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能模拟随机路面的转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323241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17:41
一种能模拟随机路面的转鼓系统,包括转鼓、同步带、带轮、喷丸装置、收集装置;所述同步带共两条,在转鼓处相互贴合,同时下层同步带内侧与转鼓贴合,上层同步带外侧与车轮轮胎贴合;所述喷丸装置位于两条同步带未贴合部分两带之间的位置,且靠近同步带驶向转鼓一侧;所述收集装置位于两条同步带未贴合部分两带之间的位置,且靠近同步带远离转鼓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转鼓试验台,完成汽车的耐久性、动力性等性能的测试。与现有的转鼓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更好地反映真实的路面情况,同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容易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性能测试领域,涉及一种转鼓试验台的转鼓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模拟随机路面的转鼓系统
技术介绍
转鼓试验台是广泛应用于汽车性能测试领域的试验台。试验进行时,车轮压在转鼓上滚动,并且限制汽车的纵向运动,模拟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遇到的各种力和力矩,限制汽车纵向运动的约束力应加在汽车重心位置,并允许汽车在垂直方向和横向作自由运动以及侧滑、纵摆和横摆运动。转鼓试验台能进行的试验项目有牵引性能试验加速性能试验、制动性能试验和耐久性能试验等,由于台架试验便于控制和检测,所以多用于科研开发和产品检验。目前常用的转鼓试验台分单转鼓式和双转鼓式。单转鼓式试验台,其转鼓直径越大,车轮在转鼓上就越像在平路上滚动。单转鼓式试验台对试验车辆的安放定位要求较严,车轮与转鼓的对中比较困难,但其试验精度比较高,主要用于汽车制造和科研单位。双转鼓式试验台,其转鼓直径比单转鼓式试验台的转鼓直径要小得多,一般在185_?400_的范围内,随试验的车速而定。转鼓的曲率半径小,轮胎和转鼓的接触情况就和在道路上的受压情况不一样,故试验精度较低,但这样的试验台对试验车的安放要求不高,使用方便,而且成本低,适合于保修企业在进行汽车技术状况检查和故障诊断时使用。无论是单转鼓式试验台还是双转鼓式试验台的转鼓系统,目前都只能模拟单一的或周期性的路面情况,而真实的路面情况是随机的,并非像目前转鼓系统模拟的路面那么简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能模拟随机路面的转鼓系统,应用于转鼓试验台的建设,使试验结果更为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转鼓试验台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能模拟随机路面的转鼓系统。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能模拟随机路面的转鼓系统,包括转鼓、同步带、带轮、喷丸装置、收集装置;所述同步带共两条,在转鼓处相互贴合,同时下层同步带内侧与转鼓贴合,上层同步带外侧与车轮轮胎贴合;所述喷丸装置位于两条同步带未贴合部分两带之间的位置,且靠近同步带驶向转鼓一侧;所述收集装置位于两条同步带未贴合部分两带之间的位置,且靠近同步带远离转鼓一侧。所述转鼓表面也具有与同步带轮表面相同、能相互啮合的齿形结构,以保证下层同步带与转鼓贴合后能够不打滑。所述同步带的横截面都近似于“凹”字,定义同步带离转鼓较近一侧为内侧,较远的一侧为外侧,其中下层同步带的外侧表面有一与同步带运动方向同向的凹槽,上层同步带内侧表面有一与同步带运动方向同向的凹槽,以使两同步带贴合后中间部分能形成一个狭小的空腔,用来容纳喷丸系统喷射过来的硬丸。所述下层同步带的外侧表面与上层同步带内侧表面的非凹槽处,有相互啮合的齿形结构,以保证上层同步带与下层同步贴合后带能够不打滑。所述喷丸装置中设置的硬丸是大小不一的。所述喷丸装置中设置有调节喷射速度的装置。所述收集系统包括:设置于面向两同步带分开处用于阻拦被甩出的硬丸的挡板;将挡板阻拦下的硬丸输送到硬丸储存器的传送装置。所述喷丸装置所喷出的硬丸大小不一,可以按试验要求设定;喷射的速度与同步带线速度相当,也可自行调整。所述收集系统主要由挡板和传送装置组成;硬丸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在两同步带分开处被甩向挡板,落入传送装置,最后汇入储存器,储存器的硬丸经过分类后又通过传送装置送向喷丸装置。