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2612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墙机,包括设置于其室外侧的风道组件(1)及设置于所述风道组件内的风叶(2),所述风叶(2)为贯流风叶;所述风道组件(1)包括与所述穿墙机的室外出风面对应设置的出风口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出风口两侧的两个端板,所述风叶(2)的两端分别架设于两个所述端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穿墙机,将风叶设置为贯流风叶,配合与其结构相适应的风道组件,增大了其风量,进而提高了经过穿墙机的室外换热器的风量,进而有效提高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穿墙机
技术介绍
穿墙机为PTAC(窗口空调机)及PTHP(空气对空气热泵)的总称,其室外侧设置 有轴流风叶,对于室外侧换热器进行通风。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穿墙机。 轴流风叶03通过电机02固定于轴流风道组件01上,室外换热器04位于轴流风 叶03远离轴流风道组件01的一侧。由于穿墙机受进风及出风方式的影响,风量无法与分 体外机的风量相比(以12K机型为例,分体机外机风量为2000m3/h,而穿墙机仅为1000m3/ h),并且,穿墙机的室外机换热器04的尺寸也远小于分体机的换热器尺寸(约为分体室外 换热器的3/5大小),影响了制热(PTHP)或制冷(PTAC)的换热效率。穿墙机的壳体为标准 尺寸(受美国建筑标准限制),壳体无法加大,使得加大室外换热器04的面积及轴流风叶 03的尺寸的方式受限。因此,即使通过扩大穿墙机的室外换热器04面积及轴流风叶03尺 的方式,也不能有效提高换热效率。 因此,如何提高换热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墙机,以提高换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墙机,包括设置于其室外侧的风道组件 及设置于所述风道组件内的风叶, 所述风叶为贯流风叶; 所述风道组件包括与所述穿墙机的室外出风面对应设置的出风口及分别设置于 所述出风口两侧的两个端板,所述风叶的两端分别架设于两个所述端板上。 优选地,上述穿墙机中,所述穿墙机的室外换热器为弯折式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 器内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风叶的避让槽。 优选地,上述穿墙机中,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位于所述风道组件出风面的第一换 热板块及位于所述风道组件进风面的第二换热板块及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板块与所述第二 换热板块的第三换热板块。 优选地,上述穿墙机中,所述第一换热板块与所述第二换热板块垂直于所述第三 换热板块。 优选地,上述穿墙机中,所述第一换热板块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换热板块的宽度。 优选地,上述穿墙机中,所述第一换热板块与所述第三换热板块之间连接有倾斜 换热板块; 所述倾斜换热板块倾斜于所述第一换热板块及所述第三换热板块。优选地,上述穿墙机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道组件的出风面的蜗舌。 优选地,上述穿墙机中,所述风道组件的一个端板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 置的驱动端与所述风叶的一端同轴连接。 优选地,上述穿墙机中,风道组件的一个端板上固定有支架,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 述支架上。 优选地,上述穿墙机中,所述风道组件的另一个端板上设置有风道端盖,所述风道 端盖内具有与所述风叶的另一端同轴连接的连接轴。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穿墙机,将风叶设置为贯流风叶,配合与其结构相适应的风道组件, 增大了其风量,进而提高了经过穿墙机的室外换热器的风量,进而有效提高了换热效率。【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穿墙机; 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穿墙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室外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 轴流风道组件一01,电机一02,轴流风叶一03,室外换热器一04; 图2和图3中, 风道组件一1,风叶一2,室外换热器一3,第一换热板块一31,第二换热板块一32, 第二换热板块一33,倾斜换热板块一34,支架一4,驱动装置一5,风道端盖一6,蜗舌一7。