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立宁专利>正文

一种“马鞍形”扣带式跟腱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90358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1 18:08
一种“马鞍形”扣带式跟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固定扣带(1)、前支具托(2)、后支具托(3)和跟腱区域活动托(4)构成;固定扣带(1)位于前支具托(2)的两端部,前支具托(2)位于小腿前部,后支具托(3)位于小腿后部,跟腱区域活动托(4)位于跟腱处与后支具托(3)吻合,最后,将固定扣带(1)与前支具托(2)上的带扣系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跟腱及其附近部位进行局部物理因子治疗,以改善跟腱损伤修复早期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跟腱的愈合,提高愈合跟腱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马鞍形”扣带式跟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固定扣带(1)、前支具托(2)、后支具托(3)和跟腱区域活动托(4)构成;固定扣带(1)位于前支具托(2)的两端部,前支具托(2)位于小腿前部,后支具托(3)位于小腿后部,跟腱区域活动托(4)位于跟腱处与后支具托(3)吻合,最后,将固定扣带(1)与前支具托(2)上的带扣系上;本技术便于跟腱及其附近部位进行局部物理因子治疗,以改善跟腱损伤修复早期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跟腱的愈合,提高愈合跟腱的功能。【专利说明】—种“马鞍形”扣带式跟腱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鞍形”扣带式跟腱固定装置,属于康复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跟腱修复早期血液循环对于跟腱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半导体激光、超声和红外光等治疗可以提高跟腱的血液循环,提高跟腱修复后期的功能,马鞍状跟腱区域活动托的设计避免了反复脱穿支具的麻烦,有利于跟腱术后早期进行物理治疗,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减少患者和治疗师的时间,而且固定效果好,有利于患者减少痛苦和促进跟腱功能的康复,减轻粘连,促进跟腱愈合。 在目前的研究中,朱亚平在专利CN 2170746Y中声明了一种跟腱气囊夹板,该跟腱气囊夹板用于跟腱断裂专用外固定器械,其特点是向两个相连的气囊内充气时,可以生成相对夹持力固定跟腱,相比石膏固定能跟好的减轻肢体的痛苦,但结构只针对跟腱部分,作用面小;朱亚平在专利CN2510031Y中声明了一种弹性跟腱夹板,该弹性跟腱夹板主要特点是利用弹性弓形支架可调的特点,能够更好地配合人体下肢的外形,以达到良好的康复固定效果,但该弹性跟腱夹板作用面小,不能很好地保护需固定部分;亢本荣在专利CN202263083U中声明了一种跟腱断裂术后固定器,该跟腱断裂术后固定器呈U形,与人体跟腱部位贴合后通过固定带与人体固连,该跟腱断裂术后固定器特点是设计了一个可调的定位螺栓,可调节两个固定带之间的距离,该跟腱断裂术后固定器同样存在工作截面小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保护跟腱附近部位。 本专利申请针对当前的跟腱固定夹板的不足,设计了一种“马鞍形”扣带式跟腱固定装置,通过结构的“马鞍形”设计很好的贴合人体下肢跟腱部位,同时扣带固定的分体式设计可以让结构适用于不同使用者,同时保护了跟腱附近部位;同时本专利申请设计的一种“马鞍形”扣带固定式跟腱固定装置结构更便于跟腱及其附近部位进行局部物理因子治疗,如局部超声治疗、局部半导体激光治疗、局部磁疗以及局部注射治疗等,以改善跟腱损伤修复早期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跟腱的愈合,提高愈合跟腱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当前跟腱固定夹板设计不足,设计了一种“马鞍形”扣带式跟腱固定装置,用于下肢跟腱固定。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种“马鞍形”扣带式跟腱固定装置,它由固定扣带1、前支具托2、后支具托3和跟腱区域活动托4构成。 它们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是:固定扣带1(共五条)位于前支具托2的两端部,前支具托2位于小腿前部,后支具托3位于小腿后部,跟腱区域活动托4位于跟腱处与后支具托3吻合,最后,将固定扣带I与前支具托2上的带扣系上。 所述固定扣带I是棉质或纤维质条状系带,用于前支具托2与后支具托的系紧;数量是五条。 所述的前支具托2的形状类似人的前腿状,两端部分别设有3条及2条固定扣带I ;它被放置于小腿前部。 