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中心距带传动机构的恒力张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1350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30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中心距带传动机构的恒力张紧装置,包括恒压装置、张紧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带传动机构、机架、压力软管和滑移架。恒压装置可安装在远离带传动机构的位置,通过压力软管与张紧装置相连接;张紧装置的张紧轮压紧在带传动机构的传动带上,张紧装置的底部与机架通过铰链相连接,其中部通过角度调节装置与机架相连接;带传动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其另一端安装在滑移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带传动机构的中心距发生变化时,张紧轮在恒压装置提供的恒定压力作用下始终压紧在传动带上,实现带传动机构的恒力张紧和自适应调节,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可靠性强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变中心距带传动机构的恒力张紧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张紧装置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变中心距带传动机构的恒力张紧装置
技术介绍
带传动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方式,一般是主动轮通过带将动力传递到从动轮,且运动的过程中,主从动轮之间的中心距保持不变。在某些特殊场合,如利用皮带传动带动切割刀具实现切割动作时,从动带轮带动刀具轴转动并且随切割刀具做进给运动,这种情况下,主从动轮中心距发生变化。为保证皮带传动稳定工作,一种办法是时主动轮与驱动电机同时随从动轮移动,保证恒定中心距,但这种方式增加了系统能量和功率的消耗。另一种方法是,设置张紧轮通过调节皮带张紧的变化来适应带轮中心距的变化即皮带的张紧也应作同步变化。但在实际结构中,皮带的长度是固定不变的,张紧轮的设置一般都是采用固定模式,如果皮带传动轮的中心距变化不确定,固定的张紧轮无法起到实时张紧皮带的作用。因此,为保证可变中心距皮带传动稳定工作,急需一种恒力张紧机构。在皮带的张紧方面,很多专利技术人做了诸多努力。申请号为201320614921.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变中心距传动皮带的张紧机构”,其依靠一端连接在压轮支架的中部,另一端固定的弹簧的拉伸作用,使皮带压紧轮始终紧压在皮带上,实现皮带的张紧。但受弹簧本身的特性限制,无法实现恒张紧力控制,影响了皮带传动的精确性。申请号为201410033379.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 “一种张紧力恒定的变距带传动系统”,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传动皮带和活动机构,活动机构上安装有从动轮及分布在其两侧的第一改向滚轮、第二改向滚轮;活动机构远离主动轮一侧设置有张紧轮;传动皮带依次绕过主动轮、张紧轮、第一改向滚轮、从动轮、第二改向滚轮;张紧轮与第一改向滚轮之间的传动皮带段、第二改向滚轮与主动轮之间的传动皮带段均与从动轮的移动方向平行,由张紧轮轮轴上连接的驱动装置带动张紧轮在靠近或远离活动机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在张紧力恒定情况下对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中心距离进行调节。但该机构轮系较多,装配精度对张紧力恒力控制影响较大,且该机构占空间体积较大。申请号为201310297075.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 “一种可调式皮带传动的张紧装置”,其支架上同一个定位轴铰接有两根连接杆的一端的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张紧轮,两根张紧轮之间连接有压簧,通过弹簧的张力实现皮带张紧。但较难实现对皮带张紧力的定量调节及实时控制,且无法保证变中心距皮带传动过程中皮带的恒力张紧,不利于皮带稳定传动。申请号为200920106248.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送粉皮带的可调中心距装置”,其采用自行补偿装置,通过平衡重锤将滚动压辊压在皮带下方,靠重锤平衡块的重量消除皮带松弛,保持张紧状态。但这种机构的通用性较差,使用前的张紧力调节较麻烦,且增加了带传动的空间安装尺寸。本技术涉及的变中心距带传动机构的恒力张紧装置,能够实现变中心距传动过程中对传动带的恒力张紧,且安装调试方便,张紧力大小可调,易于实现对带张紧力的定量调节及实时控制,可靠性强,此外不受带传动机构的空间安装尺寸的限制,可灵活布置装置的安装位置,适应性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中心距带传动机构的恒力张紧装置,特别是能实时以恒定张紧力压紧传动带,保证带传动机构在变中心距传动下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克服现有的带传动机构的张紧装置的技术缺陷,提高变中心距带传动机构的适应性和工作稳定性;其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易于实现对带张紧力的定量调节及实时控制,可靠性强,此外不受带传动机构的空间安装尺寸的限制,可灵活布置装置的安装位置,适应性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变中心距带传动机构的恒力张紧装置,包括恒压装置、张紧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带传动机构、机架、压力软管和滑移架。