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穿越河塘或沟渠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2839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5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穿越河塘或沟渠的施工方法,主要施工工序如下:修筑围堰→施工降水→临时道路施工→土方开挖→管道安装→管道回填→道路施工→沟渠护砌→围堰拆除;本发明专利技术快速施工方法,围堰顶面铺土,经碾压形成施工临时道路,作为施工的通道,不需要重新铺设施工临时道路;能大幅度节省人力、物力,降低施工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降水(抽水)、土方开挖(形成沟槽)、管道安装等施工操作,前后有序连接,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方法,尤其是市政道路穿越河塘或沟渠的快速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扩大,市政道路也相应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快速增加,市政道路必然需要在各种地质条件下施工;在市政道路需要穿越河塘、沟渠等地方,采用围堰施工是常见的方法之一。在常规的围堰施工中,需要在河塘、沟渠的两侧建造围堰,将围堰内的水排干等;现有技术中,两侧的围堰形成挡水坝(挡水墙),将水挡在围堰外侧,围堰内侧是施工区域,需要进行降水(抽水)、土方开挖(形成沟槽)、管道安装等施工操作;但现有技术的施工方法,主要存在如下两点不足:1、临近河塘降水均是件头痛的事情,降水效果不佳,导致后期施工操作不顺利,延长了工期;2、大面积围堰后,重新铺设施工临时道路,基本没有利用围堰体做施工临时道路;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大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市政道路需要穿越河塘、沟渠等地方,采用围堰施工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穿越河塘或沟渠的快速施工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修筑围堰,按照工艺要求,对河道或沟渠两侧进行围堰挡水; 对河道两侧进行围堰挡水,在河道的上下游,或者道路穿越水塘、河沟的两侧,修筑围堰;放入水泵,排除围堰之间的积水、渗水; 第二步临时道路施工,按照工艺要求,将一条或两条围堰修筑为临时道路, 便于施工时车辆、人员通行;修筑时,在围堰顶面铺300— 600_厚土体,宽度与围堰顶部同宽,分层碾压,每层厚度不超过200mm ; 第三步施工降水,按照工艺要求,降低两条围堰之间内的积水,便于下一步的施工; 第四步土方开挖,按照工艺要求,对围堰内部区域进行土方开挖,开挖到设计深度;并按照设计图的工程基坑轴线,确定槽口位置,挖掘安装管道需要的基槽; 第五步管道安装,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将管道安装到基槽内; 第六步沟槽回填:按照工艺设计要求,根据修筑市政道路的需要,将两条围堰之间的区域全部或部分回填; 一、沟槽位于道路内时,沟槽回填方法: (O明开槽:采用槽底至管中满槽回填石肩;管中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回填石肩,石肩顶部宽度为管外径两侧各加0.5m,边坡为1:1回填; (2)支撑槽:采用槽底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满槽回填石肩;石肩以外其余部分回填土采用灰土回填,并分层夯实,密实度要求90%?95% ; 二、沟槽位于绿地范围内:回填土在管道顶部以上高为50cm,宽为管道结构外缘范围内应松填,其压实度不应大于85%,其余部位不应小于90% ; 第七步道路施工:按照工艺要求,在围堰之间修筑道路; 第八步渠道衬砌:按照工艺要求,对道路两侧边坡处进行衬砌处理; 第九步围堰拆除:将围堰拆除;按照工艺要求,待道路经过养护,达到养护要求后,拆除围堰。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围堰宽出施工范围3.5 m一6.0m ;围堰顶高超出施工区域水位0.4 m — 1.0m,围堰顶宽4.0m;围堰迎水面坡度1:1.5,后坡度为1:1.0,迎水面铺一层复合土工膜,坡脚处伸出5m,用砂袋压实;围堰后坡挖一条0.5m宽、0.5m深的排水沟。所述道路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一、基层施工 1)、每层最大压实厚度200mm,且不小于10mm; 2)、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 3)、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找平; 4)、混合料的养护采用温养,始终保持表面潮湿; 5)、采用机械摊铺,摊铺应均匀一致; 二、面层施工 1)、压实机具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大吨位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胶轮 压路机及小型钢轮压路机按照初压、复压、终压三个压实阶段进行配套组合碾压; 2)、初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I遍后,再挂振碾压I遍; 3)、复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速度为3-4km/h,碾压遍数为2遍; 4)、终压使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速度为2-3km/h,碾压遍数为 碾压2遍,作用是揉搓混合料,减小空隙率;最后用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消除轮迹。