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压输油的管状铆合式滚柱泵泵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23800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5 03:49
一种恒压输油的管状铆合式滚柱泵泵体组件。主要解决现有滚柱泵定位困难、安装麻烦、存在松动隐患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壁均匀地设有若干竖直的定位筋,所述进油板、偏心泵圈、出油板外圆设有与定位筋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套筒内设有一圈定位台阶;所述进油板与定位台阶贴合,所述套筒通过铆合向内弯折固定出油板。其优点在于通过定位筋与定位槽的相互配合,能很容易地对进油板、偏心泵圈、出油板进行对位安装,而且能进一步地对其位置进行锁定,同时通过铆合固定进油板、泵体、出油板,相对于原先的螺栓固定方式,不仅操作安装更加方便,而且不会松动,可靠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滚柱泵,具体涉及一种恒压输油的管状铆合式滚柱泵泵体组件
技术介绍
滚柱泵具有吸力大、流量高、压力稳定等优点。广泛用于燃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通常滚柱泵包括进油板、偏心泵圈、转子、滚柱、固定轴、出油板,偏心泵圈有一类圆柱形空腔,空腔内设有转子与滚柱,其中转子在空腔内转动,另外所述进油板、偏心泵圈、出油板三者贴牢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因此所述进油板、偏心泵圈、出油板不仅定位困难,安装不方便,偏心泵圈与转子的配合间隙难以调整,而且存在松动隐患。另外传统的泵内没有恒压装置,恒压阀置于泵外油路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恒压输油的管状铆合式滚柱泵泵体组件,解决现有滚柱泵泵体组件定位困难、安装麻烦、偏心泵圈与转子的配合间隙难以调整、存在松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恒压输油的管状铆合式滚柱泵泵体组件,包括套筒、进油板、偏心泵圈、出油板,所述进油板、偏心泵圈、出油板依次贴合并设置在套筒内;所述套筒内壁设有竖直的定位筋,所述进油板、泵体、出油板外圆设有与定位筋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套筒内设有一圈定位台阶;所述进油板、偏心泵圈、出油板与定位台阶贴合,所述套筒通过铆合向内弯折固定并锁定进油板、偏心泵圈及出油板。所述定位筋设有I条。所述套筒上设有第一进油口,所述进油板上设有第二进油口,所述出油板上设有出油口,所述偏心泵圈内设有类圆柱形的泵腔,所述泵腔内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均匀地设置若干滚柱槽,所述滚柱槽内设有滚柱。所述进油板上还设有泄油孔,所述套筒内还设有恒压阀头,所述恒压阀头一端堵住泄油孔,另一端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压簧,所述压簧一端顶住恒压阀头,另一端顶住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弹簧座,所述压簧套在弹簧座上。所述进油板底部中心设有定位凸台,所述恒压阀头呈凹字形,所述恒压阀头套在定位凸台。所述第二进油口为月牙形。所述出油口为扇形或月牙形。所述滚柱槽设有5个,所述滚柱对应设有5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通过定位筋与定位槽的相互配合,能很容易地对进油板、偏心泵圈、出油板进行对位安装,而且能进一步地对其位置进行锁定,同时通过铆合固定进油板、偏心泵圈、出油板,相对于原先的螺栓固定方式,不仅操作安装更加方便,而且不会松动,可靠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铆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进油板、泵体、出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进油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出油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泵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套筒,11-定位台阶,12-定位筋,13-弹簧座,14-第一进油口,2_进油板,21-第二进油口,22-泄油孔,23-定位凸台,3偏心泵圈,4-出油板,41-出油口,5-定位槽,6-转子,61-滚柱槽,7-滚柱,8-恒压阀头,9-压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恒压输油的管状铆合式滚柱泵泵体组件,包括套筒1、进油板2、偏心泵圈3、出油板4,所述套筒上设有第一进油口 14,所述进油板2上设有第二进油口 21,所述出油板4上设有出油口 41,所述偏心泵圈3内设有圆柱形的泵腔,所述泵腔内设有转子6,所述转子6其边缘处均匀地设置5个滚柱槽61,所述滚柱槽61内对应设有5个滚柱7 ;所述进油板2、偏心泵圈3、出油板4依次贴合并设置在套筒I内;所述套筒I内壁地设有竖直的定位筋12,所述进油板2、偏心泵圈3、出油板4外圆设有与定位筋适配的定位槽5,所述套筒I内设有一圈定位台阶11 ;所述进油板2与定位台阶11贴合,所述套筒I通过铆合向内弯折并固定进油板2、偏心泵圈3、转子6、滚柱7、出油板4。