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结构的抗菌抗眩抗刮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4394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结构的抗菌抗眩抗刮保护膜,具有抗菌抗眩抗刮的保护功能,避免液晶显示屏上光线的反射而造成的眩光现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含有抗眩膜层,抗眩膜层上表面引入强粘接剂层,强粘接剂层上面设有抗菌抗刮膜层,抗菌抗刮膜层上表面引入抗菌抗刮胶层;抗眩膜层下表面引入抗眩处理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是双结构,制得的防眩膜具有防反光效果明显,其透光率为90%以上,雾度为5%以下,且防刮伤效果显著,使用层的表面硬度可以达到3H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保护膜,具体说,是特别涉及一种双结构的抗菌抗眩抗刮保护膜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具有轻质、耗电量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液晶显示屏的应用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以往不具有液晶显示的各种装置逐渐都按有液晶显示部分。为了对显示屏的保护,触摸屏保护膜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周围。随着光学保护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保护膜功能被开发出来。但是,当人们用的显示屏越来越频繁是时候,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长久看着显示屏很容易产生眼睛疲劳,产生眩晕状况,同时当人们大量用手触摸屏幕的时候,也很容易在屏幕上产生细菌,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环境中外界光源照射液晶显示屏上光线的反射,容易造成的眩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结构的抗菌抗眩抗刮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使其应用到显示屏,具有抗菌抗眩抗刮的保护功能,降低环境中外界光源照射液晶显示屏上光线的反射,避免液晶显示屏上光线的反射而造成的眩光现象,同时避免在显示屏上面会滋生出细菌,因此实用价值大大提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种双结构的抗菌抗眩抗刮保护膜,包含有:抗眩膜层,抗眩膜层上表面引入强粘接剂层,强粘接剂层上面设有抗菌抗刮膜层,抗菌抗刮膜层上表面引入抗菌抗刮胶层,抗菌抗刮胶层上表面引入上粘接剂层,上粘接剂层上面设有保护膜层;抗眩膜层下表面引入抗眩处理层,抗眩处理层下面引入下粘接剂层,下粘接剂层下面设有剥离膜层,抗菌抗刮膜层与抗眩膜层通过强粘接剂层结合在一起形成使用层。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层厚度为25?75 μ m,抗菌抗刮膜层为50?125 μ m,抗眩膜层为50?125 μ m,剥离膜层为25?75 μ m,强粘接剂层厚度为5?12 μ m ;抗眩处理层厚度10?20 μ m,上粘接剂层厚度6?10 μ m,下粘接剂层厚度8?12 μ m。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菌抗刮胶层表面硬度为2?4H。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眩处理层表面粗糙率为15%?55%。本技术主要的技术突破点是在使用层,其使用层采用的是双结构。其使用层具有抗菌抗刮和抗眩功效。在透明薄膜(抗菌抗刮膜层)表面上通过光固化涂布一层具有抗菌性能的光固化清漆,在透明薄膜(抗眩膜层)下表面形成一种具有凹凸效果做为抗眩处理层。再将抗菌抗刮膜层(抗菌抗刮花层)和抗眩膜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具有抗菌抗眩抗刮效果的保护膜。本技术制得的防眩膜具有防反光效果明显,其透光率为90%以上,雾度为5%以下,提升产品附加价值,且防刮伤效果显著,使用层的表面硬度可以达到3H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使用层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保护膜层11,抗菌抗刮胶层12,抗菌抗刮膜层13,强粘接剂层14,抗眩膜层10,抗眩处理层15,剥离膜层16,使用层20,上粘接剂层21,下粘接剂层22。