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相器及基站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0947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9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相器及基站天线,其中移相器包括传输带线、可相对所述传输带线滑动以调节与传输带线之间的交叠面积的介质板、支撑介质体,所述介质板包括相对固定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介质基片和第二介质基片,所述传输带线螺旋缠绕于所述支撑介质体外围、且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基片和第二介质基片之间,沿所述介质板的滑动方向,传输带线在第一介质基片朝向传输带线的一面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形状为波形。上述移相器,当介质板相对于传输带线滑动一个单位距离时,介质板与传输带线之间交叠面积的变化量较大。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移相器能够在具有较大的移相量时利于天线整机的布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移相器及基站天线
技术介绍
基站天线通过移相器实现基站天线的波束下倾调节,具有下倾角可调范围大、精度高、方向图控制好、抗干扰能力强、易于控制等优点。移相器是基站天线的一个必要组件,该器件通过改变天线单元之间的相对相位实现调节天线波束的下倾角度,从而方便通信网络的优化。目前,业界的移相器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通过调节覆盖在电磁波传输路径上的介质长度实现移相目的;第二种是通过改变电磁波的传输路径长度实现移相目的。其中,第一种类型的移相器包括传输带线和介质板,通过调节介质板与传输带线之间的相对位置来调节介质板与传输带线之间的交叠面积,进而调节介质板覆盖在传输带线上的介质长度,但是,目前的移相器中采用的传输带线为直线传输带线,直线传输带线设计成的移相器在单位长度内的移相量较小,想要获取较大的移相量需要增大移相器的长度尺寸,不利于整机的布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相器及基站天线,该移相器能够在具有较大的移相量时利于天线整机的布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相器,包括传输带线、可相对所述传输带线滑动以调节与传输带线之间的交叠面积的介质板、支撑介质体,所述介质板包括相对固定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介质基片和第二介质基片,所述传输带线螺旋缠绕于所述支撑介质体外围,且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基片和第二介质基片之间,沿所述介质板的滑动方向,所述传输带线在所述第一介质基片朝向所述传输带线的一面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形状为波形。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移相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基片和第二介质基片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介质基片和第二介质基片平行的支撑介质板,所述支撑介质体形成在所述支撑介质板上。结合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介质板上具有两排并行设置的过孔,所述支撑介质板位于两排所述过孔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支撑介质体;所述传输带线通过两排所述过孔螺旋缠绕于所述介质支撑体。结合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带线包括位于所述支撑介质板朝向第一介质基片一侧的多个第一导片,和位于所述支撑介质板朝向第二介质基片一侧的多个第二导片;沿所述传输带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导片和第二导片间隔分布,且每相邻的第一导片与第二导片之间具有交叠部位,且第一导片和第二导片通过所述交叠部位的过孔电连接。结合上述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相邻的第一导片与第二导片的交叠部位的过孔中填充金属导体,所述第一导片与所述第二导片通过所述金属导体电连接。结合上述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导片为直线导片,每一个所述第二导片为直线导片;每相邻的第一导片和第二导片在所述第一介质基片朝向所述传输带线一面的投影之间具有预定夹角。结合上述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导片平行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片平行设置,每相邻的第一导片与第二导片之间的预定夹角相同。结合上述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导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介质板的滑动方向之间呈45度夹角,所述预定夹角为90度。结合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介质基片朝向所述第一导片的一面与所述第一导片朝向所述第一介质基片的一面之间的距离小于0.2mm ;所述第二介质基片朝向所述第二导片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导片朝向所述第二介质基片的一面之间的距离小于0.2mm。结合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介质板为印刷电路板PCB板。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带线具有螺旋线结构,所述支撑介质体为支撑杆,所述传输带线缠绕于所述支撑杆外围。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移相器还包括:与所述传输带线一端信号连接的信号输入端口 ;与所述传输带线另一端信号连接的信号输出端口。结合上述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移相器还包括:—端与所述信号输入端口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传输带线电连接的直线导带。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带线具有纵向垂直于所述介质板的滑动方向的蛇形结构。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移相器还包括:内部形成金属腔室的金属壳体,所述介质板、传输带线位于所述金属腔室内。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天线,该基站天线包括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任一种移相器。根据第一方面提供的移相器和第二方面提供的基站天线,上述移相器中,因为传输带线螺旋缠绕于支撑介质体外围,且沿介质板相对于传输带线的滑动方向,传输带线在第一介质基片朝向传输带线的一面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形状为波形,因此,当介质板相对于传输带线滑动一个单位距离时,介质板与传输带线之间交叠面积的变化量较大,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相器能够在具有较大的移相量时利于天线整机的布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相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移相器结构中介质板与传输带线的局部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相器中支撑介质体形成于支撑介质板时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相器中传输带线设置于支撑介质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传输带线结构中第一导片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传输带线结构中第二导片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传输带线结构中区域B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传输带线结构中第一导片和第二导片均为弧形结构时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相器中传输带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相器,包括传输带线21、可相对传输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移相器及基站天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移相器,所述移相器包括传输带线、可相对所述传输带线滑动以调节与传输带线之间的交叠面积的介质板、支撑介质体,所述介质板包括相对固定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介质基片和第二介质基片,所述传输带线位于所述支撑介质体外围、且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基片和第二介质基片之间;沿所述介质板的滑动方向,所述传输带线在所述第一介质基片朝向所述传输带线的一面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形状为波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志强程海荣罗新能林惠帆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