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吸离心泵导叶式口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9548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07:25
一种双吸离心泵导叶式口环,包括口环体(1)、导叶片(2)和导叶毂(3),导叶毂(3)一侧设置有导水锥(4),导叶毂(3)另一侧设置有后盖(6),导叶毂3内设轴承(5);后盖(6)与叶轮(7)进口端的轮毂(9)前端的固定环(10)相接并齐平,叶轮(7)的水泵轴(11)依次穿过导水锥(4)、轴承(5)和后盖(6)继而叶轮(7)和口环体(1)连成一个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口环体与叶轮连成一个整体,结构稳定性增强,降低了叶轮对口环体的碰撞及磨损,减小了机械损失和泄漏损失,同时,能改进双吸离心泵叶轮进口的流态,减少来流的冲击损失,提高双吸离心泵的运行效率;对于含沙水流,能改善泥沙的冲击角度,降低双吸离心泵叶轮叶片头部部位的泥沙磨损,从而提高叶轮的整体寿命;且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心栗
,具体的说是一种双吸离心栗导叶式口环。
技术介绍
双吸离心栗由于其流量大、扬程高而被广泛应用于跨流域调水、农田灌溉、生产供排水等领域。双吸离心栗吸水室为半螺旋结构,叶轮进口前端流动特性非常复杂,特别是在输送的固液两相流如黄河水等含沙水时,流动的不稳定性及冲击易造成离心栗叶轮的叶片的磨损,这些都影响水栗的工作性能,甚至造成水栗损坏而停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对离心栗进口处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离心栗前置导叶调节节能装置及节能方法”,申请号为2008101175544,提出了在离心栗进水口前的吸水管上设置前置导叶装置,来改变栗叶轮进口前的来流条件和调节离心栗运行工况。又如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改善离心栗进口非均匀入流装置”,申请号为2013100370413,在栗的进口前设置包括筋和孔的套筒,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离心栗的效率,同时减缓离心栗发生空化的速度。但是上述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仅适用于单吸离心栗,而对于双吸离心栗的结构则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双吸离心栗吸水室的特殊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吸离心栗导叶式口环,在作为口环应用的同时,能改善水栗叶轮进口流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离心栗的效率,降低离心栗叶轮叶片头部部位的泥沙磨损。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吸离心栗导叶式口环,包括口环体1、导叶片2和导叶毂3,导叶毂3一侧设置有导水锥4,导叶毂3另一侧设置有后盖6,导叶毂3内设轴承5 ;后盖6与叶轮7进口端的轮毂9前端的固定环10相接并齐平,叶轮7的水栗轴11依次穿过导水锥4、轴承5和后盖6继而叶轮7和口环体1连成一个整体。所述口环体1内壁与叶轮7进口外缘等距配合设置,口环体1内壁与叶轮7进口外缘的间隙L为0. 1?0. 5mm。所述导叶片2的片数多于叶轮7的叶片8的片数,且导叶片2的片数和叶片8的片数没有最大公约数。所述导叶片2 —端接于口环体1内壁,另一端接于导叶毂3。所述导叶片2的安放方向与叶轮7的进口垂直方向的夹角a为0。?15°。本专利技术双吸离心栗导叶式口环的优点是:1、叶轮与口环体连成一个整体,结构稳定性增强,使双吸离心栗内水体引起的水力振动等对叶轮的作用效果减弱,降低了叶轮对口环体的碰撞及磨损,起到保护口环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停机更换口环的频率,提高了生产效率。2、叶轮与口环体连成一个整体,降低了叶轮对口环体的碰撞及磨损,减小机械损失,同时,避免口环体内壁与叶轮进口外缘由于磨损而产生过大的缝隙,降低高压水通过缝隙回流入叶轮进口的水量,减小泄漏损失,使双吸离心栗的运行效率提高。