本技术可应用于转鼓试验台,完成汽车的耐久性、动力性等性能的测试。与现有的转鼓系统相比,本技术能更好地反映真实的路面情况,同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容易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车轮与同步带接触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上层同步带中截取出的一段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下层同步带中截取出的一段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上下两层同步带啮合所形成的空腔的示意图。图中一转鼓;2—喷丸装置;3—下层同步带;4一上层同步带;5、6、7、8—同步带轮;9一硬丸收集装置;10—硬丸;11 一车轮;12、18—凹槽;13、14、15、16、17—齿形结构;19 一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该能模拟随机路面的转鼓系统主要由转鼓1、上层同步带4、下层同步带3、喷丸装置2、收集装置9、带轮5?8组成;上层同步带4与下层同步带3在转鼓I周向表面贴合;喷丸装置2位于上层同步带4与下层同步带3之间的位置,且靠近同步带驶向转鼓一侧;收集装置9位于上层同步带4与下层同步带3之间的位置,且靠近同步带远离转鼓一侧O转鼓I表面具有与同步带轮表面相契合的齿形结构,因此下层同步带3与转鼓I贴合后能够不打滑。同步带的横截面都近似于“凹”字,定义同步带离转鼓较近一侧为内侧,较远的一侧为外侧,其中下层同步带3的外侧表面有一与同步带运动方向同向的凹槽18,上层同步带4内侧表面有一与同步带运动方向同向的凹槽12,两同步带贴合后中间部分形成一个狭小的空腔19,用来容纳喷丸系统喷射过来的硬丸10。下层同步带3的外侧表面与上层同步带4内侧表面的非凹槽处,有相互啮合的齿形结构13、14、15、16,因此上层同步带与下层同步贴合后带能够不打滑。系统工作时,车轮11压在上层同步带4上,由于轮胎与上层同步带之间有摩擦力,车轮11在转动的时候会带动上层同步带4。由于上层同步带4与下层同步带3、下层同步带3与转鼓I具有嗤合关系,两两彼此不打滑,上层同步带4通过下层同步带3带动转鼓I转动。此时喷丸装置根据设定好的程序以同步带的线速度开始喷丸,所喷的硬丸塞入上层同步带4与下层同步带3凹槽所组成的空腔19中,如图2所示。由于所喷的硬丸大小不一,且喷射过程中硬丸之间的相互碰撞使其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一定随机性,最终在塞入空腔后也呈随机排列。同时由于同步带的张紧轮与车轮11对转鼓I的压紧力,硬丸10在进入空腔后被牢牢夹紧,不会发生相对移动。所述喷丸装置2所喷出的硬丸10大小不一,可以按试验要求设定;所述喷丸装置2设置有调节喷射速度的装置(简明起见图中未画出),其喷射硬丸的速度可以与同步带线速度相当,也可自行调整。上层同步带4在凹槽上侧部分的材料韧性强,紧密地贴合所喷入的硬丸10,使上层同步带4外侧表面基本呈现硬丸的分布特征,变得凹凸不平,类似于自然的随机路面。车轮I压过上层同步带4时,所受到的激力是随机的。在上层同步带4与下层同步带3的分开处,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硬丸会被甩出,被硬丸收集装置9的挡板挡下后传送到硬丸储存器(简明起见图中未画出)储存起来,而硬丸储存器里的硬丸最终又会被送入喷丸装置。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能模拟随机路面的转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鼓、同步带、带轮、喷丸装置、收集装置;所述同步带共两条,在转鼓处相互贴合,同时下层同步带内侧与转鼓贴合,上层同步带外侧与车轮轮胎贴合;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模拟随机路面的转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鼓、同步带、带轮、喷丸装置、收集装置;所述同步带共两条,在转鼓处相互贴合,同时下层同步带内侧与转鼓贴合,上层同步带外侧与车轮轮胎贴合;所述喷丸装置位于两条同步带未贴合部分两带之间的位置,且靠近同步带驶向转鼓一侧;所述收集装置位于两条同步带未贴合部分两带之间的位置,且靠近同步带远离转鼓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璐谌继伟李彧余卓平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