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管单手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6394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9 19:48
移液管单手操作装置,设有移液管、软管、吸耳球、阻隔层,所述移液管和吸耳球通过软管活动连接,所述软管连接移液管上端管颈,所述阻隔层设置于移液管上端管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单手移液,又可以准确控制吸液量,采用普通的移液管、软管和吸耳球连接制作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液装置,具体涉及移液管单手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移液管是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的量器,是一种量出式仪器,只用来测量它所放出溶液的体积,是生化实验中常用的玻璃仪器。移液管常规的使用方法,即右手拿吸耳球,左手握住移液管,吸取足量液体,然后用手指遮住移液管口,使移液管内液体下降到所需体积刻度处。不同规格移液管管长度基本相同,管口处由于尖嘴构造,口径相差不大。但规格越小管内径越细,所以管口对管内液体的相对滞流作用也越小,导致吸液时一旦放开管口,管内液体会迅速流下,难以控制液面。目前小规格移液管使用时,一般用常规方法反复几次吸取液体,直到管内液面恰好到达所需位置,耗费实验时间。特别是用Iml以下移液管吸取试剂时,通常会遇到移液管内液面难以控制的问题。这是由于移液管内径太细,而移液管出口处由于尖嘴的工艺结构无法做到出口比移液管内径细很多,因此造成一旦手指放开管口,移液管内液体会迅速流出。目前用电子吸液器控制吸液量,但价格昂贵,不适合实验室普通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设计出一种即可以单手移液,又可以控制吸液量的移液管单手操作装置。移液管单手操作装置,设有移液管、软管、吸耳球、阻隔层,所述移液管和吸耳球通过软管活动连接,所述软管连接移液管上端管颈,所述阻隔层设置于移液管上端管口处。所述阻隔层可为棉花。所述移液管的规格可为10ml、5ml、2ml、lml、0.2ml、0.1ml 等。所述软管的长度最好为3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用单手同时握住移液管和吸耳球即可准确的移取液体;本技术液体在移液管内流速缓慢而均匀,可以很好的控制吸液量;本技术采用普通的移液管、软管和吸耳球连接,制作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移液管单手操作装置,设有移液管1、软管2、吸耳球3、阻隔层4,所述移液管I和吸耳球3通过软管2活动连接,所述软管2连接移液管I上端管颈,所述阻隔层4设置于上端管口处。所述阻隔层可为棉花。所述移液管的规格可为10ml、5ml、2ml、lml、0.2ml、0.1ml 等。所述软管2的长度最好为35cm。使用时,用右手同时握住移液管和吸耳球,移液管垂直浸入液内,移取液体时压紧吸耳球,然后张开手指,随着吸耳球恢复原状,移液管内的液体缓慢匀速上升到所需刻度处,用大拇指盖住移液管管口,即完成取液。【主权项】1.移液管单手操作装置,设有移液管、软管、吸耳球、阻隔层,所述移液管和吸耳球通过软管活动连接,所述软管连接移液管上端管颈,所述阻隔层设于移液管上端管口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管单手操作装置,所述阻隔层为棉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管单手操作装置,所述软管的长度为35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管单手操作装置,所述移液管的规格为10ml、5ml、2ml、ImK0.2ml、0.1ml0【专利摘要】移液管单手操作装置,设有移液管、软管、吸耳球、阻隔层,所述移液管和吸耳球通过软管活动连接,所述软管连接移液管上端管颈,所述阻隔层设置于移液管上端管口处。本技术可实现单手移液,又可以准确控制吸液量,采用普通的移液管、软管和吸耳球连接制作简单,成本低。【IPC分类】B01L3/02【公开号】CN204724186【申请号】CN201520423511【专利技术人】吴俐, 吴芸芸, 连小彬, 张元金, 韦航, 许彩霞, 翁城武, 高功敏 【申请人】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移液管单手操作装置,设有移液管、软管、吸耳球、阻隔层,所述移液管和吸耳球通过软管活动连接,所述软管连接移液管上端管颈,所述阻隔层设于移液管上端管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俐吴芸芸连小彬张元金韦航许彩霞翁城武高功敏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