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9417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1:31
一种火花塞,维持接地电极的弯曲加工性且使耐折损性提高。在包含火花塞的轴线且通过接地电极的中央的面从接地电极的前端至基端剖切后,沿接地电极的剖切面的中央线从接地电极的基端起每隔0.1mm测定接地电极的硬度,从而得到硬度分布。该硬度分布能够区分成高硬度部与低硬度部两个部分,设n为自然数,该高硬度部为从距基端的距离为0.1mm的位置至0.1×n(mm)的位置,该低硬度部为从距基端的距离为0.1×(n+1)(mm)的位置至前端。低硬度部包含接地电极中的具有最大曲率的部位,低硬度部的最高硬度比高硬度部的最低硬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花塞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花塞。
技术介绍
一般地,火花塞在其前端侧具有中心电极与接地电极。中心电极以保持于绝缘体的轴孔的状态从绝缘体的前端突出。另一方面,接地电极接合于主体配件的前端部。作为火花塞所要求的性能之一,有接地电极的耐折损性。以往,提议了用于使接地电极的耐折损性提高的各种各样的技术(专利文献1~4)。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接地电极的一部分设置宽广部,从而使接地电极的耐折损性提高。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调整接地电极的直径方向的厚度从而使接地电极的耐折损性提高。在专利文献3中,通过在弯曲部的接地电极的背面、侧面设置凹部并使凹部的底部的硬度变大,从而使接地电极的耐折损性提高。在专利文献4中,通过在接地电极的内部设置针状的电极端头,从而使接地电极的耐折损性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267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01246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6035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800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需要相当大幅度地变更接地电极的形状、构造。因此,以往,希望通过除此之外的其他的手段使接地电极的耐折损性提高的技术。另外,通过弯曲加工工序将接地电极弯曲到与中心电极相对的状态,因此希望维持接地电极的弯曲加工性且使耐折损性提高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能够通过以下的方式实现。(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提供一种火花塞,具备:筒状的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贯通的轴孔;中心电极,从上述绝缘体的前端突出;主体配件,覆盖上述绝缘体的周围;接地电极,为基端部接合于上述主体配件的前端部的接地电极且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以上述接地电极的前端部分与上述中心电极的前端部分隔开配置的方式弯曲,该火花塞的特征在于,在包含上述火花塞的轴线且通过上述接地电极的中央的面从上述接地电极的前端至基端剖切后,沿上述接地电极的剖切面的中央线在上述接地电极的距基端的距离每增加0.1mm的多个位置测定上述接地电极的硬度来得到硬度分布,在该硬度分布中,设n为自然数,能够将从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0.1mm的位置至上述前端的上述接地电极的部分区分成高硬度部与低硬度部两个部分,该高硬度部为从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0.1mm的位置至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0.1×n(mm)的位置的部分,该低硬度部为从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0.1×(n+1)(mm)的位置至上述前端的部分,上述低硬度部包含上述接地电极中的具有最大曲率的部位,上述低硬度部的最高硬度比上述高硬度部的最低硬度低。根据该火花塞,能够维持接地电极的弯曲加工性且提高接地电极的耐折损性。(2)上述火花塞优选的是,在上述硬度分布中,上述高硬度部的硬度比具有上述最大曲率的部位的硬度高。根据该火花塞,能够提高接地电极的耐折损性。(3)上述火花塞优选的是,在上述硬度分布中,与上述基端相反侧的上述高硬度部的前端部具有上述高硬度部的最低硬度。根据该火花塞,能够提高接地电极的弯曲加工性。(4)在上述火花塞中,优选的是,上述高硬度部至少包含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3mm的位置的部分。根据该火花塞,能够提高接地电极的耐折损性。(5)上述火花塞优选的是,在上述硬度分布中,从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0.1mm的位置至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3mm的位置的部分的上述高硬度部的最低硬度比上述接地电极的具有最大曲率的部位的硬度高Hv20以上。根据该火花塞,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地电极的耐折损性。(6)上述火花塞优选的是,在上述硬度分布中,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0.1mm的位置的硬度与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0.1×n(mm)的位置的硬度比上述高硬度部的最高硬度低。在此,“距基端的距离为0.1mm的位置”相当于高硬度部的最基端侧的位置,“距基端的距离为0.1×n(mm)的位置”相当于高硬度部的最前端侧的位置。根据上述火花塞,使高硬度部的最基端侧的位置的硬度比高硬度部的最高硬度低的话,能够使接地电极与主体配件之间的导热提高,由此,能够提高接地电极的散热性。另外,使高硬度部的最前端侧的位置的硬度比高硬度部的最高硬度低的话,能够提高接地电极的弯曲加工性。