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792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扩散膜、增光膜及带有至少一个LED的FPC,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膜位于所述扩散膜上,所述扩散膜与增光膜靠近LED的底边的边角形成连接缝隙,所述连接缝隙的开口朝向LED直线出光区域之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从扩散膜与增光膜的连接缝隙中射出形成光束或漏光,影响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扩散膜、增光膜及带有至少一个LED的FPC,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膜位于所述扩散膜上,所述扩散膜与增光膜靠近LED的底边的边角形成连接缝隙,所述连接缝隙的开口朝向LED直线出光区域之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从扩散膜与增光膜的连接缝隙中射出形成光束或漏光,影响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的问题。【专利说明】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技术介绍
: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和终端产品的逐渐普及,用户对终端产品越来越挑剔,对终端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同时也更希望终端产品在成本不变或者是降低成本,整体结构不变或者是结构更趋于完美,性能不可降低的前提下,光学显示效果能进一步提升,超薄、高亮已是整个液晶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由于背光产品在结构及光学效果上经常会因为漏光或者光束等问题,从而影响显示效果,所以改善背光模组中的各个元件之间的配合连接结构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但需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只能在结构上去优化,控制背光模组的成本。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扩散膜与下增光膜的结构图,其中,扩散膜11,增光膜12,这两者配合后,如图2所示,其进行连接配合后,形成连接缝隙14,由于LED13数量较多,且靠近边沿,而扩散膜11的底边却没有进行相应的延长设置,所以,LED灯能够垂直射进扩散膜与增光膜所形成的连接缝隙中,其直射光线将会穿过该连接缝隙,在图中背光模组的出光面15的位置上会形成漏光或者光束不良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背光模组的光学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从扩散膜与增光膜的连接缝隙中射出形成光束或漏光,影响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扩散膜、增光膜及带有至少一个LED的FPC,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膜位于所述扩散膜上,所述扩散膜与增光膜靠近LED的底边的边角形成连接缝隙,所述连接缝隙的开口朝向LED直线出光区域之外。 进一步地,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缝隙为等间距的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缝隙为倾斜结构的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缝隙成向内倾斜结构的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缝隙的形成包括:所述扩散膜靠近LED的底边中间向外延伸,所述增光膜靠近LED的底边的两个边角向外延伸,两者间的延伸部形成相匹配的两个连接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缝隙的形成包括:所述增光膜靠近LED的底边中间向外延伸,所述扩散膜靠近LED的底边的两个边角向外延伸,两者间的延伸部形成相匹配的两个连接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增光膜靠近LED的底边的两个边角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延伸至与所述FPC相交。 进一步地,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扩散膜靠近LED的底边的两个边角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延伸至与所述FPC相交。 一种液晶模组,包括液晶面板,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液晶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扩散膜、增光膜及LED,增光膜覆盖于所述扩散膜上,通过将扩散膜与增光膜的靠近LED的底边的连接结构形成的连接缝隙延长至该背光模组的LED的出光面的两个边界上,挡住LED灯的光线直接穿过扩散膜和增光膜,这样,则使得背光模组中的任一 LED灯的光线都无法垂直直射穿过扩散膜,从而,不会形成漏光或光束,使得背光模组的光学效果得到改善。另外,本技术的框结构操作方便简单,无特殊性,一般厂商都可以满足生产条件,避免了组装造成的变形不良,同时在满足背光源超薄需求上,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良率和产品强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 图1为本技术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扩散膜与增光膜的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现有技术中在背光模组中的扩散膜与增光膜的连接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扩散膜与增光膜的结构图; 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在背光模组中的扩散膜与增光膜的连接配合的不意图; 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扩散膜与增光膜的结构图; 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在背光模组中的扩散膜与增光膜的连接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技术的主要专利技术点在于,通过改变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扩散膜与增光膜靠近LED出光面的底边所形成的连接缝隙的位置来使得背光模组的LED灯不能直接穿过该缝隙形成光束或者漏光,增加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使得背光模组的良品率增大。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扩散膜、增光膜及带有至少一个LED的FPC,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膜位于所述扩散膜上,所述扩散膜与增光膜靠近LED的底边的边角形成连接缝隙,所述连接缝隙的开口朝向LED直线出光区域之外。如图3所示,扩散膜21和增光膜22,其底边边角的结构为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扩散膜和增光膜靠近LED的底边形成连接缝隙24,由于该缝隙的位置设置在LED23出光面的两边边界上,如图中所示,在背光模组的最边上的一个LED23中,它的最边上的出光直线不会垂直直射进连接缝隙24开口的位置,因此,LED23的直射光线不会穿过缝隙24在背光模组的出光面25上形成漏光或光束不良的情况,这样,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将得到提高。且一般厂商都可以满足生产条件,避免了组装造成的变形不良,同时在满足背光源超薄需求上,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良率和产品强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缝隙24为等间距的缝隙。所述等间距缝隙包括:垂直等间距缝隙、弯曲等间距缝隙、弧形等间距缝隙、倾斜形等间距缝隙等。所述扩散膜21和增光膜22的形成等间距缝隙在工艺上更加容易实现,且其外观看起来也比较美观。只要该连接缝隙24是在背光模组的LED连片的出光面的边界外围,不管其形状如何,都能实现LED23的直射光线不穿过连接缝隙24,从而。不会产生漏光或者光束不良的情况。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缝隙24还包括间距不等的结构;如,连接缝隙的里边为垂直线段,而连接缝隙的外边为弧线等,即形成该缝隙的扩散膜21与增光膜22的底边边角是不匹配的连接结构,因此才形成了该不等间距的缝隙,但实际应用中,很少会使用这类型的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缝隙24为倾斜结构的缝隙。所述倾斜结构包括向内倾斜结构及向外倾斜结构。优选地,所述连接缝隙24为向内倾斜结构的缝隙。如图4所示,图中的连接缝隙24就是典型的内倾斜结构,这种结构的设置是实际应用中最优的设置方式,因为不仅在工艺上容易实现,且其使得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也是最佳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缝隙24的形成包括:所述扩散膜21靠近LED的底边中间向外延伸,所述增光膜22靠近LED的底边的两个边角向外延伸,两者间的延伸部形成相匹配的两个连接缝隙24。如图3所示,扩散膜21中底边中间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11,此时,其边角为向内倾斜的三角形结构,具体地,所述延伸部211的边角可包括:三角形结构、矩形结构或弧形结构等;增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扩散膜、增光膜及带有至少一个LED的FPC,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膜位于所述扩散膜上,所述扩散膜与增光膜靠近LED的底边的边角形成连接缝隙,所述连接缝隙的开口朝向LED直线出光区域之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康刘柱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