所述定位筋12能与定位槽5的相互配合,不仅能够很容易的对进油板2、偏心泵圈3、出油板4进行对位并安装,同时能够限位防止转动,确保三者位置度始终正确无误,避免转动偏移,工作更加稳定。所述进油板2的一端与定位台阶11限位配合,出油板4的一端则通过套筒I向内弯折铆合固定,从而实现进油板2、偏心泵圈3、出油板4三者的轴向定位安装,相对于原先螺栓固定方式,不仅操作安装更加方便,而且不会松动,可靠性强。其中套筒I的内圆与进油板2、偏心泵圈3、出油板4之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其径向间隙为零;铆合后,使其轴向间隙也为零;径向、轴向加上定位筋的限制,整个铆合后的滚柱泵泵体组件的轴向、径向及其位置度全部达到永久锁定,工作更稳定,可靠性更强,同时还能锁定偏心泵圈3与转子6两者的滑动配合间隙,无需进一步进行调正,装配更加方便。其中,所述定位筋12设有I条,同样的,所述定位槽5也只设置一条,安装时定位更加方便。另外,所述进油板2上还设有泄油孔22,所述套筒I内还设有恒压阀头8,所述恒压阀头8 —端堵住泄油孔22,另一端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可以为压簧9,所述压簧9 一端顶住恒压阀头8,另一端顶住套筒I。所述滚柱泵泵体组件在电机的驱动下,产生负压,油以第一进油口 14被吸入,通过进油板2的第二进油口 21进入偏心泵圈3,由于转子带动滚柱不断改变空腔容积,油源源不断地被吸入,因此油压很高,当油压过高时,油会通过泄油孔22,并顶开恒压阀头8,从而开始泄油,从而保证油压稳定,达到恒压输油的目的。所述套筒I上还设有弹簧座13,所述压簧9套在弹簧座13上,所述进油板2底部中心设有定位凸台23,所述恒压阀头8呈凹字形,所述恒压阀头8套在定位凸台23。通过弹簧座与定位凸台,实现定位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更加方便,效果也更好。另外所述第二进油口 21为月牙形,所述出油口 41为扇形,当然也可以为月牙形。该滚柱泵不仅能主动泵油,又能在静止时让油顺畅通过,结构更简单,性能更可靠。【主权项】1.一种恒压输油的管状铆合式滚柱泵泵体组件,包括套筒(1)、进油板(2)、偏心泵圈(3)、出油板(4),所述进油板(2)、偏心泵圈(3)、出油板(4)依次贴合并设置在套筒(I)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I)内壁设有竖直的定位筋(12),所述进油板(2)、偏心泵圈(3)、出油板(4)外圆设有与定位筋适配的定位槽(5);所述套筒(I)内设有一圈定位台阶(11);所述进油板(2)与定位台阶(11)贴合,所述套筒(I)通过铆合向内弯折固定进油板(2)、偏心泵圈(3)、出油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输油的管状铆合式滚柱泵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筋(12)设有I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输油的管状铆合式滚柱泵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I)上设有第一进油口(14),所述进油板(2)上设有第二进油口(21),所述出油板(4)上设有出油口(41),所述偏心泵圈(3)内设有圆柱形的泵腔,所述泵腔内设有转子(6),所述转子(6)其边缘处均匀地设置若干滚柱槽(61),所述滚柱槽(61)内设有滚柱(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压输油的管状铆合式滚柱泵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板(2)上还设有泄油孔(22),所述套筒(I)内还设有恒压阀头(8),所述恒压阀头(8) —端堵住泄油孔(22),另一端设有弹性复位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压输油的管状铆合式滚柱泵泵体组件,包括套筒(1)、进油板(2)、偏心泵圈(3)、出油板(4),所述进油板(2)、偏心泵圈(3)、出油板(4)依次贴合并设置在套筒(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内壁设有竖直的定位筋(12),所述进油板(2)、偏心泵圈(3)、出油板(4)外圆设有与定位筋适配的定位槽(5);所述套筒(1)内设有一圈定位台阶(11);所述进油板(2)与定位台阶(11)贴合,所述套筒(1)通过铆合向内弯折固定进油板(2)、偏心泵圈(3)、出油板(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光华王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郑能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