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光前专利>正文

制冷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86658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9 0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压缩机,包括底座、电机、螺杆式压缩机、油冷却器、油分离器、联轴器和管路,所述电机、螺杆式压缩机、油冷却器和油分离器均设置在底座上,电机位于底座后部,螺杆式压缩机位于电机前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螺杆式压缩机的输入轴相连接,螺杆式压缩机通过管路与位于底座前部的油分离器和位于底座侧部的油冷却器相连接;在底座与螺杆式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减振装置,在螺杆式压缩机外部设置有隔音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冷压缩机可以有效实现减振缓冲功能,避免硬性冲击带来的强烈振感,并且结构紧凑,节省了占用空间,有效的隔断压缩机向外部空气传递的噪声,并且削弱了压缩机组的振动和噪声的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尤其是制冷压缩机
技术介绍
制冷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由于制冷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强烈的振动,而振动的主要来源是压缩机,压缩机在运行时所产生的振动会对周围建筑物、机械设备及管线、流程设施均构成明显危害,不仅形成噪音污染,而且长此以往会加速构件的疲劳破坏,造成安全隐患。传统的压缩机减振装置结构设计复杂、零件数量多,不仅成本高,而且增加了装配难度,容易出现多个零件配合使用造成的装配误差,生产效率低下,其内部的减振机构也容易受到冲击错位,造成维修困难、减振功能较差的情况。同时,压缩机在动作时,随着活塞的运动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和振动,而目前对于噪声和振动并无有效的抑制手段,形成噪音污染,破坏了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冷压缩机。本技术制冷压缩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制冷压缩机,包括底座、电机、螺杆式压缩机、油冷却器、油分离器、联轴器和管路,所述电机、螺杆式压缩机、油冷却器和油分离器均设置在底座上,电机位于底座后部,螺杆式压缩机位于电机前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螺杆式压缩机的输入轴相连接,螺杆式压缩机通过管路与位于底座前部的油分离器和位于底座侧部的油冷却器相连接;在底座与螺杆式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上基板、下基板、支座、减振机构和包裹层,上基板设置在下基板上方,支座设置在下基板下部,减振机构设置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包裹层包裹在上基板和下基板边部;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竖向支杆、至少两组上下设置的减振层和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上下设置的减振层之间,竖向支杆竖向穿插于上下设置的减振层上,竖向支杆的中部与支撑板固定设置,上基板和下基板上设置有供竖向支杆端部穿过的通孔;所述每组减振层均包括波浪形缓冲板、锥形弹簧和顶套,锥形弹簧下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板或下基板的上表面上,锥形弹簧上端与波浪形缓冲板的凸起弧的下表面相连接,顶套固定套置在竖向支杆的杆身上,且位于波浪形缓冲板的凹陷弧内;在螺杆式压缩机外部设置有隔音箱,所述隔音箱包括内壳、消音壳和罩箱,消音壳置于内壳外部,罩箱罩在消音壳外部,在罩箱和消音壳之间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罩箱包括罩壳、前风门、后风门、进风管、出风管和轴流风机,前风门和后风门分别设置在罩壳的前开口处和后开口处,进风管设置在前风门上,出风管设置在后风门上,轴流风机设置在出风内;所述内壳的横截面为拱形,在内壳的上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内凹的弧形凹槽和消音孔,在消音孔内设置有消音格栅,在内壳上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棉层,在内壳下部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泡沫海棉;所述消音壳的横截面为拱形,消音壳与内壳之间密封设置,在消音壳的外表面设置有引流板;所述消音壳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和泡沫玻璃层,第一玻璃层套置在第二玻璃层外部,且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密封设置,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所形成的空腔为抽真空空腔,泡沫玻璃层紧贴在第二玻璃层内壁。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波浪形缓冲板由金属骨架板、金属网板、上层橡胶板、下层橡胶板和树脂胶层组成,金属网板设置在金属骨架板上层,上层橡胶板设置在金属网板上层,下层橡胶板设置在金属骨架板下层,金属骨架板、金属网板、上层橡胶板、下层橡胶板之间采用树脂胶层粘接,在金属骨架板的上表面横向布置有若干条平行设置的弧形凹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顶套包括套管和顶爪,套管位于顶爪后部并与顶爪一体成形,所述顶爪由四个爪片组成,爪片的前端卷曲抵在上基板或支撑板下表面上,爪片的后端平滑过渡与套管固定连接,套管固定套置在竖向支杆的杆身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包裹层为折叠状橡胶包裹层,包裹层的上端与上基板的边缘相连接,包裹层的下端与下基板的边缘相连接,包裹层的中部与支撑板的边缘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竖向支杆中部设置有卡环和挡环,挡环位于卡环上部,卡环位于支撑板下部,在支撑板下表面设置有与卡环相配合的卡槽,挡环位于支撑板上部,卡环和挡环对支撑板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夹持。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竖向支杆的数量为三根,三根竖向支杆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和中部,在每根竖向支杆上均套置有顶套。