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4921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5:56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此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包含第一基板、发光模块、第二基板与抗反射层。第一基板包含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发光模块设置于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用以产生光线。第二基板位于第二表面之上,且第二基板包含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与第二表面间隔有预设距离。抗反射层设置于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包含抗反射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符合显示器对于彩度、明度或反应速率等影像要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1de, OLED)因而被开发出来以运用于下一世代的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自发光因无需背光源,且其可视角度更大、彩度更高、省电且可挠,因而可广泛利用在各个领域。在以往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所输出的光线会因为其内部分层结构而被反射,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除了输出原本的输出光线之夕卜,更会输出经由内部反射的反射光线,进而使得人眼会感知到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影像。因此造成鬼影效应(即影像重迭的现象),而降低了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显像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揭露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以解决传统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造成鬼影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包含:一第一基板,包含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发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一表面,用以产生光线;—第二基板,位于该第二表面之上,且该第二基板包含一第三表面与一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二表面间隔有一预设距离;以及—抗反射层,设置于该第三表面或该第四表面。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中该抗反射层设置于该第三表面。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中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二基板的该第三表面是以空气相间。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中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二基板的该第三表面之间包含一胶体层。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中该发光模块包含:—第一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一表面:—发光层,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层上;以及一第二导电层,设置于该发光层上,该发光层位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中更包含一盖板,该盖板位于该第二导电层之上,用以覆盖该发光模块,使得该发光模块位于该盖板与该第一基板之间。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中于该盖板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更包含一封装层。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中更包含另一抗反射层,该另一抗反射层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中更包含另一抗反射层,该另一抗反射层设置于该第四表面。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中该抗反射层设置于该第四表面。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中该抗反射层的折射率小于1.5。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中该第一基板为塑胶或玻璃所制成。综上所述,本技术揭露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此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有发光模块,而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是面对第二基板的第三表面。其中,第二基板的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更设置有抗反射层。藉由抗反射层,发光模块发出的光线可顺利地通过第二基板而使人眼感知到影像,以减少第二基板所反射的光量,从而消除或降低鬼影的影响。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更一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2、3、4、5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10、20、30、40、50 第一基板102、202、302、402、502 第一表面104、204、304、404、504 第二表面12、22、32、42、52 发光模块322、422、522 第一导电层324、424、524 发光层326、426、526 第二导电层14、24、34、44、54 第二基板142、242、342、442、542 第三表面144、244、344、444、544 第四表面16、26、36、46a、46b、56a、56b 抗反射层D预设距离L 光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叙述本技术的详细特征,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依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诸面向,但非以任何面向限制本技术的范畴。需先一提的是,为使附图简明易懂,所附的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所显示的元件并非以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元件布局形态可能更为复杂,先于叙明。请参照图1,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I包含第一基板10、发光模块12、第二基板14与抗反射层16。第一基板10包含第一表面102与第二表面104,其中第一表面102与第二表面104为第一基板10上的相对两表面。且第一基板10可透光,第一基板10可例如为以玻璃或塑胶所制成,并对应于不同材质而分别具有不同的可挠程度。发光模块12设置于第一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2,此发光模块12用以产生光线L。第二基板14位于第二表面104的上,且第二基板14包含第三表面142与第四表面144,其中第三表面142与第四表面144为第二基板14上的相对两表面。第二基板14可透光并可例如为盖玻璃。第三表面142与第二表面104间隔有一预设距离D。抗反射层16设置于第三表面142,此抗反射层16用以降低光线L透射第二基板14时的反射光量。抗反射层16可以为一种增透(Ant1-reflective, AR)薄膜,其折射率则例如小于1.5。而于实务上,抗反射层16与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14之间可以是以空气间隙(air gap)来形成间隔,或者也可以涂布光学黏胶或其他透明黏合材料来形成间隔并固定彼此间的相对位置。甚或,抗反射层16也可以是直接将抗反射原料涂布在第三表面142上而直接形成增透层(Ant1-reflective coating, AR coating)于第三表面142。为求附图简明易懂,图1?图5中是以长方形代表各层。惟于实际上,各层的形状乃依其实际所需或实际所装设的元件而有所差异,在此并不加以限制。且各附图间相同或相似部件的标号虽有所不同,但所属
具通常知识者经详阅本说明书及图式后当能合理推知各部件的相对关系,因此于后续行文中即不再针对相同的结构或作动进行说明。于实务上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I的各层可以分别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折射率,是故光线L实际的行进路线是根据各层的折射率而有所曲折。但为求附图简明易懂,于附图中是简洁地以直线代表光线的行进方向。由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基板,包含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一表面,用以产生光线;一第二基板,位于该第二表面之上,且该第二基板包含一第三表面与一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二表面间隔有一预设距离;以及一抗反射层,设置于该第三表面或该第四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宪章陈康周义敏欧大卫
申请(专利权)人: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商微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