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2174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2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家电领域,公开了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包括尘杯和设置在尘杯中的气尘分离器,尘杯包括外杯和设置在外杯中的内杯,气尘分离器包括第一旋风组件和集尘漏斗,第一旋风组件套设在集尘漏斗的外部,第一旋风组件设置在内杯中,外杯、内杯和第一旋风组件依次形成气流通路,内杯的侧壁设有用于将粗尘甩出的开口,第一旋风组件用于分离流经第一旋风组件的气流中的尘体,集尘漏斗用于收集与气体分离的尘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尘分离装置采用了内杯侧壁开口甩尘的结构,有效防止粗尘对过滤孔的堵塞,并将多级旋风过滤结构与集尘漏斗同轴设置,实现了气流的无障碍高速静音旋转;气尘分离装置整体采用无死区结构,解决了卫生清洁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吸尘器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肩的一种小家用电器,吸尘器电机高速旋转,从吸入口吸入空气,使尘箱产生一定的真空,灰尘通过地刷、接管、手柄、软管、主吸管进入尘箱中的滤尘袋,灰尘被留在滤尘袋内,过滤后的空气再经过一层过滤片进入电机,这层过滤片是防止尘袋破裂灰尘吸入电机的一道保护屏障,经过过滤的空气进入电机后再次排入室内。因此,尘箱中的过滤结构决定了吸尘器的吸尘效果和透气度,若尘箱中的过滤结构过于简疏,使吸入尘箱中的空气带着大量的尘体又回到室内,夹杂着尘体的空气经过电机时,不仅对电机产生的冷却效果有限,而且容易对电机造成阻塞而损毁电机,更严重的是,靠近地表的灰尘夹杂着滋生的细菌通过吸尘器排入室内,大大降低了室内的空气环境,影响人们的呼吸道健康,严重违背了吸尘器清洁空气的初衷;若仅仅为了增强过滤灰尘的效果,而增设影响空气流通的过滤片,那么随着大量的灰尘堆积在过滤片上,灰尘对过滤片造成阻塞,则会大大影响吸尘器的透气度,导致气流难以经电机流通到吸尘器外,一方面减弱了吸尘的驱动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对电机产生的冷却效果,降低电机的受用寿命。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虽然有在尘箱中设置旋风过滤结构,但是被过滤装置过滤的颗粒较大的粗尘始终在尘箱中旋转,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粗尘堵塞过滤孔,影响过滤装置的过滤性能,除此,市面上的吸尘器尘箱中的过滤装置设置在中心位置,集尘管设置在边缘位置,集尘管在尘箱内对气流的旋风式转动造成了阻碍,不仅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还产生很大的噪音污染。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尘箱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尘箱难以清洁,市面上所有的吸尘器尘箱都是带有封闭区的,除了使用拆卸工具对尘箱进行分解,使用者很难对尘箱内部结构进行清洁,一旦尘箱内的封闭死区堆积了灰尘,将会对尘箱排出的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目前的吸尘器尘箱的清洁是一个普遍存在而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采用了内杯侧壁开口甩尘的结构,有效防止粗尘对过滤孔的堵塞,并采用多级旋风过滤结构,高效过滤分离气流中夹带的细尘;集尘漏斗突破性地采用与过滤栅同心设置,实现了气流的无障碍高速静音旋转;气尘分离装置整体采用无死区结构,解决了卫生清洁难题。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包括尘杯和气尘分离器,所述气尘分离器设置在尘杯中,所述尘杯包括具有空腔的外杯和内杯,所述内杯设置在外杯内,所述气尘分离器包括第一旋风组件和集尘漏斗,其中,所述第一旋风组件套设在集尘漏斗的外部,所述第一旋风组件设置在内杯中,所述外杯、内杯和第一旋风组件依次形成气流通路,所述内杯的侧壁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将内杯内旋转的气流中的尘体分离到内杯外部,所述第一旋风组件用于分离流经第一旋风组件的气流中的尘体,所述集尘漏斗用于收集与气体分离的尘体。具体地,所述第一旋风组件包括导流板和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表面开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部件套设在集尘漏斗的下方,所述导流板盖设在集尘漏斗上边沿,所述过滤部件与集尘漏斗的外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为导风通道,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的导流孔。