中进行搅拌和配比后经输料管道(52)到达出料口(53),从出料口(53)流出后流入料板(3)和刮刀(4)间的料池,经刮刀(4)作用后在玻璃纤维布(6)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均匀浆料层。其中,所述出料口包括中间出料口(531)、侧出料口 1 (532)和侧出料口 2(533);所述侧出料口1 (532)的中轴线与中间出料口(531)的中轴线的间距等于所述侧出料口 1 (532)的中轴线与中间出料口(531)的中轴线的间距。优选地,所述中间出料口(531)、侧出料口 1 (532)和侧出料口 2(533)的出料端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矩形。更优选地,所述中间出料口(531)、侧出料口 1 (532)和侧出料口 2(533)的出料端面形状是正方形。优选地,所述中间出料口(531)、侧出料口 1 (532)和侧出料口 2(533)的出料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优选地,所述中间出料口(531)的横截面面积等于或小于输料管道(52)的横截面面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原有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仅有一个中间出料口的基础上,在两边各增加了一个侧出料口,使出料更加均匀。本技术能够减少传统的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过程中玻璃纤维布上各位置浆料厚度差异大的问题,进而改进玻璃纤维布上涂层的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出料口放大后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出料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I——传送带,2——滚轮,3——料板,4——刮刀,5——出料装置,51——原料桶,52——输料管道,53——出料口,531——中间出料口,532——侧出料口 I,533——侧出料口 2,6——玻璃纤维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1是本技术的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传送带(I)、滚轮(2)、料板(3)、刮刀(4)和出料装置(5),所述出料装置又包括原料桶(51)、与原料桶(51)连通的输料管道(52)和与输料管道(52)连通的出料口(53),玻璃纤维布(6)在传送带⑴的带动作用下由下向上运动,并依次从滚轮(2)、料板(3)和刮刀(4)下方穿过,原料在原料桶(51)中进行搅拌和配比后经输料管道(52)到达出料口(53),从出料口(53)流出后流入料板(3)和刮刀(4)间的料池,经刮刀(4)作用后在玻璃纤维布(6)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均匀浆料层。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出料口包括中间出料口(531)、侧出料口 1 (532)和侧出料口 2(533);所述侧出料口 1 (532)的中轴线与中间出料口(531)的中轴线的间距等于所述侧出料口 1 (532)的中轴线与中间出料口(531)的中轴线的间距。传统出料装置中的出料口仅有一个(即传统技术中仅有中间出料口(531)),位于输料管道(52)正下方且与输料管道(52)相连,生产中仅通过一个出料口进行浆料输放;由于输放的水泥浆料流动性有限,导致玻璃纤维布上靠近边缘的位置难以被浆料覆盖或覆盖的浆料层厚度很薄,因而造成玻璃纤维布各区域浆料层厚度差异较大,玻璃纤维布涂层均匀性较差。本技术则在原有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仅有一个中间出料口(531)的基础上,在两边各增加了一个侧出料口(侧出料口 1 (532)和侧出料口 2(533)),且侧出料口 1 (532)和侧出料口 2(533)相对于中间出料口(531)的距离相等,这样可以使出料更加均匀,因而能够减少传统的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过程中玻璃纤维布上不同区域浆料厚度差异大的问题,进而改进玻璃纤维布涂层的均匀性。经计算,通过传统的出料口喷涂浆料后,玻璃纤维布不同区域的平均厚度差最大可达到10%(相对于最中心区域的厚度),而通过本技术的出料口喷涂浆料后,玻璃纤维布不同区域的平均厚度差最多仅为1%(相对于最中心区域的厚度)。本技术的中间出料口(531)、侧出料口 1 (532)和侧出料口 2(533)的出料端面形状采用圆形或矩形,主要是从便于生产加工的角度出发;本技术的中间出料口(531)、侧出料口 1 (532)和侧出料口 2(533)的出料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中间出料口(531)的横截面面积等于或小于输料管道(52)的横截面面积,这样浆料通过输放管道可以均匀地流向不同的出料口,避免中间出料口面积过大时浆料均从中间出料口流出。经过本技术的上料装置处理完毕的玻璃纤维水泥毡被人工放入烘箱,在合适的温度下烘干,最后收卷即可得到玻璃纤维布成品。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主权项】1.一种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包括传送带(I)、滚轮(2)、料板(3)、刮刀(4)和出料装置(5),所述出料装置又包括原料桶(51)、与原料桶(51)连通的输料管道(52)和与输料管道(52)连通的出料口(53),玻璃纤维布(6)在传送带(I)的带动作用下由下向上运动,并依次从滚轮(2)、料板(3)和刮刀(4)下方穿过,原料在原料桶(51)中进行搅拌和配比后经输料管道(52)到达出料口(53),从出料口(53)流出后流入料板(3)和刮刀(4)间的料池,经刮刀(4)作用后在玻璃纤维布(6)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均匀浆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包括中间出料口(531)、侧出料口 1 (532)和侧出料口 2(533);所述侧出料口 1 (532)的中轴线与中间出料口(531)的中轴线的间距等于所述侧出料口 1 (532)的中轴线与中间出料口(531)的中轴线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出料口(531)、侧出料口 1 (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纤维水泥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包括传送带(1)、滚轮(2)、料板(3)、刮刀(4)和出料装置(5),所述出料装置又包括原料桶(51)、与原料桶(51)连通的输料管道(52)和与输料管道(52)连通的出料口(53),玻璃纤维布(6)在传送带(1)的带动作用下由下向上运动,并依次从滚轮(2)、料板(3)和刮刀(4)下方穿过,原料在原料桶(51)中进行搅拌和配比后经输料管道(52)到达出料口(53),从出料口(53)流出后流入料板(3)和刮刀(4)间的料池,经刮刀(4)作用后在玻璃纤维布(6)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均匀浆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包括中间出料口(531)、侧出料口1(532)和侧出料口2(533);所述侧出料口1(532)的中轴线与中间出料口(531)的中轴线的间距等于所述侧出料口1(532)的中轴线与中间出料口(531)的中轴线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壮范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瑞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