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管无轮泵的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9402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多管无轮泵的供气装置,其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倒U形管集气装置,倒U形管具有一个进水处和出水处进水处处于一个水源的液面,而出水处处于泄水水道液面,出水处的管道直径大于进水处的管道直径,在倒U型管的横管高于进水水源液面的管道壁上设置进气处,出水处也为出气处,进气处位于倒U型管的横管接近低水位的一端。所述多管无轮泵的供气装置能够产生气压差能,该气压差能可以被作为能量来源运水到高处或预定之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一种多管无轮泵的供气装置本专利申请是2010年06月2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010205155.0、专利技术名称为“多管无论泵”的专利申请的分案,所述名称为“多管无论泵”的专利申请的相关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专利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能量的收集方法,特别是一种多管无轮泵的供气装置是一种将液体中所蕴藏的动能、势能方便的收集并转换为气压差能以进一步利用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水利能量的蕴藏十分丰富,是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具有洁净、再循环等十分显著的优点,目前水利能量的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水利发电,是通过水轮机将液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轮换成机械能来获得电力,这样,就需要大量的水利基础建设和配套专用的水轮发电机组,前期的一次性投入相当大,对环境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特别是水轮发电机组结构复杂、设备庞大,能量转换率低,也容易出现故障和问题,因而,还需要进行改善和优化。现有的抽水技术,抽取有流速的河水、渠水到高处,需用高成本能源,如人力、电力等;利用液体能的技术则设备庞大,能量转换率低,投资收益比大,适用范围小,维护费高。另外,水利能量的利用,还有采用水锤泵等方式来获得较高水头的方法,也有投入大,效率低的不足等多方面不利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多管无轮泵的供气装置,其是一种将液体中所蕴藏的动能、势能方便的收集并转换为气压差能并可以进一步利用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倒U形管集气装置,倒U形管具有一个进水处和出水处,进水处处于一个水源的液面,而出水处处于泄水水道液面,出水处的管道直径大于进水处的管道直径,在倒U型管的横管高于进水水源液面的管道壁上设置进气处,出水处也为出气处,进气处位于倒U型管的横管接近低水位的一端。本专利技术的抽水装置为:设置一管路,管路至少由二个以上的细管组成,在每个细管上设置有小孔,将此管路放置在液体中,当细管的小孔位于液面下时,在细管内会形成一段水柱,此时向管路的小孔中通入有压气体,并当水柱两端气体压强不同时,水柱将向压强较小的一端运动,且运动到预定位置的水可被收集利用。这样,气压差能就被作为能量来源运水到高处或预定之处供利用。进一步的,进气孔到液面的高度差,小于或远小于进气孔到细管下端部的高度差。进一步的,上述的管路高于进气孔部分为直管。进一步的,上述的细管的内径为2-10mm。同时,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抽水装置为:设置一管路,管路至少由二个以上的细管组成,在每个细管上设置有小孔,将此管路放置在液体中,细管一端在液面下,并当细管的小孔位于液面上、而另一端在液面外时,可以通负压容器,负压容器内负压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的差值为B,液面外细管段上,设进气口通大气,进气口距液面的高度差,小于或远小于产生压强与B值相等的水柱的高度,细管高于进气孔部分为直管,负压容器底部设排水管,排水管为中空大内径管,排水管另一端通盛水容器液面下,盛水容器位置低于负压容器,与盛水容器液面到负压容器底部距离等高度的水柱,产生的压强值大于B值。调节进气口进气量到一定程度,气体、水混合进入细管到负压容器,气体被抽走,水再经排水管到盛水容器供利用。进一步的,进气孔距液面的高度差,小于或远小于负压气源与大气压强所产生差值所对应液体的高度。进一步的,上述的细管高于进气孔以上为直管。进一步的,上述的细管的直径小于2mm。另外,还有两种气体产生装置: 一种正U形管集气装置,正U形管具有一个进水处和出水处,出水处和横管的管道直径大于进水处的管道直径,进水处也为进气处,在正U型管的横管顶端设置出气处,出气处位于正U型管的横管接近低水位的一端。