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面晶闸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823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台面晶闸管,台面晶闸管包括芯片、台面槽、基区以及表面氧化层,所述基区形成在芯片上,在基区上形成有阳极、阴极和门极,所述表面氧化层上形成有引线孔,所述引线孔分别对准所述的阴极和门极并填充有铝电极,台面槽的槽深低于基区的结深,且所述台面槽与基区形成的夹角近直角。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台面槽与基区近视直角相交,这样在台面腐蚀时,仅需要腐蚀较浅的槽深,便能达到产品所需要的击穿电压,由于台面槽很浅,台面腐蚀时,横向腐蚀也必然很少,这样多余的部分用来制作阴极,阴极面积得以提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晶闸管的通态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晶闸管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台面晶闸管
技术介绍
晶闸管的通态电流一般是指在环境温度为40度和规定的冷却条件下,器件在电阻性负载的单相工频正弦半波,导通角不小于170度的电路中,当稳定的额定结温时所允许的最大通态电流。在使用中,其工作电流不能超过通态电流,否则,晶闸管将不能可靠工作。从晶闸管的设计来看,要提高晶闸管的通态电流,必须提高晶闸管的源区面积。一般而言,半导体硅器件台面晶闸管制造工艺过程中需要在台面槽中填满熔融的玻璃粉。然后,通过光刻的方法选择性去除引线孔处的钝化层,露出电极处的硅,在硅上面蒸发金属铝作为内引线及引出电极,以实现与外引线相联。在芯片尺寸确定的情况下,台面槽所占面积越小,源区面积就越大,承载的电流越大。对于台面晶闸管而言,由于硅的膨胀系数与玻璃粉的膨胀系数不一致,芯片尺寸越小的芯片,台面槽所占的面积比例越大,导致芯片尺寸越小的芯片越容易翘片,翘片又非常容易导致碎片,现有技术的台面晶闸管的芯片,虽然已经采用了共用台面槽技术,从而来增加了源区面积,这种现有技术的台面晶闸管存在如下缺陷:参见图1所示,在台面槽图中的I形成后,采用玻璃粉填满台面槽,高温烧结后,形成I所示形状,此处台面槽深为50?60微米,芯片尺寸为0.52*0.52mm, 一片4寸芯片上面分布有27600只这样的管芯,玻璃粉与硅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芯片将会翘曲的非常严重,在玻璃钝化后的各个制造工艺中,导致碎片率将达到30%以上,无法满足正常的生产要求,而且,由于台面槽较深,台面成型腐蚀不容易控制,腐蚀时间较长,极其容易浮胶,导致表面氧化层受损,漏电流变大,造成晶闸管的特性变坏而失效,同时由于图中的基区与台面槽的夹角a非常小,导致空间电荷区比较集中,不易展开,晶闸管的电压也就相对较低,要得到较高的击穿电压,就需要更深的台面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台面晶闸管。技术方案是:一种台面晶闸管,包括芯片、台面槽、基区以及表面氧化层,所述基区形成在芯片上,在基区上形成有阳极、阴极和门极,所述表面氧化层上形成有引线孔,所述引线孔分别对准所述的阴极和门极并填充有铝电极,台面槽的槽深低于基区的结深,且所述台面槽与基区形成的夹角近直角。优选的,所述芯片为硅片。一种台面晶闸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芯片上生长形成氧化层,用光刻技术对氧化层进行第一次光刻腐蚀,称为开一次基区,一次基区背面采用全部扩散;2)在步骤I)的基础上,用光刻技术对氧化层进行第二次光刻腐蚀,称为开二次阴极区;3)在步骤2)的基础上,用光刻技术对氧化层进行第三次光刻腐蚀,称为开台面槽,通过台面腐蚀的方法,所述台面槽的槽深低于基区的结深,且台面槽与基区形成近直角的夹角。优选的,步骤I)中,一次基区背面进行全部扩散时,扩散采用离子注入方法。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区结深为45微米,台面槽的槽深为5?10微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本技术的台面槽与基区近视直角相交,这样在台面腐蚀时,仅需要腐蚀较浅的槽深(优选的为5?10微米的槽深),便能达到产品所需要的击穿电压,由于台面槽很浅,台面腐蚀时,横向腐蚀也必然很少,这样多余的部分用来制作阴极,阴极面积得以提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晶闸管的通态电流。