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541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其中,室内换热器包括冷媒管道结构和换热翅片结构,冷媒管道结构具有进风面,冷媒管道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并行设置的多个弧形管道,多个弧形管道形成第一弧形结构,室内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进风面形成在第一弧形结构的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受到换热死区的影响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一般都存在换热死区,其中,换热死区通常分布在管道翅片式换热器的背风面。如图1所示,当换热管I’的左侧为进风方向时,图中颜色最深的区域风场不好,换热效果差,因此被称为换热死区。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为了克服换热死区换热效果差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翅片上增加导流结构,进而增加换热死区的空气流量,从而提高换热死区的换热效率。然而在密集的翅片上设置导流结构会导致风阻增大,不利于换热系统的整体性能的发挥,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受到换热死区的影响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换热器,包括冷媒管道结构和换热翅片结构,冷媒管道结构具有进风面,冷媒管道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并行设置的多个弧形管道,多个弧形管道形成第一弧形结构,室内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进风面形成在第一弧形结构的凹面。进一步地,换热翅片结构形成第二弧形结构,第二弧形结构的凸面与第一弧形结构的凸面对应设置,第二弧形结构的凹面与第一弧形结构的凹面对应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弧形结构与第二弧形结构的圆心重合。进一步地,换热翅片结构包括多个与弧形管道垂直设置的换热翅片,多个换热翅片间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外换热器,包括冷媒管道结构和换热翅片结构,冷媒管道结构具有进风面,冷媒管道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并行设置的多个弧形管道,多个弧形管道形成第一弧形结构,室外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进风面形成在第一弧形结构的凹面。进一步地,换热翅片结构形成第二弧形结构,第二弧形结构的凸面与第一弧形结构的凸面对应设置,第二弧形结构的凹面与第一弧形结构的凹面对应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弧形结构与第二弧形结构的圆心重合。进一步地,换热翅片结构包括多个与弧形管道垂直设置的换热翅片,多个换热翅片间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为上述的室内换热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为上述的室外换热器。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冷媒管道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并行设置的多个弧形管道,多个弧形管道形成第一弧形结构。当汽液两相冷媒流经第一弧形结构时,由于受到离心力的影响,质量较重的液相冷媒聚集在第一弧形结构的凸面,而质量较轻的气相冷媒聚集在第一弧形结构的凹面。当室内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进风面形成在第一弧形结构的凹面,气相冷媒主要参与换热过程,此时室内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换热效率高。由上述可知,通过设置第一弧形结构,可以使主要参与换热过程的冷媒避开背风面,即减小换热死区对冷媒的影响,进而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受到换热死区的影响换热效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换热死区的分布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室内换热器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室内换热器的主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气相冷媒和液相冷媒在弧形管道中流动时的分布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实施例在制冷状态时室内换热器的气流流动方向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中空调器在制冷状态时室外换热器的气流流动方向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5中空调器在制热状态时室内换热器的气流流动方向示意图;以及图8示出了图5中空调器在制热状态时室外换热器的气流流动方向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换热管;1、气相冷媒;2、液相冷媒;10、冷媒管道结构;11、弧形管道;20、换热翅片结构;30、第一弧形结构;40、第二弧形结构;41、换热翅片;50、弯头;60、第一边板;70、第二边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室内换热器包括冷媒管道结构10和换热翅片结构20。其中,冷媒管道结构10具有进风面,冷媒管道结构10包括沿竖直方向并行设置的多个弧形管道11,并且多个弧形管道11形成第一弧形结构30。当室内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进风面形成在第一弧形结构30的凹面。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冷媒管道结构10包括沿竖直方向并行设置的多个弧形管道11,多个弧形管道11形成第一弧形结构30。当汽液两相冷媒流经第一弧形结构30时,如图4所示,由于受到离心力的影响,质量较重的液相冷媒聚集在第一弧形结构30的凸面,而质量较轻的气相冷媒聚集在第一弧形结构30的凹面。当室内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进风面形成在第一弧形结构30的凹面,气相冷媒主要参与换热过程,此时室内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换热效率高。由上述可知,通过设置第一弧形结构30,可以使主要参与换热过程的冷媒避开背风面,即减小换热死区对冷媒的影响,进而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受到换热死区的影响换热效率低的问题。同理,当进风面形成在第一弧形结构30的凸面时,液相冷媒2主要参与换热过程,此时室内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换热效率高。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换热器,包括冷媒管道结构(10)和换热翅片结构(20),所述冷媒管道结构(10)具有进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道结构(10)包括沿竖直方向并行设置的多个弧形管道(11),所述多个弧形管道(11)形成第一弧形结构(30),所述室内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所述进风面形成在所述第一弧形结构(30)的凹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亮梁焯劲王磊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