优选地,所述气尘分离器还包括第二旋风组件,所述第二旋风组件设置在第一旋风组件的上方,第二旋风组件包括旋风板和集风板,所述旋风板向下伸出至少一个旋风管,每个旋风管上开设有旋风进孔,所述导流板用于通过所述导流孔将气流导入旋风进孔;所述导流板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集尘漏斗连通的漏尘孔,所述旋风管与所述漏尘孔一一对应,所述旋风管的下端与漏尘孔对接;所述集风板向下伸出集风管,所述集风管与旋风管一一对应,所述集风管插入所述旋风管中,所述集风板盖住旋风管的上端开口。具体地,所述外杯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内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外杯和内杯之间设置有密封体,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密封体内,所述密封体用于限定进入第一进风口的气流流向;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进风口贴近内杯的底部,所述内杯的开口贴近内杯的顶部。优选地,所述集尘漏斗的内侧面为上宽下窄的锥面结构,所述集尘漏斗向下伸出集尘管,所述集尘管位于所述内杯内的中轴线位置,所述集尘管的下端伸到外杯底部。优选地,所述旋风管为中空锥管,所述旋风管的上端内径大于下端内径;所述集风管为中空锥管,所述集风管的上端内径大于下端内径;所述集风管的长度小于旋风管的长度,所述集风管与旋风管同心,所述集风管内设有扰流板。优选地,所述集尘漏斗的上边沿设有若干个向集尘漏斗的中心线凸出的凸面,所述过滤部件包括过滤部和柱部,所述过滤部为上宽下窄的锥面或底部开孔的桶状,所述过滤孔设置在过滤部表面,所述柱部为圆柱侧面,所述柱部的下边沿与过滤部的上边沿连接,每个凸面与所述柱部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导风通道;每个旋风管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旋风进孔,所述旋风进孔的进风方向与旋风管上边沿相切,且两个旋风进孔的进风旋转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导流板边沿设置有柔性密封圈,所述导流板盖设在内杯的上边沿,所述柔性密封圈与所述外杯的侧壁内表面贴合,所述柔性密封圈高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本专利技术的气尘分离装置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设在第二旋风组件上方,所述上盖上设有出风口;所述上盖枢设在所述尘杯的侧壁上,所述尘杯的底部枢设在尘杯的侧壁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①通过外杯的第一进风口的气流直接进入内杯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口,并在内杯中高速旋转,第二进风口靠近内杯的底部,颗粒较大的粗尘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内杯杯壁向上旋转直至到达从内杯的开口甩出,使得粗尘不会对过滤部件的过滤孔造成堵塞;②气流在内杯中向上旋转,穿过过滤板时,过滤孔过滤一部分尘体;③通过过滤孔、导流孔和旋风进口进入到多个旋风管中,气流在旋风管中沿着集风管外壁向下高速旋转,这是二级旋风过滤;@集风管中设有扰流板,气流从集风管下端进入集风管,并停止旋转,阻止尘体随着气流上升,而是尘体向下掉落到集尘漏斗中;?过滤栅与集尘漏斗同心设置,都设于杯体的中轴线处,即集尘管不会对内杯中的旋风产生阻碍而生成附加噪音;⑥旋风组件以非封闭的暴露结构架设在导流板上,尘杯结构整体无封闭死区,杯体全身水洗便能够实现整体清洁,不仅能够清洗气流通道内壁,还可以清洗第一旋风组件和第二旋风组件的外表面。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气尘分离装置采用了内杯侧壁开口甩尘的结构,有效防止粗尘对过滤孔的堵塞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包括尘杯和气尘分离器,所述气尘分离器设置在尘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包括具有空腔的外杯(1)和内杯(2),所述内杯(2)设置在外杯(1)内,所述气尘分离器包括第一旋风组件和集尘漏斗(4),其中,所述第一旋风组件套设在集尘漏斗(4)的外部,所述第一旋风组件设置在内杯(2)中,所述外杯(1)、内杯(2)和第一旋风组件依次形成气流通路,所述内杯(2)的侧壁设有开口(22),所述开口(22)用于将内杯(2)内旋转的气流中的尘体分离到内杯(2)外部,所述第一旋风组件用于分离流经第一旋风组件的气流中的尘体,所述集尘漏斗(4)用于收集与气体分离的尘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苏忠刘云鹏杨曾峥陈先鄂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海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