同时,由于较浅的台面槽,由于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引起的应力得到极大的降低,从而很好的解决了台面晶闸管容易翘片的问题、碎片问题,而且由于芯片不翘曲,后面的加工工艺将变得非常容易得到很好的控制,从而有效的改善了台面晶闸管表面不良,提高了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台面晶闸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台面晶闸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结合图2,本技术的台面晶闸管包括芯片(优选的实施例中为硅片),该芯片上形成有阴极3、门极6和阳极7,在该芯片依次形成有基区2,其次形成有阴极区3,其次形成台面槽I及玻璃钝化层,阴极区3、基区2和阳极7上形成有引线孔,该引线孔分别对准阴极区3、基区2和阳极7,该引线孔中填充有铝电极。如图2所示,优选地,台面槽槽深比基区结深浅,且台面槽与基区形成近视直角的夹角。本技术是将台面槽I的槽深减少到低于基区2结深的结构,避免了普通晶闸管的较深的台面槽深,减少了台面槽I的横向腐蚀,提高了阴极区3的面积,使产品能够承受交大的电流;增大了基区2与台面槽I之间的夹角,使得较浅的槽深就能得到较高的击穿电压;减小了芯片的不同结构的应力,改善了芯片的翘曲度。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图2中显示的浅台面共用槽结构仅是为说明而例举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局限于图2中显示的具体细节,其只要是选择性的制作基区,配合以台面槽的台面结构的晶体管,均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以下以图2中的台面晶闸管为例,来说明浅台面共用槽结构的晶闸管的制作步骤,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在芯片热生长形成氧化层,用光刻技术对氧化层进行第一次光刻腐蚀,称为开一次基区,其一次基区正面的面积为400*400 μ m2,背面采用全部扩散,通过离子注入等方法,扩散形成图2中2所示的基区。第二,在第一次基区的基础上,用光刻技术对氧化层进行第二次光刻腐蚀,称为开二次阴极区,其二次阴极区的面积为280*280 μ m2,形成图2中所示的3所示的阴极区。第三,用光刻技术对氧化层进行第三次光刻腐蚀,称为开台面槽,通过台面腐蚀的方法,形成5?10微米的台面槽深,通过玻璃钝化填充,形成图2中的I所示的台面部分。第四,用光刻技术对氧化层进行第四次光刻腐蚀,称为开引线孔。第五,用蒸发台蒸额定厚度的铝膜,即铝电极。第六,用常规光刻的方法将不需要铝覆盖处的铝去除掉,保留电极孔处的铝电极。也就是说,本技术可以通过选择性制造基区,降低台面共用槽的深度,明显改变台面槽与基区的夹角。由上描述可见,本技术的晶闸管采用台面共用槽,由于台面槽与基区近视直角,台面槽仅需要很浅就可以达到较高的击穿电压,浅的台面槽就造成很少的横向腐蚀,阴极区就能保证有更大的面积,从而提高了芯片的通态电流,同时,浅台面共用槽很好的解决了台面晶闸管的翘片问题,目前此设计经过验证已完全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任意组合,其同样落入本技术所公开的范围之内。同时,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此外,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主权项】1.一种台面晶闸管,包括芯片、台面槽(1)、基区(2)以及表面氧化层(5),所述基区(2)形成在芯片上,在基区(2)上形成有阳极(7)、阴极(4)和门极¢),所述表面氧化层(5)上形成有引线孔,所述引线孔分别对准所述的阴极(4)和门极(6)并填充有铝电极,其特征在于:台面槽(I)的槽深低于基区(2)的结深,且所述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台面晶闸管,包括芯片、台面槽(1)、基区(2)以及表面氧化层(5),所述基区(2)形成在芯片上,在基区(2)上形成有阳极(7)、阴极(4)和门极(6),所述表面氧化层(5)上形成有引线孔,所述引线孔分别对准所述的阴极(4)和门极(6)并填充有铝电极,其特征在于:台面槽(1)的槽深低于基区(2)的结深,且所述台面槽(1)与基区(2)形成的夹角近直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春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