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用排水盲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0646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用排水盲管,在盲管的出水口处设计安装一个套筒管,用于堆积盲管中山体流水里的砂石淤泥。通过拆卸套筒管对其清理,可防止砂石淤泥堆积无法清理而引起的排水盲管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测量沉淀池内水位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在隧道的建设工作中,需要在隧道墙体内沿拱璧设置多条隧道用排水盲管,用于把山体流水引流到下水道。现有的隧道建设排水设备是一组含均匀分布透水小孔的软质排水盲管,水管的两端出口分别在隧道弯拱的两侧底部,以方便山体流水通过透水小孔进入水管内,从管内流出至下水道,而山体流水中往往含有沙石淤泥。现有技术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山体流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沙石淤泥,从而在盲管出水口的位置往往容易造成堵塞现象,而用捅戳的方式往往难以操作清理困难并且容易损坏水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能够方便清理排水盲管出水口沙石淤泥,防止产生管口堵塞现象以及防止清除管口时损害管体的隧道用排水盲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了隧道用排水盲管,包括盲管和套筒管,套筒管嵌套安装于盲管出口内,套筒管相对于盲管口端面有外露部分。由上述方案可见,当山体流水中的砂石淤泥到达盲管出口处,会累积于套筒管内,拆卸清理即可,即能达到防止堵塞的效果。较具体的方案是,套筒管外露端设置轴肩。由上述方案可见,利用轴肩可更方便拆卸及清理,轴肩外径可比盲管直径尺寸大10-20mm。优选地,套筒管嵌套安装于盲管内的安装方式采用过渡配合。由以上方案可见,这样可使套筒管不易由于砂石淤泥的推力作用而脱落,同时也不会因为配合过紧而难以拆卸。优选地,套筒管管体一端大于45度倒角处理。由以上方案可见,当砂石淤泥随流水到达盲管出口时,内倒角可以更方便地将砂石淤泥弓I导至套筒管内。优选地,套筒管壁厚取2-5_。套筒采用较薄的管壁的厚度可以更方便地将砂石淤泥引导至套筒管内。优选地,套筒管内壁整体设置锥度5-30度。由以上方案可见,套筒管内壁整体设置锥度便于砂石淤泥进入套筒管内。优选地,筒管内壁从内向端面开始设置弧形。由以上方案可见,弧线形的内壁更便于砂石淤泥进入套筒管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剖视图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隧道用排水盲管由盲管I和套筒管2组成,套筒管的外露段具有外径比盲管I直径尺寸大10-20_的轴肩21。套筒管2以内嵌的方式孔轴配合地安装到盲管I中,配合方式采取过渡配合。山体流水的沙石淤泥从盲管体11向下运动,最终堆积在盲管口 12的套筒管2中,套筒管2的轴肩21使其更方便地拆卸抽出,把套筒管2从盲管I中拆卸出来,再对套筒管2进行清理。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类似,不同点在于套筒管内壁上设置有倒角。如图3所示,套筒管2的外露段具有的外径比盲管I直径尺寸大10-20mm的轴肩21,套筒管2内嵌式孔轴配合安装到盲管I中,配合方式采取过渡配合。套筒管体22内壁一端设置75°倒角。山体流水的沙石淤泥从盲管I往下运动,最终堆积在盲管口 12的套筒管2中,套筒管2的轴肩21使其更方便地拆卸抽出,把套筒管2从盲管I中拆卸出来,再对套筒管2进行清理,而套筒管体22的内倒角可以将砂石淤泥引导至套筒管2内,堆积效果更佳。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类似,不同点在于套筒管的内壁较薄。如图4所示,套筒管2的外露段具有外径比盲管I直径尺寸大10-20mm的轴肩21。套筒管2内嵌式孔轴配合安装到盲管I中,配合方式采取过渡配合。套筒管体22厚度设置为2-5_,例如可为3_。山体流水的沙石淤泥从盲管往下运动,最终堆积在盲管口 12的套筒管2中,套筒管2的轴肩21使其更方便地拆卸抽出,把套筒管2从盲管I中拆卸出来,再对套筒管2进行清理;而套筒管体22厚度仅为3_,较薄的厚度可以起到帮助砂石淤泥进入套筒管2中,而又不会因为太薄而造成管体强度不足的缺陷。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类似,不同点在于套筒管内壁为锥形面。如图5所示,套筒管的外露段具有外径比盲管I直径尺寸大10-20mm的轴肩21。套筒管2内嵌式孔轴配合安装到盲管I中,配合方式采取过渡配合。套筒管体22内壁设置整体锥度15度-30度。山体流水的沙石淤泥从盲管往下运动,最终堆积在盲管口 12的套筒管2中,套筒管2的轴肩21使其更方便地拆卸抽出,把套筒管2从盲管I中拆卸出来,再对套筒管2进行清理;而套筒管体22内壁设置锥度,可以使内向端面面积减少,可以大大减少端面对砂石淤泥的运动的阻挡作用,将砂石淤泥引导至套筒管2内,堆积效果更佳。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类似,不同点在于套筒管内壁设置为弧形面。如图6所示,套筒管2的外露段具有外径比盲管I直径尺寸大10-20mm的轴肩21。套筒管2内嵌式孔轴配合安装到盲管I中,配合方式采取过渡配合。套筒管体22内壁设置为弧形面。山体流水的沙石淤泥从盲管往下运动,最终堆积在盲管口 12的套筒管2中,套筒管2的轴肩21使其更方便地拆卸抽出,把套筒管2从盲管I中拆卸出来,再对套筒管2进行清理;而套筒管体22内壁设置为弧形面,圆滑的弧面可以减少对砂石淤泥运动的阻碍,更好地将砂石淤泥引导至套筒管2内,堆积效果更佳。【主权项】1.隧道用排水盲管,包括沿隧道墙体内放置的盲管主体和两端的位于下水道上沿的盲管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套筒管,采用过渡配合方式嵌套在所述盲管口内;所述套筒管的管体相对于所述盲管口的端面有外露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用排水盲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管的外露部分设置轴肩,所述轴肩的端面与所述套筒管的外端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用排水盲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管上设置有从内端面向内壁倾斜的倒角,所述倒角的角度大于45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用排水盲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的厚度为2-5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用排水盲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管的内壁设置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在所述内端面的开口大于所述锥形面在所述外端面的开口,且所述锥形面的锥度为5度-30度。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用排水盲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管内壁设置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在所述内端面的开口大于所述弧形面在所述外端面的开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用排水盲管,在盲管的出水口处设计安装一个套筒管,用于堆积盲管中山体流水里的砂石淤泥。通过拆卸套筒管对其清理,可防止砂石淤泥堆积无法清理而引起的排水盲管堵塞。【IPC分类】E21F16/02【公开号】CN204703954【申请号】CN201520156969【专利技术人】孟宪超, 于海军, 张科辉, 张明东, 李健学 【申请人】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申请日】2015年3月1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隧道用排水盲管,包括沿隧道墙体内放置的盲管主体和两端的位于下水道上沿的盲管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管,采用过渡配合方式嵌套在所述盲管口内;所述套筒管的管体相对于所述盲管口的端面有外露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超于海军张科辉张明东李健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