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放大器分离器件保护电路模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25054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功率放大器分离器件保护电路模块装置,它包括功放过流触发单元、功放输出DC检测单元、扩展控制单元、延时静音单元和继电器驱动单元,所述功放过流触发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延时静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延时静音单元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继电器驱动单元的一个输入端,延时静音单元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板连接器终端单元的一个输入端,继电器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板连接器终端单元的另一个输入端;功放输出DC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延时静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分离器件保护电路设计标准不统一,设计效率低下的情况,达到了改善声频功率放大器可靠性的效果、提高功放产品设计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模块装置,更具体地说,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功率放大器分离器件保护电路模块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确保声频功率放大器能稳定工作,在电路设计中增加一些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一般造成功率放大器的损坏情况,主要是由于功放外接负载过重、负载短路、功放过热、功放输出中点直流漂移(DC)过大、功放工作点建立时间过短等情况。功放外接负载过重或负载短路均会造成功放的功率输出管过流,一旦超出功率管的最大设计电流就极易损坏功率管;功放输出中点直流漂移(DC)过大,功放输入差分对管的工作点就不对称;功放工作点建立时间过短,开机就会对音箱造成较大的冲击声,极易损坏扬声器负载和功率放大器。目前,现有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技术主要是采用进口的集成电路芯片(如UPC1237),这种集成保护电路芯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功能固定,使用范围受限;也有自行采用分离元件搭建的,但由于设计标准不统一,设计参数不合理,不能完成对功放的有效保护,令功放的可靠性及耐用性大打折扣,同时这种方式设计效率低下,已不能满足现在市场对产品设计周期的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解决集成保护芯片使用范围受限问题的功率放大器分离器件保护电路模块装置。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公开的一个方面,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功率放大器分离器件保护电路模块装置,它包括功放过流触发单元、功放输出DC检测单元、扩展控制单元、延时静音单元和继电器驱动单元,所述功放过流触发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延时静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延时静音单元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继电器驱动单元的一个输入端,延时静音单元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板连接器终端单元的一个输入端,继电器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板连接器终端单元的另一个输入端;功放输出DC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延时静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延时静音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扩展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功放过流触发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板连接器终端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功放输出DC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板连接器终端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扩展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板连接器终端单元的第三输出端。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功放过流触发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l、电容C2、三极管Q1、三极管Q2、二极管DEl ;所述电阻Rl的一端用于与板连接器终端单元的OBV端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及电容Cl的一端连接,且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l的另一端及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源VCC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连接,且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及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El的负极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功放输出DC检测单元包括电阻R10、电阻R9、电阻R8、电容C3、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二极管DE2,电阻RlO的一端用于与板连接器终端单元的OUTDC端连接,电阻RlO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及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且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地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都与地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且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地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及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且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E2的负极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扩展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13、电阻R14、电容C6、三极管Q6、二极管DE4,电阻R13的一端用于与板连接器终端单元的EXT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及电阻R14的一端连接,且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地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电阻R14的另一端及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且与二极管DE4的负极连;二极管DE4的正极与延时静音单元相连。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延时静音单元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容C5、三极管Q7、二极管DE3、稳压二极管VDl、外接电容端口 EXCAP,板连接器终端单元的MUTE端用于与电阻R7的一端、及电容C5的一端连接,且与二极管DE3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二极管DE3的负极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地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稳压二极管VDl负极及外接电容端口 EXCAP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且与功放过流触发单元的二极管DEl的正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且与功放输出DC检测单元的二极管DE2的正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还与扩展控制单元的二极管DE4的正极连接;稳压二极管VDl正极与继电器驱动单元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继电器驱动单元包括电阻R12、电阻R11、三极管Q8、三极管Q9,三极管Q8的基极与延时静音单元的稳压二极管VDl正极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地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阻Rll的一端、及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电阻Rll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电源VCC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用于与板连接器终端单元的RELAY端连接。本技术还可以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功放过流触发单元、和/或功放输出DC检测单元、和/或扩展控制单元、和/或延时静音单元、和/或继电器驱动单元通过端口定义的方式与所述板连接器终端单元的相应引出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功率放大器分离器件保护电路模块装置仅需单电源供电,能够设定开机延迟时间的长短,能够关机快速静音,能够检测输出DC漂移和过流状态,能够驱动输出功率继电器,同时能够进行其它保护功能的扩展。由于该模块设置有扩展控制单元,因此有效解决了集成保护芯片使用范围受限的情况。因此功率放大器分离器件保护电路模块装置不仅降低了设计成本,而且也提高了设计效率,同时解决了保护控制端口不够用的情况,从而完善了声频功率放大器的保护措施,提高了功放系统的可靠性及耐用性。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实用性强。本技术克服了分离器件保护电路设计标准不统一,设计效率低下的情况,达到了改善声频功率放大器可靠性的效果、提高功放产品设计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申请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的附图。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功率放大器分离器件保护电路模块装置示意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功率放大器分离器件保护电路模块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率放大器分离器件保护电路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功放过流触发单元(1)、功放输出DC检测单元(2)、扩展控制单元(3)、延时静音单元(4)和继电器驱动单元(5),所述功放过流触发单元(1)的输出端连接延时静音单元(4)的第一输入端,延时静音单元(4)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继电器驱动单元(5)的一个输入端,延时静音单元(4)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板连接器终端单元(6)的一个输入端,继电器驱动单元(5)的输出端连接板连接器终端单元(6)的另一个输入端;功放输出DC检测单元(2)的输出端连接延时静音单元(4)的第二输入端;延时静音单元(4)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扩展控制单元(3)的输出端;功放过流触发单元(1)的输入端连接板连接器终端单元(6)的第一输出端,功放输出DC检测单元(2)的输入端连接板连接器终端单元(6)的第二输出端,扩展控制单元(3)的输入端连接板连接器终端单元(6)的第三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荣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湖山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