【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技术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本技术由光学透明薄膜保护膜层11,光学透明薄膜抗菌抗刮膜层13,光学透明薄膜抗眩膜层10,光学透明薄膜剥离膜层16组成。光学透明薄膜抗菌抗刮膜层13和光学透明薄膜抗眩膜层10是通过强粘接剂层14结合在一起形成使用层20。在抗菌抗刮膜层13上表面涂布了一层具有抗菌抗刮花的光固化清漆:抗菌抗刮胶层12。抗眩膜层10设有抗眩处理层15,抗眩处理层15是通过在基材下表面进行凹凸不平设计使其形成抗眩效果。压敏胶、硅胶、亚克力胶、OCA胶水,购自东莞市添益化工有限公司。抗菌抗刮胶层12涂布固化后其表面硬度为2?4H。抗眩处理层15 (抗眩涂层)的表面粗糙率为15%?55%。在其中一人实施例中,双结构的抗菌抗眩抗刮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50 μπι厚的透明抗菌抗刮膜层13上表面涂布一层的抗菌抗刮胶层12,抗菌抗刮胶层12为具有抗菌抗刮花的光固化清漆,光固化后,其表面硬度为IH以上;(2)、然后采用辊涂工艺,在抗菌抗刮膜层13下表面涂布一层强粘性的高粘胶??强粘接剂层14,其厚度为5 μπι;(3)、采用喷涂方式,在50 μπι抗眩膜层10的下表面涂布一层含有无机小颗粒的涂层,形成抗眩处理层15,固化成型,在其表面形成凹凸面使其具有防眩光的效果;(4)、将抗菌抗刮膜层13和抗眩膜层10通过强粘接剂层14将其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其形成即具有抗菌抗眩抗刮效果的使用层20 ;使用层20包括上表面抗菌抗刮胶层12的与下表面的抗眩处理层15 ;(5)、在使用层20的抗菌抗刮胶层12上表面涂布上粘接剂层21,在使用层20的抗眩处理层15下表面涂布下粘接剂层22,再分别在上下面覆上一层50 μπι的透明膜,分别形成上面的保护膜层11和下面的剥离膜层16。参见附图1所示,本技术由四层结构组成:光学透明薄膜分别组成保护膜层11、抗菌抗刮膜层13、抗眩膜层10、剥离膜层16。其中抗菌抗刮膜层13和抗眩膜层10通过强粘接剂层14结合形成使用层20。其中保护膜层11厚度为25?75 μπι,抗菌抗刮膜层13为50?125 μm、抗眩膜层10为50?125 μm、剥离膜层16为25?75 μπι。上粘接剂层21、下粘接剂层22的胶水包括硅胶、亚克力胶、压敏胶或OCA胶水。在其中一人实施例中,保护膜层11、剥离膜层16为塑料薄膜,选用:PET、PVC、PC、ΡΕ、ΡΡ、0ΡΡ中的任意一种;抗眩膜层10的透明薄膜是:PET、PVC、PC、0PP薄膜的任意一种;抗菌抗刮膜层13为光学透明薄膜,选用:PET、PE、PP、OPP中的任意一种。在其中一人实施例中,强粘接剂层14的粘接剂用压敏胶;抗菌抗刮胶层12为具有抗菌抗刮花的光固化清漆;上粘接剂层21、下粘接剂层22的粘接剂用硅胶、亚克力胶、OCA胶水的任意一种。在其中一人实施例中,抗眩处理层15是涂布的一层含有无机小颗粒的涂层,带有微米级硫酸钡颗粒和碳酸钡晶须的胶体,胶体(压敏胶、OCA胶水)中无机小颗粒重量百分比为10?35% ;无机小颗粒是微米级硫酸钡颗粒和碳酸钡晶须,胶体是压敏胶、OCA胶水。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备方法如下:第一步,在50 μπι厚的透明抗菌抗刮膜层13上表面涂布一层的抗菌抗刮胶层12,其表面硬度为IH以上;然后采用辊涂工艺在下表面涂布一层强粘性的高粘胶:强粘接剂层14,其厚度为5 μπι。第二步,采用喷涂方式在50 μπι抗眩膜层10的下表面涂布一层含有无机小颗粒的涂层:抗眩处理层15,在其表面形成凹凸面使其具有防眩光的效果。第三步,将抗菌抗刮膜层13和抗眩膜层10通过强粘接剂层14 (压敏胶)将其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其形成即具有抗菌抗眩抗刮效果的使用层20。第四步,在使用层20的上、下面分别涂布上粘接剂层21、下粘接剂层22,再分别覆上一层50 μπι的透明膜,分别形成保护膜层11和剥离膜层16。本技术的双结构的抗菌抗眩抗刮保护膜,可降低环境中外界光源照射液晶显示屏上光线的反射而造成的眩光效果,同时避免人们在过长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结构的抗菌抗眩抗刮保护膜,包含有:抗眩膜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眩膜层(10)上表面引入强粘接剂层(14),所述强粘接剂层(14)上面设有抗菌抗刮膜层(13),所述抗菌抗刮膜层(13)上表面引入抗菌抗刮胶层(12),所述抗菌抗刮胶层(12)上表面引入上粘接剂层(21),所述上粘接剂层(21)上面设有保护膜层(11);所述抗眩膜层(10)下表面引入抗眩处理层(15),所述抗眩处理层(15)下面引入下粘接剂层(22),所述下粘接剂层(22)下面设有剥离膜层(16),所述抗菌抗刮膜层(13)与抗眩膜层(10)通过强粘接剂层(14)结合在一起形成使用层(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克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