所述的后支具托3的形状类似人的后腿状,两端部分别设有3个及2个带扣,用于与固定扣带I连接系紧;它位于小腿后部,通过5个固定扣带I与人体小腿及足部贴合。 所述的跟腱区域活动托4位于跟腱部位的后支具托上,该跟腱区域活动托4是“马鞍形”结构,符合人体生物学特征。通过该跟腱区域活动托4的活动可以方便操作跟腱部位。 与现有跟腱固定装置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工作面大,能够很好地保护跟腱附近肢体; 2、本技术的“马鞍形”跟腱区域活动托,马鞍装部分与后支具托之间通过扣带实现连接,能方便的裸露跟腱修复区域,以进行早期物理因子治疗; 3、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扣带,2、前支具托,3、后支具托,4、跟腱区域活动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技术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 一种“马鞍形”扣带式跟腱固定装置,它包括:固定扣带1、前支具托2、后支具托3、跟腱区域活动托4。它们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是:固定扣带I (共五条)位于前支具托2的两端部,前支具托2位于小腿前部,后支具托3位于小腿后部,跟腱区域活动托4位于跟腱处与后支具托3吻合,最后,将固定扣带I与前支具托2上的带扣系上。 本技术按如下方式工作:用户使用时,松开固定扣带1,将前支具托2、后支具托3贴合在人体小腿部分,之后将固定扣带I扣紧,保证前支具托2、后支具托3与人体小腿紧密贴合。 使用者需要对裸露跟腱修复区域进行操作时,松开固定扣带1,取下跟腱区域活动托4,对裸露跟腱区域操作即可。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描述是示意性的,没有限制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在实际实施中,本专利技术中各构件的形状和布局方式均可能发生某些改变;而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其他人员也可以做出与本专利技术相似的设计或对本专利技术做出修改以及某个构件的等同替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宗旨,所有显而易见的改变以及具有等同替换的相似设计,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马鞍形”扣带式跟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固定扣带(I)、前支具托(2)、后支具托(3)和跟腱区域活动托(4)构成; 固定扣带(I)位于前支具托(2)的两端部,前支具托(2)位于小腿前部,后支具托(3)位于小腿后部,跟腱区域活动托(4)位于跟腱处与后支具托(3)吻合,最后,将固定扣带(I)与前支具托(2)上的带扣系上; 所述固定扣带(I)是条状系带,用于前支具托(2)与后支具托的系紧;数量是五条; 所述的前支具托(2)的形状类似人的前腿状,两端部分别设有3条及2条固定扣带(I),它被放置于小腿前部; 所述的后支具托(3)的形状类似人的后腿状,两端部分别设有3个及2个带扣,与固定扣带(I)连接系紧;它位于小腿后部,通过5条固定扣带(I)与人体小腿及足部贴合; 所述的跟腱区域活动托⑷位于跟腱部位的后支具托上,该跟腱区域活动托⑷是“马鞍形”结构,通过该跟腱区域活动托(4)的活动方便操作跟腱部位。【文档编号】A61F5/04GK204092285SQ201420568139【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9日 【专利技术者】张立宁, 贾子善, 唐佩福, 黄超, 肖红雨, 李晓久, 赵喆 申请人:张立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鞍形”扣带式跟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固定扣带(1)、前支具托(2)、后支具托(3)和跟腱区域活动托(4)构成;固定扣带(1)位于前支具托(2)的两端部,前支具托(2)位于小腿前部,后支具托(3)位于小腿后部,跟腱区域活动托(4)位于跟腱处与后支具托(3)吻合,最后,将固定扣带(1)与前支具托(2)上的带扣系上;所述固定扣带(1)是条状系带,用于前支具托(2)与后支具托的系紧;数量是五条;所述的前支具托(2)的形状类似人的前腿状,两端部分别设有3条及2条固定扣带(1),它被放置于小腿前部;所述的后支具托(3)的形状类似人的后腿状,两端部分别设有3个及2个带扣,与固定扣带(1)连接系紧;它位于小腿后部,通过5条固定扣带(1)与人体小腿及足部贴合;所述的跟腱区域活动托(4)位于跟腱部位的后支具托上,该跟腱区域活动托(4)是“马鞍形”结构,通过该跟腱区域活动托(4)的活动方便操作跟腱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宁贾子善唐佩福黄超肖红雨李晓久赵喆
申请(专利权)人:张立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