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冲击试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94126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冲击试验台,包括冲击台主体(2)以及设置在所述冲击台主体(2)上的冲击台面(4),所述冲击台主体(2)内还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冲击台面(4)做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台主体(2)内还设有空心管体(8);连接杆(12)第一波形发生垫(14)以及第二波形发生垫(16),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冲击块的上下均设置有波形发生垫,在升降装置(6)的驱动下,冲击台面(4)通过连接杆(12)带动冲击块(10)上下运动,撞击第一波形发生垫(14)和第二波形发生垫(16),完成双向冲击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冲击试验台
技术介绍
冲击试验台是用于试验室模拟产品在实际使用中,承受冲击破坏的能力的机器,通过冲击试验台来评定产品对冲击环境的适应性,然后通过试验数据优化产品结构强度,正确评定广品的抗冲击能力,可有效地提尚广品使用的可靠性。现有技术中的冲击试验台通常仅能提供单方向的冲击测试数据,而有些试件需要进行双向冲击测试时,这些设备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双向冲击试验的测试设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冲击试验台,包括冲击台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冲击台主体上的冲击台面,所述冲击台主体内还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冲击台面做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台主体内还设有:竖直连接在所述冲击台主体底部与所述冲击台面之间的空心管体;—端与所述冲击台面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冲击块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空心管体为动密封连接;设置在所述空心管体的底部的第一波形发生垫;设置在所述空心管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波形发生垫的正上方的第二波形发生垫,所述第一波形发生垫和第二波形发生垫均位于所述冲击块的升降行程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装置为气缸,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冲击台主体内的缸体,以及一端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冲击台面上的活塞杆,所述缸体底部设有与所述缸体的内腔连通的进气孔。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进气装置,其连接在缸体的底部,所述进气装置包括座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座体内侧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低于所述座体且设有第二内腔的阀座以及通过第一动力装置驱动在所述阀座内做竖直滑动并能部分滑出该阀座的阀芯,所述阀座的顶部设有出气孔,所述第二内腔通过所述出气孔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进气装置还设有:-第一进气通道,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阀座和阀芯上且相连通的竖直第一进气孔和竖直第二进气孔,所述竖直第一进气孔和竖直第二进气孔均为通孔,所述竖直第二进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第二进气通道,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的水平第一进气孔、设置在所述阀座上的水平第二进气孔以及设置在所述阀芯上的水平第三进气孔,所述水平第一进气孔与所述水平第二进气孔连通,所述阀芯与所述座体的顶部内壁面接触时,所述水平第三进气孔与所述第二水平进气孔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体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为通孔且位于所述阀座的上方,当且仅当所述阀芯与所述座体的顶部内壁面接触时,所述阀芯将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二内腔隔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第一进气孔和水平第二进气孔之间通过以一竖直线为轴心线的环形孔连通,所述环形孔内设有通过第二动力装置驱动做升降运动的环形控制块,当且仅当所述环形控制块与所述环形孔的顶部面接触时,所述环形控制块将所述水平第一进气孔与水平第二进气孔之间堵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座上设有一竖直导向杆,所述阀芯与所述导向杆动密封连接,所述竖直第一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导向杆内且与所述竖直第二进气孔通过一水平通道连通,该水平通道包括与所述竖直第一进气孔连通的第一环形槽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槽和竖直第二进气孔连通的连接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第二进气孔的一水平末端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阀芯与所述座体的顶部内壁面接触时,所述第二环形槽与所述水平第三进气孔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供气装置,所述阀座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连通的第一控制气源进气孔,所述第一控制气源进气孔为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供气装置,所述阀座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通的第二控制气源进气孔,所述第二控制气源进气孔与所述环形孔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冲击块的上下均设置有波形垫,在升降装置的驱动下,冲击台面通过连接杆带动冲击台上下运动,撞击第一波形垫和第二波形垫,完成双向测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升降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座体和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_冲击台主体;4_冲击台面;6_升降装置;8_空心管体;10_冲击块;12_连接杆;14-第一波形发生垫;16-第二波形发生垫;18_缸体;20_活塞杆;22_进气孔;24_座体;26_控制阀;28_第二内腔;30_阀座;31-出气孔;32_阀芯;34_竖直第一进气孔;36-竖直第二进气孔;38_水平第一进气孔;40_水平第二进气孔;42_水平第三进气孔;44-排气孔;46_环形孔;48_环形控制块;50_导向杆;52_第一环形槽;56_连接孔;58_第二环形槽;60_第一控制气源进气孔;62_第二控制气源进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包括冲击台主体2以及设置在所述冲击台主体2上的冲击台面4,所述冲击台主体2内还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冲击台面4做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台主体2内还设有:竖直连接在所述冲击台主体2底部与所述冲击台面4之间的空心管体8 ;—端与所述冲击台面4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冲击块10的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与所述空心管体8为动密封连接;设置在所述空心管体8的底部的第一波形发生垫14 ;设置在所述空心管体8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波形发生垫14的正上方的第二波形发生垫16,所述第一波形发生垫14和第二波形发生垫16均位于所述冲击块10的升降行程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装置6为气缸,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冲击台主体2内的缸体18,以及一端与所述缸体18内的活塞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冲击台面4上的活塞杆20,所述缸体18底部设有与所述缸体18的内腔连通的进气孔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进气装置,其连接在缸体18的底部,所述进气装置包括座体24以及设置在所述座体24内侧的控制阀26,所述控制阀26包括低于所述座体24且设有第二内腔28的阀座30以及通过第一动力装置驱动在所述阀座30内做竖直滑动并能部分滑出该阀座30的阀芯32,所述阀座30的顶部设有出气孔31,所述第二内腔28通过所述出气孔31与所述进气孔22连通,所述进气装置还设有:-第一进气通道,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阀座30和阀芯32上且相连通的竖直第一进气孔34和竖直第二进气孔36,所述竖直第一进气孔34和竖直第二进气孔36均为通孔,所述竖直第二进气孔3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腔28连通;-第二进气通道,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座体24上的水平第一进气孔38、设置在所述阀座30上的水平第二进气孔40以及设置在所述阀芯32上的水平第三进气孔42,所述水平第一进气孔38与所述水平第二进气孔40连通,所述阀芯32与所述座体24的顶部内壁面接触时,所述水平第三进气孔42与所述第二水平进气孔22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体24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腔28连通的排气孔44,所述排气孔44为通孔且位于所述阀座30的上方,当且仅当所述阀芯32与所述座体24的顶部内壁面接触时,所述阀芯32将所述排气孔44与所述第二内腔28隔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第一进气孔38和水平第二进气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向冲击试验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冲击试验台,包括冲击台主体(2)以及设置在所述冲击台主体(2)上的冲击台面(4),所述冲击台主体(2)内还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冲击台面(4)做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台主体(2)内还设有:竖直连接在所述冲击台主体(2)底部与所述冲击台面(4)之间的空心管体(8);一端与所述冲击台面(4)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冲击块(10)的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与所述空心管体(8)为动密封连接;设置在所述空心管体(8)的底部的第一波形发生垫(14);设置在所述空心管体(8)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波形发生垫(14)的正上方的第二波形发生垫(16),所述第一波形发生垫(14)和第二波形发生垫(16)均位于所述冲击块(10)的升降行程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兴东宋雪芹许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福艾斯振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