3、双吸离心栗导叶式口环能改进双吸离心栗叶轮进口的流态,减少来流的冲击损失,提高双吸离心栗的运行效率;4、对于含沙水流,双吸离心栗导叶式口环能改善泥沙的冲击角度,降低离心栗叶轮叶片头部部位的泥沙磨损,能延长叶轮的整体使用寿命500小时以上;5、结构紧凑,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与叶轮进口外缘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导叶片安放角a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在叶轮进口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口环体,2为导叶片,3为导叶毂,4为导水锥,5为轴承,6为后盖,7为叶轮,8为叶片,9为轮毂,10为固定环,11为水栗轴,12为栗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吸离心栗导叶式口环,包括口环体1、导叶片2和导叶毂3,导叶毂3—侧设置有导水锥4,导叶毂3另一侧设置有后盖6,导叶毂3内设轴承5 ;后盖6与叶轮7进口端的轮毂9前端的固定环10相接并齐平,叶轮7的水栗轴11依次穿过导水锥4、轴承5和后盖6继而叶轮7和口环体1连成一个整体。所述口环体1内壁与叶轮7进口外缘等距配合设置,口环体1内壁与叶轮7进口外缘的间隙L为0. 5mm。所述叶轮7的叶片8为6片,导叶片2为7片或11片。所述导叶片2 —端接于口环体1内壁,另一端接于导叶毂3。所述导叶片2的安放方向与叶轮7的进口垂直方向的夹角a为0°。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吸离心栗导叶式口环,包括口环体1、导叶片2和导叶毂3,导叶毂3—侧设置有导水锥4,导叶毂3另一侧设置有后盖6,导叶毂3内设轴承5 ;后盖6与叶轮7进口端的轮毂9前端的固定环10相接并齐平,叶轮7的水栗轴11依次穿过导水锥4、轴承5和后盖6继而叶轮7和口环体1连成一个整体。所述口环体1内壁与叶轮7进口外缘等距配合设置,口环体1内壁与叶轮7进口外缘的间隙L为0. lmm0所述叶轮7的叶片8为8片,导叶片2为11片或13片。所述导叶片2 —端接于口环体1内壁,另一端接于导叶毂3。所述导叶片2的安放方向与叶轮7的进口垂直方向的夹角a为15°。【主权项】1.一种双吸离心栗导叶式口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环体(I)、导叶片(2)和导叶毂(3),导叶毂(3) —侧设置有导水锥(4),导叶毂(3)另一侧设置有后盖(6),导叶毂3内设轴承(5);后盖(6)与叶轮(7)进口端的轮毂(9)前端的固定环(10)相接并齐平,叶轮(7)的水栗轴(11)依次穿过导水锥(4)、轴承(5)和后盖(6)继而叶轮(7)和口环体(I)连成一个整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吸离心栗导叶式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片(2)的片数多于叶轮(7)的叶片(8)的片数,且导叶片(2)的片数和叶片(8)的片数没有最大公约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吸离心栗导叶式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片(2)—端接于口环体(I)内壁,另一端接于导叶毂(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吸离心栗导叶式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片(2)的安放方向与叶轮(7)的进口垂直方向的夹角α为0°?15°。【专利摘要】一种双吸离心泵导叶式口环,包括口环体(1)、导叶片(2)和导叶毂(3),导叶毂(3)一侧设置有导水锥(4),导叶毂(3)另一侧设置有后盖(6),导叶毂3内设轴承(5);后盖(6)与叶轮(7)进口端的轮毂(9)前端的固定环(10)相接并齐平,叶轮(7)的水泵轴(11)依次穿过导水锥(4)、轴承(5)和后盖(6)继而叶轮(7)和口环体(1)连成一个整体。本专利技术口环体与叶轮连成一个整体,结构稳定性增强,降低了叶轮对口环体的碰撞及磨损,减小了机械损失和泄漏损失,同时,能改进双吸离心泵叶轮进口的流态,减少来流的冲击损失,提高双吸离心泵的运行效率;对于含沙水流,能改善泥沙的冲击角度,降低双吸离心泵叶轮叶片头部部位的泥沙磨损,从而提高叶轮的整体寿命;且便于推广。【IPC分类】F04D29/66, F04D29/44【公开号】CN105041719【申请号】CN201510360536【专利技术人】王志远, 钱忠东, 刘德祥, 董静, 王凡 【申请人】武汉大学【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申请日】2015年6月2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吸离心泵导叶式口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吸离心泵导叶式口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环体(1)、导叶片(2)和导叶毂(3),导叶毂(3)一侧设置有导水锥(4),导叶毂(3)另一侧设置有后盖(6),导叶毂3内设轴承(5);后盖(6)与叶轮(7)进口端的轮毂(9)前端的固定环(10)相接并齐平,叶轮(7)的水泵轴(11)依次穿过导水锥(4)、轴承(5)和后盖(6)继而叶轮(7)和口环体(1)连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远钱忠东刘德祥董静王凡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