此外,本专利技术能够由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例如能够由火花塞的制造方法、火花塞用的主体配件的制造方法等方式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火花塞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在硬度测定中所使用的剖切面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由硬度测定所得到的硬度分布的曲线图。图5是放大了图4的一部分的曲线图。图6是表示各种样品的耐折损试验的试验结果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各种样品的主体配件的接合面温度的试验结果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的主视图。在图1中,将火花塞100的发火部存在的下侧定义为火花塞100的前端30e侧,上侧定义为后端侧进行说明。该火花塞100具备:绝缘体10、中心电极20、接地电极30、端子配件40及主体配件50。绝缘体10具有沿轴线O延伸的轴孔。此外,轴线O也称为“中心轴”。中心电极20是沿轴线O延伸的棒状的电极,以插入绝缘体10的轴孔内的状态被保持。接地电极30是一端固定于主体配件50的前端部52,另一端与中心电极20相对的电极。端子配件40是用于接受电力的供给的端子,电连接于中心电极20。主体配件50是覆盖绝缘体10的周围的筒状的构件,将绝缘体10固定到内部。在主体配件50的外周形成螺纹部54。螺纹部54是形成螺纹牙的部位,在将火花塞100安装到发动机缸盖时螺合于发动机缸盖的螺纹孔。图2表示一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图2(A)表示准备接合接地电极30前的主体配件50的工序。图2(B)表示在主体配件50的前端部52以直立的状态接合直线延伸的棒状的接地电极构件30p的接合工序。在此,“直立”是指朝向与主体配件50的轴线O(图1)平行的方向的状态。在该接合工序中,例如利用电阻焊接。图2(C)表示使用按压夹具300与辅助夹具320来使接地电极构件30p倾斜的工序。该工序相当于弯曲接地电极构件30p的弯曲工序中的第一工序。按压夹具300的侧面310是相对于主体配件50的中心轴以预定的角度倾斜的平面。例如,由辅助夹具320支撑接地电极构件30p的外侧,且使按压夹具300从主体配件50的中心轴方向的前端侧(图的上方)向后端侧(图的下方)移动的话,能够沿按压夹具300的侧面310使接地电极构件30p倾斜。此外,也可以省略辅助夹具320。图2(D)表示接合于主体配件50的接地电极构件30p倾斜的状态。图2(E)表示使用按压夹具400与辅助夹具420来使接地电极构件30p再次直立的工序。该工序相当于弯曲接地电极构件30p的弯曲工序中的第二工序。例如,由辅助夹具420支撑接地电极构件30p的内侧,且使按压夹具400从主体配件50的外侧向内侧移动的话,能够使接地电极构件30p直立。此外,也可以省略辅助夹具420。图2(F)表示接合于主体配件50的接地电极构件30p再次直立的状态。图2(G)是压紧工序,该压紧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火花塞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花塞,具备:筒状的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贯通的轴孔;中心电极,从上述绝缘体的前端突出;主体配件,覆盖上述绝缘体的周围;接地电极,其基端部接合于上述主体配件的前端部,该接地电极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以使上述接地电极的前端部分与上述中心电极的前端部分隔开配置的方式弯曲,上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用包含上述火花塞的轴线且通过上述接地电极的中央的面从上述接地电极的前端至基端为止剖切后,沿上述接地电极的剖切面的中央线在距上述接地电极的基端的距离逐次增加0.1mm的多个位置测定上述接地电极的硬度来得到硬度分布,在该硬度分布中,设n为自然数,能够将从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0.1mm的位置至上述前端为止的上述接地电极的部分区分成高硬度部与低硬度部两个部分,该高硬度部为从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0.1mm的位置至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0.1×n mm的位置为止的部分,该低硬度部为从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0.1×(n+1)mm的位置至上述前端为止的部分,上述低硬度部包含上述接地电极中的具有最大曲率的部位,上述低硬度部的最高硬度比上述高硬度部的最低硬度低。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5.21 JP 2014-1049631.一种火花塞,具备:筒状的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贯通的轴孔;中心电极,从上述绝缘体的前端突出;主体配件,覆盖上述绝缘体的周围;接地电极,其基端部接合于上述主体配件的前端部,该接地电极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以使上述接地电极的前端部分与上述中心电极的前端部分隔开配置的方式弯曲,上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用包含上述火花塞的轴线且通过上述接地电极的中央的面从上述接地电极的前端至基端为止剖切后,沿上述接地电极的剖切面的中央线在距上述接地电极的基端的距离逐次增加0.1mm的多个位置测定上述接地电极的硬度来得到硬度分布,在该硬度分布中,设n为自然数,能够将从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0.1mm的位置至上述前端为止的上述接地电极的部分区分成高硬度部与低硬度部两个部分,该高硬度部为从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0.1mm的位置至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的距离为0.1×nmm的位置为止的部分,该低硬度部为从沿上述中央线的距上述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胜川典英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