其中,所述的恒压装置可安装在远离带传动机构的位置,所述的恒压装置与张紧装置通过压力软管相连接;所述的张紧装置的顶端压紧在带传动机构的待张紧一侧,为带传动机构提供恒定张紧力,张紧装置的底端与机架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的一端与张紧装置通过铰链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机架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带传动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其另一端安装在滑移架上,并可沿着安装在机架上的滑移架上下滑移。所述的恒压装置用于为张紧装置提供恒定的压力,所述的恒压装置包括动力缸体、动力活塞、动力活塞杆、横梁、托架、配重块和扭簧。其中,所述的动力缸体的底部设有安装螺栓孔;所述的动力活塞置于动力缸体内,其顶部与动力活塞杆的底部固连;所述的动力活塞杆的顶部与横梁铰接,且在动力活塞杆与横梁的铰接处设有两根旋向相反的扭簧;所述的托架有两个,且对称安装在横梁的两端,所述的托架与横梁之间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配重块安装在托架上。当横梁相对动力活塞杆转动时,扭簧可产生双向变形抗力和变形后的恢复力。所述的动力缸体、动力活塞和动力活塞杆构成一个为张紧装置提供恒定压力的动力缸,且所述的动力缸为气缸或液压缸。所述的张紧装置包括执行缸体、执行活塞、执行活塞杆、张紧轮、支撑耳座和调节耳座。其中,所述的执行缸体的下端与支撑耳座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执行活塞置于执行缸体内,其顶部与执行活塞杆的底部相固连;所述的执行活塞杆的顶端与张紧轮通过滚动轴承相连接;所述的调节耳座位于执行缸体的中部一侧,且与执行缸体相固连;所述的支撑耳座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执行缸体、执行活塞、执行活塞杆构成一个为带传动机构提供恒定张紧力的执行缸,且所述的执行缸为气缸或液压缸。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用于为张紧装置调节倾角,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右螺杆、调节套筒、左螺杆和连接耳座。其中,所述的调节套筒的内表面两端分别设有左旋内螺纹和右旋内螺纹;所述的右螺杆上设有右旋外螺纹,且其上端与调节耳座通过铰链相连接,其下端与调节套筒通过右旋螺纹相连接;所述的左螺杆上设有左旋外螺纹,且其上端与调节套筒通过左旋螺纹相连接,其下端与连接耳座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连接耳座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传动带和从动带轮。其中,所述的主动带轮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从动带轮安装在滑移架上,且与滑移架通过移动副相连接,从动带轮可沿着滑移架上下滑移;所述的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通过传动带相连接;所述的张紧装置的张紧轮与传动带保持接触,以提供恒定的张紧力。工作前,先根据带传动机构的需要,旋转张紧装置中的调节套筒,通过调节调节耳座与连接耳座之间的相对位移来调节张紧装置的倾角。然后,根据带传动装置中传动带实际需要的张紧力大小确定恒压装置中配重块的重量。再根据传动带的张紧量确定张紧轮的位移量,进而确定执行活塞在执行缸体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动力活塞在动力缸体中的相对位置。最后,分别向动力缸体和执行缸体中注入压缩空气或压力油,连接好压力软管,将配重块挂载在托架上。配重块的重力通过横梁和动力活塞杆传递给动力活塞,动力活塞密封在动力缸体中的压缩气体或压力油以产生恒定压力,产生的恒定压力再经过压力软管及执行缸体内的压缩气体或压力油等值传递给执行活塞,驱动执行活塞杆和张紧轮外移,产生带传动机构所需的张紧力。当带传动机构中从动带轮因工作需要发生向上滑移运动时,从动带轮与主动带轮之间的中心距随之减小,传动带发生松动,张紧轮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中心距带传动机构的恒力张紧装置,包括恒压装置、张紧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带传动机构、机架、压力软管和滑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压装置位于远离带传动机构的位置,所述的恒压装置与张紧装置通过压力软管相连接;所述的张紧装置的顶端压紧在带传动机构的待张紧一侧,其底端与机架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的一端与张紧装置通过铰链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机架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带传动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其另一端安装在滑移架上;所述的恒压装置包括动力缸体、动力活塞、动力活塞杆、横梁、托架、配重块和扭簧,所述的动力缸体的底部设有安装螺栓孔;所述的动力活塞置于动力缸体内,其顶部与动力活塞杆的底部固连;所述的动力活塞杆的顶部与横梁铰接,且在动力活塞杆与横梁的铰接处设有两根旋向相反的扭簧;所述的托架有两个,且对称安装在横梁的两端,所述的托架与横梁之间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配重块安装在托架上;所述的张紧装置包括执行缸体、执行活塞、执行活塞杆、张紧轮、支撑耳座和调节耳座,所述的执行缸体的下端与支撑耳座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执行活塞置于执行缸体内,其顶部与执行活塞杆的底部相固连;所述的执行活塞杆的顶端与张紧轮通过滚动轴承相连接;所述的调节耳座位于执行缸体的中部一侧,且与执行缸体相固连;所述的支撑耳座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传动带和从动带轮,所述的主动带轮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从动带轮安装在滑移架上,且与滑移架通过移动副相连接;所述的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通过传动带相连接;所述的张紧装置的张紧轮与传动带保持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天雨王成军纪振江沈豫浙郑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