本专利技术效果和特点是:抽水或提水至更高位置,无需供油供电,设备可自行运转,且所需设备小,能量转换率高,投资收益比小,适用范围广,免维护。【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管无轮泵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管无轮泵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管无轮泵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液体能量收集方法和装置的正U形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管无轮泵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液体能量收集方法和装置的倒U形管结构示意图。图中说明: I为细管A ;2为进气孔A ;3为细管B ;4为负压容器B ;41为抽气孔B ;5为进气口 B ;6为排水管B ;7为盛水容器B ;8为横管C ;9为进气处C ; 10为出气处C ; 11为进水处C ; 12为出水处C ;13为横管D ;14为进气处D ;15为出气处D ;16为出水处D ;17为出水口 D。【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以及已经取得的成功试验数据,从以下两个实施例来说明原理及工作情况。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管无轮泵是以有压气体来做为动力,来驱动液体进行流动的,根据气体与大气压力的差值可以分为两大类:正压驱动和负压驱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实施例一为正压驱动,实施例二为负压驱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达到同样类似的效果。对于实施例一,共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结构主要由细管Al组成,细管Al —端在液面外通大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液体均为水,为需要抽水或提水的预定高度;另一端(下端部)在液面下,图1中的波纹线表示为液体(以下同),最上一根表示液面,细管Al在液面下的一段上设进气孔A2,并通有压气体,有压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的差值为A,即这个有压气体的压强较大气压强大,并且大的数量值为A,A的计量单位为液体的细管内的高度值,进气孔A2到液面的高度差,小于或远小于有压气体产生压强与A值相等的水柱的高度,也就是进气孔A2到液面的高度差,小于或远小于进气孔A2到细管下端部的高度差。如果向管路的小孔中通入有压气体,并当水柱两端气体压强不同时,水柱将向压强较小的一端运动,细管Al在进气孔A2下的一段最低位置距进气孔的高度差,也就是进气孔A2距细管Al的下端口的高度差,大于有压气体产生压强与A值相等的水柱的高度,这样,在进气孔A2连接有压气源时,才可能正常向上驱动液体。另外,细管Al高于进气孔A2部分为直管,是为了减少阻力,调节进气孔A2进气量到一定程度,气体、水混合进入细管Al高于进气孔A2的部分内,并在有压气体压差的作用下,在管内运动到顶端液面外的一端排出,且自动重复以上排水过程。这样水就被运到了预定处供利用,达到抽水或提水的目的。同时,由于细管Al的数量大于2根,并且可以根据需要的水量增加数量,大于2根的细管Al可以制造在一起,或者固定成束。因此,可以很轻松达到所需要抽水的数量。对于实施例二,如图2所不:细管B3 —端在液面下;另一端在液面外,且通负压容器B4,在负压容器B4上设置有抽气孔B41,可以连接负压气源,负压容器B4内负压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的差值为B,也就是说,负压气体的压强比大气压强较小,并且小的数量值为B,B的计量单位为液体的细管内的高度值。在液面外细管B3段上,设进气口 B5通大气。进气口 B5距液面的高度差,小于或远小于负压气体产生压强与B值相等的水柱的高度,也就是说,进气孔B5距液面的高度差,小于或远小于负压气源与大气压强所产生差值所对应液体的高度,细管B3高于进气孔部分为直管,负压容器B4底部设排水管B6 (排水管B6为中空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管无轮泵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倒U形管集气装置,倒U形管具有一个进水处和出水处,进水处处于一个水源的液面,而出水处处于泄水水道液面,出水处的管道直径大于进水处的管道直径,在倒U型管的横管高于进水水源液面的管道壁上设置进气处,出水处也为出气处,进气处位于倒U型管的横管接近低水位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水创新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