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导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06155 阅读:5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絮凝导流设备,包括导流筒、搅拌装置和试剂投加装置,导流筒底部与絮凝区底部连接,导流筒侧壁下端设置有进水口,导流筒侧壁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搅拌装置的搅拌叶轮和试剂投加装置设置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试剂投加装置设置在搅拌叶轮的下端,搅拌叶轮具有提升式桨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絮凝导流设备能够在较低的搅拌强度下,更大程度地实现絮凝剂与胶体及细小悬浮物质的碰撞机会,能够在较低的G值(速度梯度)情况下,达到较高G值的絮凝效果,更好的实现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将水中的胶体和悬浮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同时由于搅拌强度较低,能够避免剧烈搅拌造成的絮体破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絮凝导流设备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混凝沉淀法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浊度、色度等水质的感观指标,又可以去除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在使用混凝沉淀法进行污水处理时,在絮凝区向水中投加适量的絮凝剂和助凝剂,利用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和助凝剂的促进作用,将水中的胶体及细小悬浮物质凝聚成大的絮体,从而加速细小颗粒及胶体的沉降。现阶段,通常在絮凝区采用机械搅拌、水力搅拌、折板搅拌等方式来增加絮凝剂与水中的胶体及细小悬浮物质的碰撞机会。但是由于水力搅拌和折板搅拌相对于机械搅拌受水力冲击较大,所以通常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传统机械搅拌装置一般采用桨式搅拌桨。如图1所示,桨式搅拌桨采用的是折叶式桨叶,桨叶的叶面面积较小,提升流量有限,而且由于搅拌强度较大,剧烈的搅拌造成絮体破碎,导致絮凝区产生的絮体较小。为了保证后续沉淀池有较好的出水水质,需要沉淀池的上升流速小于絮体的沉降速度,由于絮体较小,絮体沉降速度较慢,要求后续沉淀池上升流速较小,从而导致沉淀池的占地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实现絮凝剂与水中的胶体及细小悬浮物质的碰撞机会的增加,又能避免剧烈的搅拌造成絮体破碎的絮凝导流设备。为此,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絮凝导流设备。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絮凝导流设备,包括导流筒、搅拌装置和试剂投加装置,所述导流筒底部与絮凝区底部连接,所述导流筒侧壁下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导流筒侧壁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叶轮和所述试剂投加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试剂投加装置设置在所述搅拌叶轮的下端,所述搅拌叶轮具有提升式桨叶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提升式桨叶结构是螺旋式桨叶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导流筒内侧壁设置有内导流板。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导流筒外侧壁设置有外导流板,所述外导流板与絮凝区侧壁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搅拌叶轮与所述进水口的距离为1.1?1.5 米。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试剂投加装置的投放口与所述搅拌叶轮距离为150?300毫米。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搅拌叶轮的外缘与所述导流筒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为30?50毫米。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导流筒侧壁下端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水口,所述导流筒侧壁的上端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出水口。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导流筒内侧壁设置有两个以上内导流板。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导流筒外侧壁设置有两个以上外导流板。本技术的设备主要优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搅拌叶轮采用提升式桨叶结构,能够在较低的搅拌强度下,更大程度地实现絮凝剂与胶体及细小悬浮物质的碰撞机会,能够在较低的G值(速度梯度)情况下,达到较高G值的絮凝效果,更好的实现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将水中的胶体和悬浮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同时由于搅拌强度较低,能够避免剧烈搅拌造成的絮体破碎;其次,搅拌叶轮采用提升式桨叶结构,设备功率低,运行成本低;最后,由于凝聚形成的絮体较大,沉降速度较快,从而可以提升后续沉淀池的上升流速,提高沉淀池的水力负荷,达到较小沉淀池占地面积的作用,降低设备的投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关于本技术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折叶式桨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絮凝导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絮凝导流设备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螺旋式桨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螺旋式桨叶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絮凝导流设备,用于污水处理,可以包括导流筒1、搅拌装置2和试剂投加装置3,上述导流筒I底部与絮凝区底部连接,上述导流筒I侧壁下端设置有进水口 4,上述导流筒I侧壁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 5,上述搅拌装置2的搅拌叶轮21和上述试剂投加装置3设置在上述进水口 4和上述出水口 5之间,上述试剂投加装置3设置在上述搅拌叶轮21的下端,上述搅拌叶轮21具有提升式桨叶结构。上述导流筒I可以为上下贯通的圆柱筒,也可以为顶部封闭的圆柱筒。当导流筒I为上下贯通的导流筒时,便于搅拌装置的清洗和维修,并且当导流筒I为上下贯通的导流筒时,导流筒I的顶部可以当作出水口使用。当然在导流筒I的侧壁设置有出水口 5的情况下,污水绝大部分已经从出水口 5流出导流筒I外。上述导流筒I的底部可以通过地脚螺栓8安装在絮凝区底部,当然在保证导流筒I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絮凝区底部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其他公知的连接手段。 上述导流筒I侧壁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 4,上述进水口 4可以是把导流筒侧壁底部设置成喇叭口来作为进水口,也可以是在导流筒侧壁上设置有具体形状的口,也可以是其他能保证污水进入导流筒I内的任何形式。进水口 4具体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关于进水口 4的形式和形状在此只是列举,不是限定,只要是能够满足向导流筒I中进水的目的,任何形式和形状的进水口均可。上述进水口 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以上,优选为两个以上,最优选是四个。当在导流筒I的侧壁上设置有具体形状的进水口时,减缓了污水在进入导流筒I时的流速,避免了流速过快导致絮体的破碎,同时污水进入导流筒时会更加均匀。上述导流筒I侧壁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 5。出水口 5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关于出水口 5的形状在此只是列举,不是限定,只要是能够满足本技术的目的,任何形状的出水口均可。上述出水口 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以上,优选为两个以上,最优选是四个。如前所述,当导流筒I为上下贯通的导流筒时,导流筒I的顶部也可以当作出水口,一部分污水从导流筒I顶部排出。当在导流筒I的侧壁上设置出水口 5时,减缓了污水在流出导流筒I时的流速,避免了流速过快导致絮体的破碎,同时污水流出导流筒I时会更加均匀。上述搅拌装置2包括搅拌叶轮21和搅拌电机22,上述搅拌叶轮21和上述搅拌电机22通过搅拌轴连接。通过上述搅拌电机22带动搅拌叶轮21的转动,利用搅拌叶轮21对于污水的提升作用,使污水从进水口 4进入导流筒I内,并从出水口 5排出导流筒I。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提升式桨叶结构是螺旋式桨叶结构,其叶片展开后呈刀片形状,叶面最大宽度为桨叶直径的0.4?0.6倍,叶面最大宽度距离轴线距离为桨叶半径的倍0.3?0.6倍,桨叶与轴向和水平方向均呈45度角设置。叶片位于旋转方向的一边叫导边,另一边叫随边。叶片的吸入边(导边)是流线形,吸入面即形成低压区,于是远处的液体从轴向不断流来,并被下一个叶片所推出,如此循环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絮凝导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筒、搅拌装置和试剂投加装置,所述导流筒底部与絮凝区底部连接,所述导流筒侧壁下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导流筒侧壁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叶轮和所述试剂投加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试剂投加装置设置在所述搅拌叶轮的下端,所述搅拌叶轮具有提升式桨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彬王志鹏任同伟陈广升乔瑞平阳春芳
申请(专利权)人: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天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