【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穿墙机,以提高换热效率。 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穿墙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 提供的穿墙机的俯视不意图。 在这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穿墙机包括设置于其室外侧的风道组件1及设置于风道 组件内的风叶2。其中,风叶2为贯流风叶,风道组件1包括与穿墙机的室外出风面对应设 置的出风口及分别设置于出风口两侧的两个端板,风叶2的一端架设于一个端板上,风叶2 的另一端架设于另一个端板上,使得风叶2的外表面朝向风道组件1的出风口,以便于使风 叶2转动输送出来的风流向穿墙机的室外出风面。 以具有同样壳体的穿墙机为例,得到的数据如下: 表1现有技术与本专利技术的对比 由上述对比数据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内侧噪音与外侧噪音变化率不大,但是风 量增大了约30%。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墙机,将风叶2设置为贯流风叶,配合与其结构相适应的 风道组件1,增大了其风量,进而提高了经过穿墙机的室外换热器3的风量,进而有效提高 了换热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优选地,增大穿墙机的室外换热器3的面积。由于风叶 2为贯流风叶,优选地,将室外换热器3设置为弯折式换热器,室外换热器3内形成用于容纳 风叶2的避让槽,使得风叶2包裹于弯折式换热器内。 如图3所示,室外换热器3包括位于风道组件1出风面的第一换热板块31及位于 风道组件1进风面的第二换热板块32及连接第一换热板块31与第二换热板块32的第三 换热板块33。通过上述设置,进一步扩大了室外换热器3的换热面积。 也可以将室外换热器3由两块换热板块组成,使其呈"V"字形排列;还可以将室外 换热器3由四块以上换热板块组成。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板块31与第二换热板块32垂直于第三换热板块33。通过上 述设置,使得室外换热器3在安装后,第一换热板块31与风道组件1的出风面平行且第二 换热板块32与风道组件1的进风面平行,而第三换热板块33与穿墙机的底板接触,方便了 室外换热器3的固定。 第一换热板块31的宽度大于第二换热板块32的宽度,降低进风阻力,进而提高了 进风量,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其中,第一换热板块31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换热板块32的 宽度方向垂直于风叶2的轴线方向。 为了对风向进行引导,降低穿墙机的底板或顶板的阻碍,第一换热板块31与第三 换热板块33之间连接有倾斜换热板块34 ;倾斜换热板块34倾斜于第一换热板块31及第 三换热板块33。由风道组件1的进风面经过风叶2的风在倾斜换热板块34的引导下向第 一换热板块31流动,以便于引导出风由风道组件1的出风面流出,降低流向穿墙机的底板 或顶板的风量。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风道组件1的出风面的蜗舌7。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换热 板块33位于靠近穿墙机的底板的一侧,则蜗舌7安装于风道组件1靠近穿墙机的顶板的一 侦L当然,也可以使第三换热板块33位于靠近穿墙机的顶板的一侧,则蜗舌7安装于风道 组件1靠近穿墙机的底板的一侧。通过设置蜗舌7,进一步引导了出风由风道组件1的出风 面流出。 为了确保风叶2的转速,简化穿墙机的结构,风道组件1的一个端板上设置有驱动 装置5,驱动装置5的驱动端与风叶2的一端同轴连接。也可以将驱动装置5固定于穿墙机 的外壳上,通过传动齿轮或传动链条等传动装置连接风叶2与驱动装置5。 其中,驱动装置5优选地电机。 风道组件1的一个端板上固定有支架4,驱动装置5位于支架4上。在驱动装置5 拆卸及安装时,仅需将其相对于支架4拆装即可,简化了安装步骤。 风道组件1的另一个端板上设置有风道端盖6,风道端盖6内具有与风叶2的另一 端同轴连接的连接轴。通过设置风道端盖6,使其内部的连接轴转动支承风叶2的另一端, 提尚了风叶2转动的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墙机,包括设置于其室外侧的风道组件(1)及设置于所述风道组件内的风叶(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2)为贯流风叶;所述风道组件(1)包括与所述穿墙机的室外出风面对应设置的出风口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出风口两侧的两个端板,所述风叶(2)的两端分别架设于两个所述端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华郑小建李江云易忠衍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