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内凹槽的分离式减震型楼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3908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内凹槽的分离式减震型楼梯,包括上、下段梯板、梯梁、楼梯休息平台以及楼板,在所述梯梁上、上段梯板的下端对应处设置有现浇托板A,所述现浇托板A的上端面与楼梯休息平台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段梯板的下端与所述现浇托板A之间设置了有足够滑移空间的水平分离层,在所述上段梯板的下端首个台阶踢面处设置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的顶面与设置在楼梯休息平台上的建筑面层A上表面齐平,所述内凹槽的宽度与其所在上段梯板的宽度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有分离式减震型楼梯基础上,在梯板上增加了内凹槽,从而使设置了足够滑动空间的水平分离层处的梯板下端部分,可在地震来临时自由滑动,而不会跟与之相邻的建筑面层发生碰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楼梯结构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部分的带内凹槽的分离式减震型楼梯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全国除少数省以外,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地震基本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面积占全部国土面积约2/3以上。我国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08年,我国发生的8.0级汶川大地震,就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震害表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建筑的破坏和倒塌。震害还反映出现有的一些建筑结构或结构构件(如楼梯)的抗震技术很难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美好生活的安全需求。地震中大量框架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部分的楼梯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与楼梯相连的框架柱也有所损坏。当前,常规设计中不考虑楼梯参与整体结构共同工作,也不对楼梯自身进行抗震设计。然而,实际上楼梯是与整体结构连在一起的,在地震作用下,楼梯成为具有斜撑效应的构件,对框架结构整体性能、与楼梯相连的主体结构构件以及楼梯自身受力性能的影响均很大。在地震时建筑结构中楼梯的首要功能应当是疏散、救援通道,而不是首先屈服,成为整体结构中第一个耗能构件,充当着第一道抗震防线。因此,以往常规设计或没有进行抗震设计的楼梯无法满足抗震要求,进而无法发挥其作为疏散、救援通道的首要功能。因此,对楼梯进行抗震设计似乎已成为提高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楼梯自身抗震能力的必然手段。在对楼梯的抗震性能的研宄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些增强结构或构件抗震能力的抗震措施和方法,如对楼梯自身进行抗震设计,加强楼梯间的框架柱或把楼梯柱改为框架柱,以及将楼梯间设计成钢筋混凝土或砖砌剪力墙结构等等。但经过本申请人研宄比较,上述抗震设计方法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增强楼梯的抗震能力和减轻地震灾害,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建筑结构中楼梯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也不能改变其结构破坏模式,故仍不满足抗震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框架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部分的楼梯设计从思路上进行创新或改进。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申请了一种分离式减震型楼梯(ZL201120323203.6),在该楼梯结构中,其在梯板与楼梯休息平台之间或梯板与楼板之间设置了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水平分离层,使得楼梯对建筑结构在地震等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斜向支撑效应被消除,避免其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但是在楼梯发生滑移时,必定同与之相邻的建筑面层发生碰撞,不利于分离式减震型楼梯的自由滑动的“卸力”作用,还有可能对梯板造成破坏,不仅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也增加了楼梯的潜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在满足楼梯可自由滑移的同时,有效避免楼梯同与之相邻的建筑面层发生碰撞的带内凹槽的分离式减震型楼梯。本技术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带内凹槽的分离式减震型楼梯,包括上段梯板、下段梯板、梯梁、楼梯休息平台以及楼板,在所述梯梁上、上段梯板的下端对应处设置有现浇托板A,所述现浇托板A的上端面与楼梯休息平台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段梯板的下端与所述现浇托板A之间设置了有足够滑移空间的水平分离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段梯板的下端首个台阶踢面处设置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的顶面与设置在楼梯休息平台上的建筑面层A上表面齐平,所述内凹槽的宽度与其所在上段梯板的宽度一致。本技术所述的带内凹槽的分离式减震型楼梯,其在所述上段梯板的内凹槽内设置具有耐候抗震、憎水性能的柔性部件。本技术所述的带内凹槽的分离式减震型楼梯,其在所述梯梁上、下段梯板的下端对应处设置有现浇托板B,所述现浇托板B的上端面与楼板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下段梯板的下端与所述现浇托板B之间设置了有足够滑移空间的水平分离层,在所述下段梯板的下端首个台阶踢面处设置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的顶面与设置在楼板上的建筑面层B上表面齐平,所述内凹槽的宽度与其所在下段梯板的宽度一致。本技术所述的带内凹槽的分离式减震型楼梯,其在所述下段梯板的内凹槽内设置具有耐候抗震、憎水性能的柔性部件。本技术通过在现有分离式减震型楼梯基础上,在梯板上增加了内凹槽,从而使设置了足够滑动空间的水平分离层处的梯板下端部分,可在地震来临时自由滑动,而不会跟与之相邻的建筑面层发生碰撞。因此,该带内凹槽的分离式减震型楼梯能够在细节上保证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提高,让梯板在水平分离层处自由滑动,不影响正常使用和美观,提高了分离式减震型楼梯在建筑中的实用性和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在楼梯中,楼梯休息平台与上段梯板之间设置水平分离层,且在上段梯板底部设置有内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在楼梯中,楼梯休息平台与上段梯板之间和下段梯板与楼板之间分别设置有水平分离层,且在上段梯板底部与下段梯板底部均设置有内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段梯板底部所带内凹槽中设置柔性部件、楼梯休息平台上覆建筑面层A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下段梯板底部所带内凹槽中设置柔性部件、楼板上覆建筑面层B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上段梯板,2为下段梯板,3为梯梁,4为楼梯休息平台,5为楼板,6为现浇托板A,7为水平分离层,8为内凹槽,9为建筑面层A,10为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带内凹槽的分离式减震型楼梯,包括上段梯板(1)、下段梯板(2)、梯梁(3)、楼梯休息平台(4)以及楼板(5),在所述梯梁(3)上、上段梯板(1)的下端对应处设置有现浇托板A(6),所述现浇托板A(6)的上端面与楼梯休息平台(4)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段梯板(1)的下端与所述现浇托板A(6)之间设置了有足够滑移空间的水平分离层(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段梯板(1)的下端首个台阶踢面处设置有内凹槽(8),所述内凹槽(8)的顶面与设置在楼梯休息平台(4)上的建筑面层A(9)上表面齐平,所述内凹槽(8)的宽度与其所在上段梯板(1)的宽度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远吴小宾陈文明伍庶熊耀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