; 5)、碾压顺序应为由路肩一侧向中分带一侧碾压,并且压路机匀速行驶, 不得在新铺的混合料上调头、刹车、转弯和中途停留、制动; 6)、压实层厚度最大不超过10mm; 7)、施工横缝处理,在施工温度尚未完全降低前,就切割好,并利用水将接缝冲刷处冲洗干净,第二天,涂刷粘层油,接下去铺新混合料; 8)、横向接缝应错位1.0m以上;表面层横向接缝采用垂直的平接缝, 其它层位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 10)、待摊铺层表面温度低于50°C才可开放交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市政道路穿越河塘或沟渠的快速施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围堰顶面铺土,经碾压形成施工临时道路,作为施工的通道,不需要重新铺设施工临时道路;能大幅度节省人力、物力,降低施工成本。2、本专利技术的降水(抽水)、土方开挖(形成沟槽)、管道安装等施工操作,前后有序连接,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围堰结构剖视图; 图2为两条围堰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市政道路穿越河塘或沟渠的快速施工方法,主要施工工序如下: 修筑围堰一施工降水一临时道路施工一土方开挖一管道安装一管道回填一道路施工—沟渠护砌一围堰拆除 第一步:修筑围堰:按照工艺要求,对河道或沟渠两侧进行围堰挡水, 按照工艺要求,对河道两侧进行围堰挡水,即在河道的上下游(或者道路穿越水塘、河沟等的两侧),围堰宽出施工范围3.5 m一6.0m。围堰形式采用土方填筑围堰,围堰顶高超出施工区域水位0.4 m — 1.0m,围堰顶宽4.0m。迎水面坡度1:1.5,后坡度为1:1.0,迎水面铺一层复合土工膜,坡脚处伸出5m,用砂袋压实;即坡脚处沿水平方向伸出5m。围堰后坡挖一条0.5m宽、0.5m深的排水沟,放入水泵,排除围堰之间(堰体内)的积水、渗水。第二步临时道路施工:按照工艺要求,将一条或两条围堰修筑为临时道路,便于施工时车辆、人员通行; 按照工艺要求,围堰施工并排水完毕后,修筑临时道路时,在围堰顶面铺300一600mm厚土体,宽度与围堰顶部同宽,分层碾压,每层厚度不超过200mm,一般采用的压路机不小于12T。第三步施工降水,按照工艺要求,降低施工区域范围的积水,便于下一步的施工; 按照工艺要求,在两条围堰之间(施工区域范围内)采用常用的降水方法, 降低施工区域范围内的积水;如井点降水法:降水深度达到(保证)管道基础下50cm,保证干槽施工。降水井在管道上开口外1.0m处面置,布距、井深和潜水泵选择由计算确定;需要注意的是管线与河道相交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市政道路穿越河塘或沟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修筑围堰,按照工艺要求,对河道或沟渠两侧进行围堰挡水;对河道两侧进行围堰挡水,在河道的上下游,或者道路穿越水塘、河沟的两侧,修筑围堰;放入水泵,排除围堰之间的积水、渗水;第二步临时道路施工,按照工艺要求,将一条或两条围堰修筑为临时道路,便于施工时车辆、人员通行;修筑时,在围堰顶面铺300—600mm厚土体,宽度与围堰顶部同宽,分层碾压,每层厚度不超过200mm;第三步施工降水,按照工艺要求,降低两条围堰之间内的积水,便于下一步的施工;第四步土方开挖,按照工艺要求,对围堰内部区域进行土方开挖,开挖到设计深度;并按照设计图的工程基坑轴线,确定槽口位置,挖掘安装管道需要的基槽;第五步管道安装,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将管道安装到基槽内;第六步沟槽回填:按照工艺设计要求,根据修筑市政道路的需要,将两条围堰之间的区域全部或部分回填;一、沟槽位于道路内时,沟槽回填方法:(1)明开槽:采用槽底至管中满槽回填石屑;管中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回填石屑,石屑顶部宽度为管外径两侧各加0.5m,边坡为1:1回填;(2)支撑槽:采用槽底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满槽回填石屑;石屑以外其余部分回填土采用灰土回填,并分层夯实,密实度要求90%~95%;二、沟槽位于绿地范围内:回填土在管道顶部以上高为50cm,宽为管道结构外缘范围内应松填,其压实度不应大于85%,其余部位不应小于90%;第七步道路施工:按照工艺要求,在围堰之间修筑道路;第八步渠道衬砌 :按照工艺要求,对道路两侧边坡处进行衬砌处理;第九步围堰拆除:将围堰拆除;按照工艺要求,待道路经过养护,达到养护要求后,拆除围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学曹青军魏庆滨刘红武仁民李晓峰张福仁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