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软管的复合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39279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软管的复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截取两段长度相等的内层软管和外层软管;步骤二、将外层软管固定设于软管导向限位装置内;步骤三、将内层软管套装于软管推进装置上,软管推进装置对准外层软管设置,内层软管与软管推进装置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步骤四、软管推进装置连接有压力源,启动压力源,使外层软管局部扩张;步骤五、启动软管推进装置,将内层软管逐渐套入外层软管内,直至两者完全端部齐平,即完成套装。工艺过程简单、稳定受控,内外层软管套装后管壁厚均匀,质量可靠,且在管材直径规格变化时不需重复投入模具即可实现不同规格的两层软管复合,成本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管套装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软管的复合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的传统多层管制造技术,均是通过专用的制造设备进行加工,即对不同材料的管材,不仅需要有单独的挤塑成型通道,还需要增加专用的两层管复合挤塑通道,因此设备投资成本高;且由于内外层材料不同,挤塑成型工艺的控制参数也就不同,故设备对温度控制、挤出速度、挤出压力等工艺参数的控制精度要求非常高,同时对模具制造精度及设备调整人员技能均有很高的要求,如调整不当,极易导致内、外层管壁厚不均匀、内外壁表面褶皱、表面粗糙度差、内外层管分层等质量缺陷,最终导致管件总成性能降低。当将上述管件总成实际应用时,由于柴油发动机零部件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其根据不同的系统及传输介质对软管的规格和材料均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设置多种加工双层软管总成的设备,由此可见上述传统的双层软管工艺在制造周期及成本上均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少、工作效率高的双层软管的复合工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软管的复合工艺,用于将内层软管过盈套装于外层软管内,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截取两段长度相等的所述内层软管和所述外层软管;步骤二、将所述外层软管固定设于软管导向限位装置内;步骤三、将所述内层软管套装于软管推进装置上,所述软管推进装置对准所述外层软管设置,所述内层软管与所述软管推进装置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步骤四、先将所述内层软管端部套入所述外层软管内,所述软管推进装置连接有压力源,启动所述压力源,使所述外层软管局部扩张;步骤五、启动所述软管推进装置,将所述内层软管逐渐套入所述外层软管内,直至两者完全端部齐平,即完成套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软管导向限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导向限位套管,所述外层软管套装于所述导向限位套管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限位套管与所述固定架垂直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软管推进装置包括推进工作缸,所述推进工作缸设有至少一层固定套筒,位于最内层的所述固定套管内滑动套装有推杆,所述内层软管套装于所述推杆上,所述密封装置设于最内层的所述固定套筒的端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进工作缸为液压油缸或气缸。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套筒与所述推杆内设有连通的压力通道,所述压力通道与所述压力源相连。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力源设置为气压源或液压源。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层软管和所述外层软管之间的过盈量为O?0.5mmο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定的压力使得外层软管局部发生变形膨胀,并同步将内层软管通过外力推入外层软管内,通过连续的轴向移动最终使得两层软管过盈贴合,实现了内外层两种不同材料的软管复合为双层软管。此双层软管的复合工艺,与传统的整体挤塑工艺相比较,其设备及模具投资低廉,工艺过程简单、稳定受控,内外层软管套装后管壁厚均匀,质量可靠,且在管材直径规格变化时不需重复投入模具即可实现不同规格的两层软管复合,成本大幅降低。【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层软管;2_外层软管;3_固定架;4_导向限位套管;5_固定套筒;6-推杆;7_密封圈;8_压力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双层软管的复合工艺,用于将内层软管I过盈套装于外层软管2内,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截取两段长度相等的所述内层软管I和所述外层软管2。步骤二、将所述外层软管2固定设于软管导向限位装置内。步骤三、将所述内层软管I套装于软管推进装置上,所述软管推进装置对准所述外层软管2设置,所述内层软管I与所述软管推进装置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步骤四、先将所述内层软管I端部套入所述外层软管2内,插入约约5?10mm,所述软管推进装置连接有压力源,启动所述压力源,使所述外层软管2局部扩张。步骤五、启动所述软管推进装置,配合步骤四形成边推进边扩张,将所述内层软管I逐渐套入所述外层软管2内,直至两者完全端部齐平,压力源停止施加压力,所述软管推进装置回复原位,即完成套装。此次复合过程完毕,所述内层软管I和所述外层软管2回复原形后,由于尺寸过盈配合而紧密贴合。本实施例生产操作便捷,生产节拍平均15秒/件,不仅生产效率高,且可实现零废品率,实现为客户在最短的周期内提供高质低价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软管的复合工艺,用于将内层软管过盈套装于外层软管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截取两段长度相等的所述内层软管和所述外层软管;步骤二、将所述外层软管固定设于软管导向限位装置内;步骤三、将所述内层软管套装于软管推进装置上,所述软管推进装置对准所述外层软管设置,所述内层软管与所述软管推进装置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步骤四、先将所述内层软管端部套入所述外层软管内,所述软管推进装置连接有压力源,启动所述压力源,使所述外层软管局部扩张;步骤五、启动所述软管推进装置,将所述内层软管逐渐套入所述外层软管内,直至两者完全端部齐平,即完成套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庆方鲍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倍力汽车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