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支座为由四条底条拼接而成的四边形框架,所述底条横截面为梯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减振机构由若干组均匀设置在罩箱内壁和消音壳外壁之间的减振组组成,每组减振组均包括上垫层、下垫层、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缓冲弹簧,第二支管前部插入到第一支管内部,缓冲弹簧设置在第一支管内部且位于第二支管(前端,上垫层设置在第一支管后端,下垫层设置在第二支管后端;所述上垫层和下垫层为喇叭形橡胶吸盘,上垫层的后部吸附在罩壳的内壁上,上垫层的前部与第一支管固定连接,下垫层的后部吸附在消音壳的外壁上,下垫层的前部与第二支管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第一支杆前端设置有挡环,挡环的内径与第二支杆的外径相配合以便供第二支杆穿过,在第二支杆前端外侧固定设置有卡块;在第一支杆内壁设置有供卡块卡入的竖向防扭滑道。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前风门和后风门的一侧与罩壳铰接连接,另一侧设置有与罩壳相连接的锁紧装置;在前风门与罩壳接触部位和后风门与罩壳接触部位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制冷压缩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装配效率高、在不增设过多零件的情况下,从而有效实现减振缓冲功能,避免硬性冲击带来的强烈振感,并且结构紧凑,节省了占用空间,并且可以有效的隔断压缩机向外部空气传递的噪声,并且削弱了压缩机组的振动和噪声的传递。【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制冷压缩机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制冷压缩机的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制冷压缩机的隔音箱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制冷压缩机的隔音箱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制冷压缩机的隔音箱减振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制冷压缩机,包括底座30、电机31、螺杆式压缩机32、油冷却器33、油分离器34、联轴器35和管路,所述电机31、螺杆式压缩机32、油冷却器33和油分离器34均设置在底座上,电机31位于底座30后部,螺杆式压缩机32位于电机31前部,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5与螺杆式压缩机32的输入轴相连接,螺杆式压缩机32通过管路与位于底座前部的油分离器34和位于底座侧部的油冷却器33相连接。在底座与螺杆式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上基板1、下基板2、支座3、减振机构和包裹层4,上基板I设置在下基板2上方,支座3设置在下基板2下部,减振机构设置在上基板I和下基板2之间,包裹层4包裹在上基板I和下基板2边部。所述包裹层4为折叠状橡胶包裹层,包裹层4的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压缩机,包括底座(30)、电机(31)、螺杆式压缩机(32)、油冷却器(33)、油分离器(34)、联轴器(35)和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1)、螺杆式压缩机(32)、油冷却器(33)和油分离器(34)均设置在底座(30)上,电机(31)位于底座(30)后部,螺杆式压缩机(32)位于电机(31)前部,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5)与螺杆式压缩机(32)的输入轴相连接,螺杆式压缩机(32)通过管路与位于底座前部的油分离器(34)和位于底座侧部的油冷却器(33)相连接;在底座与螺杆式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上基板(1)、下基板(2)、支座(3)、减振机构和包裹层(4),上基板(1)设置在下基板(2)上方,支座(3)设置在下基板(2)下部,减振机构设置在上基板(1)和下基板(2)之间,包裹层(4)包裹在上基板(1)和下基板(2)边部;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竖向支杆(5)、至少两组上下设置的减振层和支撑板(6),支撑板(6)设置在上下设置的减振层之间,竖向支杆(5)竖向穿插于上下设置的减振层上,竖向支杆(5)的中部与支撑板(6)固定设置,上基板(1)和下基板(2)上设置有供竖向支杆端部穿过的通孔;所述每组减振层均包括波浪形缓冲板(7)、锥形弹簧(8)和顶套(9),锥形弹簧(8)下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板或下基板的上表面上,锥形弹簧(8)上端与波浪形缓冲板(7)的凸起弧的下表面相连接,顶套(9)固定套置在竖向支杆(5)的杆身上,且位于波浪形缓冲板的凹陷弧内;在螺杆式压缩机(32)外部设置有隔音箱,所述隔音箱包括内壳(10)、消音壳和罩箱,消音壳置于内壳(10)外部,罩箱罩在消音壳外部,在罩箱和消音壳之间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罩箱包括罩壳(11)、前风门(12)、后风门(13)、进风管(14)、出风管(15)和轴流风机,前风门(12)和后风门(13)分别设置在罩壳(11)的前开口处和后开口处,进风管(14)设置在前风门(12)上,出风管(15)设置在后风门(13)上,轴流风机设置在出风管(15)内;所述内壳(10)的横截面为拱形,在内壳(10)的上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内凹的弧形凹槽(16)和消音孔(17),在消音孔(17)内设置有消音格栅,在内壳(10)上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棉层(18),在内壳(10)下部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泡沫海棉(19);所述消音壳的横截面为拱形,消音壳与内壳之间密封设置,在消音壳的外表面设置有引流板;所述消音壳包括第一玻璃层(20)、第二玻璃层(21)和泡沫玻璃层(22),第一玻璃层(20)套置在第二玻璃层(21)外部,且第一玻璃层(20)和第二玻璃层(21)密封设置,第一玻璃层(20)和第二玻璃层(21)之间所形成的空腔为抽真空空腔,泡沫玻璃层(22)紧贴在第二玻璃层(21)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光前谢永宁
申请(专利权)人:林光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